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家校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的方法

2018-01-26江苏省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

小学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学校

江苏省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 石 吕

在小学家校互动的过程中,建立有效沟通,共同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已是现代化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培育子女观念的变化,例如家长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较严重;“学而优则仕”转为“学而优则富”的观念深入孩子的潜意识;重说教轻身教等不当的教育方法等,对“家校互动”提出了挑战,不仅如此,当今小学家教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

一、家校互动中固有观念的作祟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家长往往被看作是被教育的对象,甚至因孩子不争气,有时还要接受老师的“训话”,有的家长为此抬不起头来。如学生在校犯了错误,老师通常会打个电话把家长传到学校,批评家长教育的不到位,家长又把火气全撒在孩子身上,学生根本没有得到正面教育,家长也十分反感这种做法,学校与家长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以及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另一方面,有些家长态度蛮横、没有主见,总是说:“孩子全交给老师,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不用留情。”完全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扔给老师,还有些家长习惯于以长者自居,或因工作中地位显赫而形成的自我优越感作祟,对年轻老师傲慢无礼,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低年级老师,家长经常会问:“孩子今天吃饭了吗?”“晚上有没有给我的孩子加衣服吗?”“我孩子今天表现好吗?”这些家长没有摆对老师的职能范围,认为这些老师是孩子的“保姆”,而不是一名老师,对他们有教育启发作用,也有些家长过于偏爱孩子,只能接受对孩子的赞美,不能接受对孩子的批评,往往找一些理由替孩子搪塞,从而造成老师对家长教育的不能接受,而家长对孩子的问题闭目塞听,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些固有的理念和教育习惯导致家长往往特别怕老师“收拾”他们的孩子,而老师特别怕家长毫无理由地指责。

这些固有理念往往将家长、学校和学生分成三个独立个体,只存在相互压制的关系,我提出不仅要打破固有理念,而且家校应该建立有效沟通,学校主动建立面向家长的信息公开和发布的平台,倾听家长心声,并且将家校互动建立常态化的互动平台,开展“家长学校”,建立充分的理解和信任,最后要引入家长资源,共同建立协商、监督职能,加强对学校的监督管理,最终形成民主平等互助、共创、共生、共长的和谐家校关系。

二、家校互动中复杂的新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出现了独生子女现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因城市化进程,打工人员子女进城读书等等复杂的新背景也给家校合作带来困难。

像我班上,占据绝大多数的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因为隔代溺爱和多数家长对一切生活上的事情都包办代替,导致他们生活能力低下,而且独生子女的内心也较为孤僻,我班上有一位女同学特别爱美,每次上课时,不论时间地点,都会拿着小镜子照,班主任向她的家长反映了此类现象,但他的父母都认为女孩子爱美无可厚非,就应该向小公主一样娇养,于是对小女孩过于偏爱而无限制地放纵,不仅没有认识到问题所在,还阻碍了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这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而在班集体中也存在一些孤僻的团体,他们就是打工人员子女,经常受到来自社会和同学的歧视,我曾经家访过一个班上成绩很优秀的学生,但这个学生怎么都不愿意告诉我他的家庭住址或者他父母的电话号码,后来通过多种途径,我终于知道他的家庭住址,他家住在很黑暗的地下室,等到晚上十点多才见到他的母亲,而他母亲特别拘谨,在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上不是很配合,只是点头或摇头,后来我究其原因,这位母亲是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人,他们因生活所迫过于追求物质,使得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以及与老师的沟通联系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无法得到保障,也使家校之间的合作显得格外困难。

对于此类现象,需要增进家校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这是实施家校互动共育的基础。家庭观念的诸多变化,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家庭教育理念的偏离,这就容易使家长与老师之间互相不理解、不配合,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因此,要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互动,首先就必须增进家校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其次,更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主动到学生家里,和家长联系交流,语气陈恳地对他们讲述娇养孩子的种种弊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全方面信息,也有利于学校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这对学校开展家校互动工作十分有利。

三、家校互动中的沟通艺术和形式

有多少学校能清楚坦然地回答下列问题:一学期内什么时间跟家长沟通最有效?什么地点家长和学校沟通最为有效?什么时候联系、说多长时间、谈话的方法等,都是值得家长和学校思考的,以我国小学家校互动的现状来说,沟通还缺乏艺术,交流还缺乏技巧。

我们经常看到此类现象:家长特别是隔代家长,带着很多零食,在上课时间趴在窗台上,向老师打招呼,要求把他的孙子或孙女带出教室,这种家长到访的随意性行为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给孩子们起到了一个不良行为习惯的示范,上课就应该是上课,而不是上课时间还可以跑出去玩的时间。还有一些老师因工作繁忙,对每学期的家访一带而过,毫不重视,而一些成绩不优秀或者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家长极力避免去开家长会,不愿意和老师沟通,这些家长没有掌握拜访的最佳时间,拜访时间很具有随意性,而且家长有时也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与老师沟通,如“工作忙”,也习惯于“一切听老师的”,也有一些家长为孩子的不良表现找“理由”,而有一些老师不注意沟通的艺术,总是一五一十地给家长批评孩子的缺点,而不讲述孩子的优点,虽然这些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告知家长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希望家长与老师共同教育孩子,但“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听到这些话的第一反应是我的孩子有这么差吗?会对老师不满,而毫不在乎,而老师也会因家长的这种态度而愤怒,这导致家校对彼此的不满,不利于家校互动。

对于这些沟通上出现的问题,我建议建立日常拜访时间,家长可以主动拜访老师,经常与老师互通情况,交流的内容也是全方面的,同时,家长与学校沟通也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尊重老师的人格和老师提出的建议,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中具有一定艺术性,即更委婉一些。

总之,小学家校互动依赖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明天撑起一片蓝天,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学校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