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优化美术教学设计

2018-04-18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小学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美的色彩美术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陈 丹

美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绝不是画出一张画、做出一个泥塑、剪出一张剪纸,美术课程需要解决的是孩子们独特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要从人类历史上无数创造(造物及艺术作品)中,获取一种思维的趋异性、独特性、变通性、转化性、多元性等等。笔者在开展《指向美术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时,切实体会到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美的欣赏、美的创作。教师在进行指导创作的时候,不是单纯教给学生创作方法,而要引导学生自由去想象,自由去创作,让学生有一种创作的欲望,这种创作的欲望就是一种表达美的欲望,只有学生的创作欲望被激发出来,学生才能够真正感觉到美的存在。

一、创设问题,进行情境式教学

设计和运用多种学习工具,尝试创设问题情境,引入“问题串”,在问题串联下以多种角度和方法进行美术鉴赏,令学生们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美术思维、表达能力去解决某个问题,从而逐步深入理解、践行核心素养。

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总有学生问:“老师,某某是什么颜色的?”或者在他们的美术绘画作品中总是按照生活中物体的固有颜色来赋予物体色彩。可见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不强,同时从中也看出学生思维的固有化及想象力的匮乏。针对此问题,老师结合美术课本中出现的大量民间绘画作品展开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如利用《花狮子》《戏鱼》《连年有余》《剥玉米》等,在常态课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有意识地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赏析。课后和学生的交流与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民间绘画中的色彩更为感兴趣,同时对色彩的运用不再以固有色为主,而是通过赏析在自己的创作中敢于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色彩。

如教学朱光莲的农民画《金鸡展翅》,画中色彩运用了冷暖对比色来突出大公鸡的艳丽,体现出了农民画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的特点。老师可以和学生分析作品,出示农民画《金鸡展翅》,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画的大公鸡以及农民画《金鸡展翅》运用了哪些颜色?大公鸡整体色彩搭配有什么规律?大公鸡身上是怎么装饰的?造型有什么样的特点?构图呢?

在学生欣赏并分析后,老师进行总结:冷暖色穿插搭配可以表现出艳丽的大公鸡,同时,整体色彩搭配时可以某些部位冷色为主,某些部位暖色为主。身上除了有艳丽的色彩外,还有花纹装饰,造型夸张,构图饱满。

二、抓住主题,进行单元式教学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欣赏课教学,需要由对作品的图像识读过程,逐渐认识、理解所欣赏作品采用何种美术表现的形式、语言、方法,通过建立自己的审美判断后展开有创意的实践活动,最终达到一定程度的文化理解。

如在上《画汽车》一课时,按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带着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汽车、汽车的基本结构、形状和特点,然后让学生按照规律运用基本图形组合把汽车的外形画出来。而现在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进一步多样化,在教师的提示下,放手让学生发挥,同学可以将汽车的功能多样设计,如能除草、清理垃圾、修理等;汽车造型可以多样设计;汽车的颜色可以五颜六色;汽车可以在天上飞,在海里游;可以用立体化表现等等。

由此可见,主题教学内容不是单一的,要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为服务、解决生活的能力以及情感的升华,是需要在教师的设计安排下细细地去品读、鉴赏、实践的,而仅仅一节课的时间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将课程分解为若干个主题,进行主题单元式教学。

三、师生互动,设计双赢的教学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老师讲完课做完示范后,学生的实践作品竟和老师的示范作品一模一样,让人很头疼。如一位老师在五年级讲的《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老师在黑板上做了一幅路、天、树组合在一起的透视画,谁知自主绘画时,发现全班有80%的同学都画得和老师的示范没什么两样,更令人诧异的是,全年级教下来后,都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学是这样画的。这就要求老师将知识点讲得透彻、清晰一些,便于学生记忆,要通过大量的相关知识、图片武装学生的头脑,让学生脑子里有很多素材,画时能得心应手。

如在学习《红色的画》时,老师提出:“红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绘画时可以表现哪些场景?”一般红色给大家带来的共有的感觉是喜庆、热闹,表现的内容也多是过年、过节、庆祝活动。其中有一位学生说红色给他的感觉是充满了力量,因为红旗是红色的,红旗代表着祖国,想起红红的国旗就想到了祖国,浑身就充满了力量,可以表现升国旗的画面。可见孩子们的想法是丰富的,教师要勇于给学生搭建展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一般的创造力的平台。

同理,学生的作品有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相互点评,不仅可以锻炼他们审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对比过程中看到了众多同学的风格迥异的作品,有利于他们视界的开阔和思维的发散以及相互学习与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手段花样,激发创作的欲望

为了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抽象思维,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缔造美的能力。

如教学《生活日用品的联想》,老师在投影片上画出若干个圆形、三角形等形状,给低段孩子以启迪,让学生想象这两种基本形状添上什么就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物体了。这样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学生们会讲出添上把手、底座等,圆形就变成了炒锅、双耳锅等;三角形能变成吊灯、台灯等。最后,老师出示一件日用品——雨鞋,让学生想想可以变成什么?

教师巧妙地将投影片、实物复合操作,边示范边讲解,像变小魔术似的,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当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美术课程里将自己积淀的美术思维方法用于他的其他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处理问题的方法时,当他们能够基本做到艺术化生存的时候,其核心素养才是真正达成了。

猜你喜欢

美的色彩美术
创意美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