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趣课程”点亮学生智趣人生

2018-01-26王景福

中小学校长 2018年10期
关键词:智趣民俗校本

□ 王景福

如何引领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求知砺能,是利津县盐窝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愿景和不懈追求。为了深度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家国情怀和生活情趣,发展核心素养,我校积极践行 “以智启智、以趣激趣,智趣相生、增长智能”的“智趣教育”理念,通过开发独具特色的 “智趣课程”,开展充满智慧、富有情趣的 “智趣活动”,营建智慧与情趣和谐共生的 “智趣文化”,不仅促进了学生快乐成长、和谐发展,点亮了学生的 “智趣人生”,而且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有内涵、更具魅力。

一、以校为本,立足实际,开发实施多样化的 “智趣课程”

我校立足 “培养情趣、增长知识、提升智慧、涵养品质”的课程目标定位,以智趣教育为实践内容,以促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根本目标,根据 “基础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品牌化”的 “智趣课程”规划实施原则,在统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 “智趣课程”实践体系。

(一)开发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智趣课程”

我校紧紧围绕 “办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的核心理念,针对学校现实状况,开发了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 “智趣课程”。

开发实施 “智趣数学”课程。好的数学教育一定是 “智”归数理,“趣”归学理。为了更便于儿童学习和理解数学,让数学充满趣味和智慧,让智趣合一的数学散发魅力,吸引儿童,走进儿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启迪思维、激发兴趣方面的特殊价值,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上数学,我校开发实施了“智趣数学”课程。“智趣数学”课程以数学趣题、数学故事以及数学家小传为主题内容,通过将这些有趣的故事案例融入单纯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奥秘的好奇心,充分引燃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开发实施 “智趣课程”,使我们认识到:有趣的数学故事反映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中融入这样的数学趣味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所以,“智趣数学”课程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并 “玩好数学”,让数学的 “魂”(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的 “趣”(学习数学的趣味、情趣)回归日常的数学教育。

开发实施 “智趣语文”课程。“智趣语文”指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的 “智趣因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自主互动学习进程中追求情趣与理趣相融,促进学生智读、 智思、智悟、智述,使学生觉得有意思、有意义、有意蕴的课程。在 “智趣语文”概念中,“智趣因子”是针对课程内容而言的不同文体样式,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和学习目的。因此,需要 “因文而异”,这是 “趣”的载体;“智读、智思、智悟、智述”,既是语文学习的方式,也是语文学习的能力,更是语文学习的品质,是“智”的集中体现;“有意思、有意义、有意蕴”,这是 “智趣”的融合,体现了 “智趣语文”校本课程的特质。

开发实施 “智趣英语”课程。“智趣英语”课程是一种包孕教学机智和生活情趣的语言交流与心灵感悟,其主要形式是师生的有趣对话和生生的有趣对话,化解了小学英语教学死记硬背、枯燥训练等顽症。比如,异域风情是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文化背景。通过欣赏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让孩子们走进那个陌生而又新鲜的世界。此时此刻的教学对话,天广地阔、充满生机、饱蘸智趣。如一年一度的万圣节来临了,这在西方国家是个相当隆重的节日。虽然课本中有关Halloween的话题不多,但在 “智趣英语”课程学习中,给孩子们展示各种资料、图片,让他们了解西方节日文化。并提出问题 “假如我在国外过万圣节”,让他们动手查阅资料,动脑筋与老师对话,这样的师生互动,趣味十足。

开发实施 “智趣作业”课程。不少学生害怕写作业、讨厌写作业,作业已成为他们的学习压力甚至成为他们所在家庭的精神负担。如果作业能变机械的演练为灵活的探究,变得 “智趣”一点,学生就能乐意去完成,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探究、思考、创造的乐趣。比如,学习了质量单位 “克和千克”后,让学生去超市找出一些物品掂一掂,试试自己最多能拎起多少千克的物品;再分别称一称1千克苹果、1千克橘子、1千克鸡蛋,数数分别有几个;接着让学生先估一估某些物品的质量,然后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到底有多重。一家人边逛超市边完成作业,既轻松又快乐,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各种物品的具体质量,还能提升学生的估测能力,使他们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开发实施彰显“智趣”的校本特色“智趣课程”

我校位于利津县盐窝镇政府驻地,盐窝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留下诸多颇有智趣的民俗技艺。2010年,学校把活跃民间的民俗技艺传承人请到学校,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把他们的民俗技艺展现给孩子们,一下子点燃孩子们的兴趣,每周三的活动课成了学生眼中的 “香饽饽”。2011年,学校结合乡村民俗技艺,开发实施了特色校本 “智趣课程”。多年来,校本特色 “智趣课程”以民俗节、中国传统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为时间节点,借助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形式,通过对学校现有课程加以整合,专门利用周三下午的时间,以 “兴趣、定制、参与”为突破口,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安排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在历经调查、选择、定向、实施、评价等过程之后,学校开设包括家乡民俗、塑形队、口风琴乐队、竹竿舞队等30多个 “智趣课程”。

开发实施 “家乡民俗”智趣课程。学校凭借盐窝镇是 “盖垫”“锅盖”“笤帚”“剪纸”“评书”等多项特色民俗文化起源地的优势,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开设 “家乡民俗”课程。在 “家乡民俗”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邀请民俗专家的传承人进课堂等方式,传承和发扬民族民俗文化、陶冶情操。特别是 “剪纸”课程,孩子们的一双双小手刻画出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小羊,迎接春天;用剪纸来温暖身边的人,参与义卖,帮助困难群体;把剪纸作为自己的爱好,陶冶情操、传播文化。“剪纸”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素质、拥有爱心,激发了孩子们的热爱家乡之情。课余时间,学生们可以到家乡民俗文化体验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学习内容生动有趣,贴近本土生活,体现浓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三年级孩子关晓彤的家长说:“看到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刻画出惟妙惟肖的小羊,作为母亲节礼物送给我时,我感动得哭了,想不到孩子参加剪纸活动不到一年,竟然能剪出这么漂亮的作品……”

开发实施 “我是主播”智趣课程。2014年3月12日,天气格外晴朗,曲同学从老师办公室走出来,一脸灿烂、一路春风、开心得很。原来刚得知:学校 “智趣课程”将开设 “我是主播”子课程,她梦寐以求的愿望就要达成。曲同学从小就梦想成为主持人,学校“智趣课程”为她成就梦想带来契机。在看到课程菜单上那么多可供选择的项目时,曲同学大胆向学校申请选学 “我是主播”课程。学校认为,学生的需要就是学校课程的起点,重视学生的自主申请,曲同学的愿望获得实现。“我是主播”课程让有志于当主持人的同学学习相关知识、积累经验、得到锻炼。

开发实施 “戏曲社团”智趣课程。戏曲社团课程安排与音乐课结合,一至四年级每周一课时,五年级两周一课时。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社团活动时间,对叮咯咙咚呛戏曲有特殊爱好、特长突出的学生,在小范围内进行强化系统训练。各年级有不同的实施内容与实施办法。学生在辨认和绘画的过程中,加深对剧中一个行当的认识与学习。同时,让孩子们在戏曲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开发实施 “智趣棋艺”特色课程。2018年,学校继续多举措深化探索 “智趣棋艺”特色项目建设,比如继续落实中国象棋和五子棋课程,选拔培养有兴趣的教师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同时探索将中国象棋、五子棋、魔方等引入课堂;以赛带教,以赛促学,探索学校中国象棋棋士、五子棋段位晋级思路,同时通过 “请进来,走出去”,让学生更深切感受棋类活动的乐趣;探索棋类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棋类课程的深化教学奠定基础。

开发实施其他智趣课程。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学校还开设了一批其他特色智趣课程。比如,为了促使不同的学生获取更好发展,学校每学年都要规划各种活动类课程,比如 “智趣艺术节”“智趣科技节”“智趣体育”等;举办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为学生特长的展示提供广阔的平台;举办不同主题的科技节,营造 “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浓气氛;以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全面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同时,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精神归属,促使 “智趣课程”成为每位学生心目中的最爱。

二、丰富体验,凸显特色,充分放大 “智趣课程”影响效力

我校开发实施的 “智趣课程”,旨在唤醒学生那颗沉睡的心,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美,去体验生活的乐趣,去实践,去创造,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一)在课程学习与活动体验中唤醒学生的智趣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我校开发实施的 “智趣课程”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地运用各种方式,尽可能地去采集和储存更多的信息。“使学习成为是好玩的事、学生喜欢的事情。”比如,我校建立了学生自主阅览室、科技教育活动室等,正因为有了这些,社会与科学课的学习不再是老师一种生硬的灌输,而是一种求知欲的满足与兴趣的唤醒,在体验与探究中,孩子们从更深层次上领悟人类社会与生活。与辅助学科相比,我校的基础学科学习中更加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为此,我校开发实施的 “智趣课程”教学活动,让无意义的学习变成了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究与建构,孩子思维得到了训练。

(二)在“智趣课程”开发实施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动力之一,对学校的改革和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校的真正改革始于 “智趣教育”文化的驱动,尤其在 “智趣课程”构建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文化。首先,课程文化不仅影响了我校课程改革的全过程,更影响了学校的教与学。在我校,智趣课程文化弥漫于整个校园,不仅激发了全体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在这种课程文化中,教师通过创造性的学习和教学,全面更新教学思想、方法和技术。其次,随着智趣课程文化的建立,对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智趣课程文化与学校的发展形成了共生互动效应,从而彰显了学校的特色和办学理念。

总之,开发与实施 “智趣课程”,不仅为培育教师的教学个性、促进学生自由而幸福的学习搭建了平台,而且在引领学校创建特色、引导学校特色化与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学校形成特色、铸造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智趣民俗校本
智趣游乐园
民俗中的“牛”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民俗节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智趣羊学堂
智趣羊学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漫画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