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全面提高评估实效
2018-01-26蔡宝塔
□ 蔡宝塔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督导制度也从改革开放重建时的艰难起步发展为体系的逐步健全完善,在机构建设、法制规范、人员配备、评估功能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重视下,教育督导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不仅丰富了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的内涵,而且深入推进了教育 “管办评”分离的实践。2012年,国务院颁布并实施 《教育督导条例》,成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2013年,启动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2015年,开始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建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同年,开始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建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同年,教育部还印发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全面部署启动。新时期,教育督导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 “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为督导利器,以各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口,建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督导评估和评价体系,不断缩小区域和校际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有力保障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
福建省泉州市在教育督导改革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 “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的工作方针,注重突出以 “双高普九”“两项督导”“乡镇督导”“均衡发展”“教育强市”等五位一体的督政工作主线和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办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督学工作主线。其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是以中小学为主要评估对象的一项综合性督导,是推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办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内容涉及办学思想、制度建设、课程实施、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学校发展等方面,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施的全面评价。由于其涉及内容多、材料准备繁琐,部分评估指标易与其他评估检查交叉。以往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时容易出现按部就班、执行程序老套、评估方式单一、运用技术传统、评估效率不高、评估时间较长、结果通报缓慢的现象,运用成效也不明显,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在一定层面上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负担。在第五轮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中泉州市注重对督导评估进行革新,优化督导流程,改进评估方式,不仅强化了督导结果运用,而且提高了督导评估效能。
一、督前力求多方推动,促进素质教育深化实施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教育工作,涉及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不可能通过一次性督导评估,就能获得学校实施情况全面、完整、准确的信息,从而进行科学、客观的定性评价。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前开展主题要务督导和四级督导,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加强对督前信息的搜集和监控,将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本轮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依据。
实施四级督导评估。在校级自评、乡镇联评、县级督校评估的基础之上开展市级督校评估,学校结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突出办学的新成效和前次上级督校中发现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开展自评、总结。乡镇以中心校为龙头在全覆盖督导评估的基础上,从中推荐优秀学校参评县 (市、区)级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学校数较少的县 (市、区),由县 (市、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直接组织开展。县级督校评估在前两级组织开展督校评估的基础上,负责对辖区内的完全中学、初中和直属小学进行督导评估,从中推荐优秀学校参评市级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各级督导评估侧重点不同,但分工明确、目标一致、职责到位。
开展主题要务督导。把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常态化督导的一种机制,结合群众热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督导评估。加强督学队伍的建设和考评管理,完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规范督导程序和内容,把学校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要求,分解成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月主题;对发现的问题持续进行督促跟踪,实行月主题、季反馈、年总结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制度;探索并总结了 “三维驱动”挂牌督导方式、“亮灯”督导、主题要务督导、 “三个四”督导管理模式、“十进十问”挂牌督导方式、“六六三”工作机制等好的经验做法。
二、督中实行流程优化,突显素质教育核心要素
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涉及内容多,需要采用查阅资料、现场查看、访问座谈、问卷调查等评估方式;由于其工作量大,容易给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带来影响,给师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因此,在不降低评估标准和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对评估流程做了适度调整,实现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的考核目标。
精心准备,全面了解。从各个县 (市、区)精心挑选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市特约督学、兼职督学与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督学组成评估组,组织他们学习素质教育相关理论、政策,重点学习研究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全面准确把握每项指标的要素、权重,理解其内涵和关键点。同时,通过各县教育系统提前3—4周向评估组成员传送各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总结、自评报告、亮点成效、主要指标佐证材料 (包括相关资料、图片)等,便于评估组成员提前阅读,建立对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初步印象。同时借助网络资料制定现场检查的工作计划,确保现场检查时能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丰富和翔实的信息。
精督实查,高效运作。督导前,通过网络查阅了解各类信息、数据积累和学校自评材料,评估组成员到学校现场检查时,就可直奔主题,直抓重点,紧扣关键;利用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各项工作进行检查核实,比对和充实各种数据资料。现场检查环节由原来中学的受检时间一天改为半天,小学半天受检时间不变。同时,检查也注重加强同专题不同组别间的协同合作,采用统一权重和权衡标准去评价受检校;专题组成员在检查前利用集中交流时间依据指标和网络查阅中的疑惑进行交流,形成共识;检查中有困惑,及时与受检校及到场的责任督学进行沟通,力求客观公正评价受检校,指出办学发展中的不足,挖掘办学特色亮点。
三、督后强化结果运用,提升素质教育发展成效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的。因此,只有强化教育督导结果运用,落实并抓好整改环节,才能全面完成教育督导评估任务,凸显督导评估实效,树立良好的教育督导权威。
集中反馈,突出整改重点。现场督导评估结束后,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会在所在县 (市、区)召开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反馈会。市教育局领导、市教育督导评估组全体成员,县 (市、区)分管教育的县领导、教育局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受检校的校长到会听取评估反馈。各评估专题组组长一一进行反馈,反馈在充分肯定受检校办学亮点、成效时,着重指出检查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化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明确整改内容,提出整改建议。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领导根据反馈情况提出要求,明确提出学校在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县 (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负责落实;软件设施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则由学校负责整改到位。受检县 (市、区)分管教育的领导、教育局主要领导根据督导评估反馈情况当场进行表态发言,明确整改期限,提出整改思路。
强化运用,提高整改效能。及时下发督导通报和意见反馈记录表,针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依旧采用四级督导评估方式,由学校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内部能解决的,学校进行一级层面整改;学校无法整改落实的,书面上报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协调解决,进行二级层面整改;因超出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权限范围或复杂性较强的问题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三级层面整改落实,整改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完成后逐级进行跟踪反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前三级整改督查基础上对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提请上报领导,邀请专家进行磋商,协同相关部门合力解决。此外,我市还利用泉州市教育督导网宣传推广并出版 《泉州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风采录》;泉州市财政每年都划拨一定的专项奖励经费,各县 (市、区)也建立了相应的奖励机制,晋江市还把督导评估结果与中学的达标晋级相挂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在督导工作中,就应通过有效的督导评估手段,引导学校在办学发展中规范办学行为,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培育时代新人;督导部门也要根据评估反馈意见,注重整改跟踪,以质量监测为标杆,全面提高学校的育人成效。
通过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把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作为中小学常态化督导的一种机制,不仅能有效督促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且还能逐年提高家长、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满意度,让人民群众对教育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持续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目前,泉州市已有39所和248所学校被认定为省、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绝不是采用简单的行政指令和管理手段去评价学校的办学发展,而应在加强研究和实地督导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学校切实解决办学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内涵,更好地发挥受检校在所在区域的示范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从而推动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