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立校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18-01-26徐守宾
□ 徐守宾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桃林中学是一所新建学校,尽管学校在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生源质量上没有较强优势,但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目前已在区域内众多 “竞争者”中悄然 “崛起”。我校按照市、县教育局关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遵照 “人本立校,精致管理,转变观念,提升素养,聚全校之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宗旨,经过探索和实践,逐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得了从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到方式方法转变再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系列成效。
一、搭建发展平台,重视全面育人
我校秉承 “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 “学生全面发展、家长收获希望”的办学目标,以 “人本立校、润泽生命”为校训,坚守 “严谨务实、尚德博学”的校风,“敬业爱生、精研善导”的教风,“勤学善思、德才齐修”的学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创办教育理念新颖、教学方法先进、教学环境优美、教育质量一流的学校。
在教学改革方面,我校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实践创新,不断完善 “1461”高效课堂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学生发展方面,以建设好 “四校四园和学校少年宫”为目标 (“四校”即德育示范化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化学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四园”即平安校园、快乐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通过实施 “一班一群一队一特色,一生两体一艺一空间,四节三会两典礼一讲堂,一报一刊一网一平台和学校少年宫走班制活动课开展”五条措施 (即一个班级建立一个QQ群、一个足球队,开展一样特色活动;一名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建立一个学习空间;学校每年开展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 “四节”;开好每周一升旗小结会、每班一周一节班会、每天自主班会 “三会”;每年举行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 “两典礼”,学校办好中华孝道讲堂;学校办好校报《晨曦》、校刊 《桃林晨曦》、网校《桃林中学网校》、数字化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依托少年宫通过走班制建立了26个学生社团),为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发展个性的广阔舞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性,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重视德育,发展素质教育
无德不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我校坚持德育为先,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优化学生自主管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推进素质教育进展。
(一)尊重人格尊严,创新德育方式
传统德育方式大都单一,缺乏生动性和新颖性,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德育过程中,不断吸取先进经验,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观,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革新德育模式,变僵化、枯燥的理性说教为生动、客观的感性教育,融德育于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系列活动之中,在活动参与中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德育效能。
(二)整合德育资源,注重氛围营造
利用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课、学科课堂教学以及主题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思想、知识和心理“三结合”教育;重视育人环境的营造,利用宣传栏、黑板报进行宣传教育,做好校园和教室环境布置,为学生创设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文化环境;加强家校联系,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培训,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征询意见、交流信息、沟通思想,为学校的规范办学,为师生的安全,实现家校共管。
三、抓实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一)抓管理,促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实行学校领导班子包级包班制度,校级领导确保平均每人每周听、评课2节,教导处、教研室负责人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30节,学科组每周开展一次 “一科一课一评”教研活动。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性评价考核,由教导处牵头,校长、副校长、书记分工,全年开展过程性评价考核6次:两次在春、秋季学期开学一周后;两次在春、秋季学期中期考试后;两次在学期结束时。加强对学校中层领导履职尽责情况的督促检查,各处室协调与级主任督促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科学合理配置教师任课,力争做到好、中、差,老、中、青,男、女教师合理搭配,起到传帮带、相互促进的作用。建立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利用学校数字化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对班级管理实行周考评、周反馈制度,每周由值周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公寓管理员、门卫形成综合考评,星期天晚自习前召开班主任会议反馈考评情况,将存在问题具体到班、组、人,对每周班级考核排名最后的班级要向校长谈明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二)抓常规,成规范,提升教学质量
把落实市县教育教学工作要点作为每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抓好教学工作常规的落实;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强化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魄强健,改进音乐、美术授课方式,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审美、励志和感恩,让学生身心都健康成长。加强教学环节精细管理,依据 《会宁县桃林中学学校章程》和《会宁县桃林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规范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习作课开设、考试监测、学困生辅导等方面工作。
(三)抓教研,破瓶颈,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领导重视教研工作,进行跟踪管理,带头学习新课标、解读新教材,每学期主持或参与课标解读、教材研究、中考备考的研训活动不少于3次,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研训活动每科不少于1次,主持和参与的学校研训活动次数要达到学校总量的80%。科任教师参与课标解读、教材研究的研训活动每学期不得少于2次,学习心得不得少于1篇;落实教研工作责任,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推进管、教、研、训、学五位一体运行机制。开展 “点课与两课一评”活动,每周由校长随机确定两名教师在不同班级开展同课异构的公开教学,或在同一班级连续由两名教师开展不同学科的教学。学校成立由行政领导、学科教师及备课组长、同学科教师等组成评审组,对课堂教学实施评价及反馈,前者同课异构掌握教师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后者不同教师同一班级授课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授课教师根据评价反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形成书面材料,每周在学校例会上进行汇报。“点课与两课一评”活动的开展,打破了教师教学单打独斗的格局,增强了团队意识,搭建了教师合作交流、学习的平台,解决课改中突出的共性问题,真正达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开展每周 “一科一课一评”教研活动,教研组对本学科教学中制约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进行精准排摸,制定计划,通过研究课、示范课等一系列主题明确的教研活动予以有效突破,整体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承担一节解决制约质量提升瓶颈问题的教研公开课,按要求完成每学期的听评课任务,由于听课记录翔实、评价中肯,针对性强,对于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有建设性作用。积极参与和开展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推进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普及信息化教学常态应用。自录自评促自改,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对新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让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创设合作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有效地锤炼了学科教学队伍,激活了教师的学习热情,使全校掀起了研究教学的热潮,收到了 “以点带面”的效果。教师通过自己录、自己看、自己评,由外在评价转为自己内化评价,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反思,自己改进,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
(四)抓改革,巩成果,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通过 “临帖—入贴—破贴—再造一种课堂”的改革流程,真正实现 “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经过借鉴、实践,凝练出我校 “14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第一个 “1”是指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4”是指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规范有序的精致管理、处处育人的校园文化、发挥主体学案导学四个保障措施;“6”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课前抽检、交流预习;创设情境、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升华;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达标检测、当堂反馈六个环节;最后一个 “1”是实现课堂高效这一目标。在这种模式的驱动下,改变了学生,也改变了老师。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先自主学习 (独学),后合作交流 (对学、群学),再探究提升,而不是先教后学,不教不学,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是自觉学而不是依赖学,乐学而不是厌学,有目标地学而不是盲目地学;学生在学习能力上,自学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教师由独断专行转变为倾听民主;由霸占话语权搞一言堂转变为百家争鸣;讲课形式由陈述式、灌输式转变为点拨、启发、引导、评价。同时,我校对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自主管理也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且初具特色。小组有组名、组训、组歌和口号,班级有班名、班徽、班歌、班级目标等文化标识;教室内外有丰富多彩的学生才艺作品展示。全校各个班级都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明确了每个学生自主管理的岗位,体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的自主管理要求,达到了自我约束、自主教育的目标。
(五)抓学习,重监测,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一是学校采取尝试术科活动走班制,便于因材施教;二是每周点测督促学习,做到知识学习周周清;三是每月质量监测,在分析反思中做到知识学习月月清。
学习是学生生命的重要历程,理应由快乐幸福相伴。当前,正是我校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并没有使桃林人自满,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保持发扬桃林中学的良好作风,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