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失业人员再就业创业工作优化调查研究
2018-01-25陈楚瑞
陈楚瑞
摘 要: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了广东省佛山市大良街道1138名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基本现状,发现失业人员的年龄以30-50岁为主,原工资水平较低而且亟待就业培训;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制度建设有待完善,供需信息不对称,自身素质偏低,自主就业不积极等四个方面。为此,可采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发布就业创业信息,整合资源建立机制,建立就业创业基地等措施,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创业。
关键词:失业人员;就业创业;佛山市大良街道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7)06-0037-06
为深入了解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失业居民的就业创业现状,为大良街“十三五”规划作决策参考,课题组受顺德区大良街道人社局的委托,作为第三方对其辖区内的失业人员进行调研,分析居民失业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对策,为失业人员就业创业提供精准服务。
一、大良街道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基本现状
(一)失业人员以30-50岁为主,男女比例相当
从参与调查问卷的失业人员来看,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30-50岁的人员,30(含)到40岁失业人员占了36.53%,40(含)到50岁的失业人员占了40.13%,尤其是“4050”人员,这部分人员失业后再次就业有较大的困难。30岁以下失业人员占了12.97%,主要是应届毕业或暂缓就业的大学生。50(含)岁以上失业人员占了10.37%,这部分人员是就业特别困难的群体。从年龄上看,失业人员分布两头小,中间大。
参与调查的失业人员的性别分布为,男性占53.67%,女性占46.33%,男女比例基本相当。
(二)失业人员原工资水平较低,只有半数人员进行失业登记
1.失业人员原月收入约在2000-4000元间。在调查访谈中,大部分被访者的月收入大多数在2000-4000元之间,主要从事一些简单的低技能工作,这几年的工资水平一直处于较低阶段,几乎没有提升,也很难提升。根据大良街道人社局2016年前三季度《大良居民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收入在1001-2000元间的占0.6%,在2001-3000元之间的占15.52%,在3001-4000元之间的占54.66%,在4001元以上的占29.19%,约一半以上人员月收入在3001-4000元之间。
2.失业者对再就业的收入水平期望较低。很多失业者因为家庭收入较低,对自己再就业的工资期望,2.02%的人定位在2000元以下,13.54%的人定位在2000-3000元,36.24%的人定位在3000-4000元,28.67%的人定位在4000-5000元,14.05%的人定位在5000-7000元,5.48%的人定位在7000元以上,失业人员对再就业的月收入期望低于5000元的约占80.47%,可见绝大多数失业人员缺乏有影响工资水平的技能和“资本”。
3.超过一半的失业者没有进行失业登记。调查中发现,有45.82%的人在各居委会和人社部门进行了失业登记,有超过54.18%的人没有主动到相关部门办理失业登记手续,浪费了自我保障的一条合适路径。
(三)失业人员就业前培训较少,亟需就业服务
1.失业者希望得到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调查显示,36.6%的人需要政府提供就业培训服务,32.71%的人需要政府提供创业支持,30.91%的人需要政府提供就业援助,29.39%的人需要政府提供推荐就业,28.75%的人需要政府提供职业指导,26.51%的人需要政府提供就业创业补贴,19.31%的人需要政府提供失业保险,总体来说,所有的失业者都希望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就业服务。
2.失业人员需要接受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失业人员对培训的渴望和个人主动登记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失业人员普遍希望政府能提供对个人具有更针对性的就业培训,不要那种统一的“万金油”式的培训;另一方面,失业人员没有认真向相关职能部门登记和反映他们的实际需求和需要培训的项目。
二、大良街道就业创业现状成因分析
从失业的形式看,失业的情况主要有:自行离职(除名、开除、辞职、辞退),合同期满后终止合同,解除合同(疾病、协议、劳教)和“其它”(包括待业、个体歇业、企业破产等)[1]。失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一方面,大良街道制定、出台了《大良街道办事处关于印发大良街道促进就业补贴和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顺良街处发[2013]7号)、《关于印发顺德区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指南的通知》(顺民社发[2016]200号)、《关于印发大良街道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难人员实施办法的通知》(顺良街处办发[2011]14号)、《顺德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扶持残疾人就业补贴操作规程》(顺民社发[2016]203号)等制度、文件,各种奖励、补贴的“就业新政”实施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从调研的情况看,失业人员对制度的具体内容不是很清晰。另一方面,大良的就业创业政策主要重心在于奖励和补贴,这种奖励和补贴尽管对失业者来说很重要,但不是可持续的,不能确保失业者不断提升素质和能力,因而很难“治本”。
(二)供需信息不对称
从对政府扶持失业人员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情况来看,38.18%不主动了解,31.41%偶尔关注,11.89%经常关注,18.52%的一点也不清楚。一方面,失业者不关心政府出台的就业创业政策,主动了解政策的人较少;另一方面,很难及时了解到企业招工信息,失业者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成为凸显的矛盾。由于人才招聘信息不集中,宣傳渠道不丰富,失业者获取信息有限[2]。加上大部分企业用工人数不多,部分企业又处于用工饱和,企业用工的吸附能力不够。相关部门没有一个总体上的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统计,对失业者就业创业需求和发展需求掌握不足,在宏观上缺少相应政策文件及本土人才发展指导规划。endprint
(三)失业人员素质偏低
1.低智力素质劳动力过剩,高智力素质劳动力不足[3]。大良街道失业人员多为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在外多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局势下,他们成为了企业被迫裁减的首选人群。“4050”人员基本上是初中学历,文化水平低,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一旦企业不景气,就可能最先下岗。据调查显示,大良街道失业者人群中大专学历的占了24.64%,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了39.91%,初中及以下人员占了19.96%。未就业人员中以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且没有一技之长、低技能者居多,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的需求。
2.思想素质方面,部分失业人员“等靠要”思想严重,一昧想着先靠政府救济再说,加上自身爱面子、怕苦、怕累、怕脏不愿从事高强度工作,在大部分体力活被外来人员占据的环境下,重新就业的难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趋于增加。
3.体力素质方面,由于失业人员大多数学历偏低,很难在社会竞争、岗位竞争中“脱颖而出”,只能从事工资不高、工作时间较长、职业风险较大、就业环境较差等岗位的工作,很多人员工作期间患病(职业病、身体过度劳累等),有心理疾病、生理疾病等,不得不早退、病退、辞职等,受能力、技能、年龄、身体等因素的限制,失业后很难再次就业。
(四)自主就业不积极
1.个人对就业有其它的附加条件。通过对失业人员进行调查,21.97%的失业人员目前没有接收单位;28.24%的失业人员有单位接收,但薪酬待遇不满意;20.24%的失业人员有单位接收,但地点不满意;18.59%的失业人员有单位接收,但岗位不感兴趣;16.21%的失业人员有单位接收,但不能落实户口;8.14%的失业人员出国未成行,准备继续申请出国;5.69%的失業人员准备来年继续升学或学技术;其它原因的占11.02%。“4050”人员的就业受到家庭影响,要照顾家中老小,即使有单位接收,他们仍然会综合考虑薪酬、工作地点、岗位、户口等因素。未能把工作与家庭有效结合的前提下,失业人员依然不愿意就业。
2.工作意愿不强烈。如果再次找工作,29.03%的人有工作意愿,但不尝试找工作,会考虑创业;26.3%的人有工作意愿,努力尝试找过工作,但是未找到;25.72%的人有工作意愿,偶尔尝试找过工作,但是未找到;11.82%的人无工作意愿,但是如果有创业项目和资金会创业;4.76%的人无工作意愿,不准备再就业和创业;2.38%的人有工作意愿,已找到工作,开始上班了。
3.追求稳定“方便”的工作。由于怕苦怕累,受“等、靠、要”的思想影响,大良街道很多商店、酒店、餐馆,大部分是由外来人员进行租赁经营。有一些失业者尽管有心进行自主创业,但缺乏资金、创业技能,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对市场风险无法把控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不敢“随便”付诸行动,他们最为迫切的是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政策扶持。此外,经济发展放缓,企业用工需求逐渐减少,外地求职人员逐渐增加,当地失业人员考虑家庭的需要,不愿意远离家庭就业,在岗位有限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员将回到所在的社区再就业或创业。
三、失业人员再就业创业工作的优化对策
(一)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1.政策扶持。针对事业人员就业创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出台有利于失业者就业创业的政策、办法、措施,解决失业者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和创业培训,提供用地、用水、供电、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解决失业人员创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创业补助和贷款支持等。还可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民营企业签订用人合同,对民营企业首先解决当地人就业的给予相应的奖励。
2.创业扶持。目前大良已经制定了一些扶持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如为创业者发放小额贷款、税收优惠等。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有不少下岗失业人员对这些政策并不了解,不会运用。另外,对于在社区岗位上自主创业,政策引导和优惠的针对性也还不强[4]。在这方面应该扩大宣传,加强政策引导的力度,要发展适合社区开发的自主创业项目,特别是同社区服务结合的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业项目。
3.就业指导。针对不同的失业人群,按年龄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辅导。对“4050”人员,一是要加强国家政策、当地实施政策的宣传,告知政策对就业创业的作用;二是要引导他们创业,如承包小项目,发展养殖业、蔬菜、水果、养鱼等,还可以开店、摆摊设点等;对中青年人员,为他们参加就业创业培训提供建议,根据个人从事的行业、职业进行分析,提供个人就业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引导正确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对于一些在家无法外出工作的人员,与一些企业、公司合作,为他们提供来料加工、计件一类的工作,与企业签订长期、固定的服务协议。
(二)发布就业创业信息
1.建立“创新创业就业信息库。依托现有的网站资源以分层条块结合的方式建立“创新创业就业信息库”,赋予居委会、用人企业、职能部门等不同的权限,收集信息,发布政策、项目、市场、岗位、培训等信息,发布招聘会通知。通过整合资源,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
2.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失业者轻松就业。利用大良人社局网站、顺德人社局、佛山人社局网站、省人社厅等资源,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及用工信息;联合相关单位、企业等共同举办专场招聘会,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求职者的求职目标提供免费服务;加强与关工委、共青团组织的联系,及时掌握大型企业集团的用工需求,并与其签订劳务输出协议,有组织地输出务工人员[5]。
3.做好服务平台建设。调研发现,40.71%的人希望应提供就业、创业教育平台,38.69%的人希望应提供资金支持,37.82%的人希望应提供市场信息,32.42%的人希望应提供专家指导,23.78%的人希望应提供硬件设施,18.59%的人希望应提供创业孵化基地,14.12%的人希望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和技能大赛,其它方面的占10.3%。endprint
4.搭建招聘平台。从问卷的调查结果看,有39.63%的人希望在街道或者社区开展小型的招聘会,有38.4%的人希望针对特定人群的专场招聘会,有33.79%的人希望针对特定行业的专场招聘会,有31.27%的人希望组织大型的现场招聘会,有20.75%的人希望到企业现场举行的招聘会,有11.53%的人希望开展网络专场招聘。由此,可定期针对不同失业人群组织举办各类型招聘会。
5.加强信息上报工作,掌握失业者的思想动态。街道办、居委会有专门的信息员,专门收集失业者信息,掌握务工者的基本情况、年龄结构、技能状况等,建立务工者档案,实行周报制。及时了解、掌握务工者的思想动态,对务工者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
6.设立就业热线电话。通过电话为居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失业人员尽快就业。
7.健全服务网络,优化办事环境。将人社局、居委会与就业培训机构、职业介绍中心整合,建立就业创业网络服务中心。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调整服务职能职责,将创业服务职能延伸到居委会、社区,构建覆盖整个街道的服务网络,为就业者创业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整合资源建立机制
针对当前就业者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协调工商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等有关职能部门,整合优惠政策措施,编制《大良创新创业攻略》。与银行沟通,在降低门槛、手续简化、程序规范等方面优化,继续推进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争取减税减费减免手续等服务失业人员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
1.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大良街道失业状况监测统计指标体系,对失业者的失业时间、基本生活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经济状况、心理承受能力等进行监测、监控,定期公布失业率,结合大良的经济状况、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等,确定失业控制线,接近失业警戒线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提出相关对应的策略,帮助政府提前做好视野保险等工作。
2.建立劳动就业基金保障。(1)用一部分基金帮助需要特殊照顾的人群、安排专门的就业服务等,恰当安排劳动密集型和中小企业的贷款和利率优惠,重点是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2)对就业基金的使用建立考核指标体系。
3.落实创业贷款制度。建立《创业担保贷款2年财政全额贴息政策》,从创业培训入手,结合创业担保贷款,在创业导师指导下,参加培训后再发放贷款,形成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到贷款扶持全方位的服务,推动失业者尽快就业创业。
4.开展就业创业法律帮助。编印“创业简易流程图”和“创业便捷服务卡”,为失业者、创业者普及创办企业流程、开办企业的知识等服务;开展“失业者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動,倾听失业者合理的利益诉求;在“创新创业学院”建立法律援助站,为就业创业人员提供法律咨询与帮助。
5.根据失业者的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失业者最希望得到创业各方面的帮助和指导,44.09%的失业者希望得到创业资金支持,33.43%的失业者希望得到创业政策支持,29.68%的失业者希望得到创业能力训练,25.5%的失业者希望得到专家咨询指导,25.5%的失业者希望得到创业知识培训,21.9%的失业者希望拥有创业场所,16.64%的失业者希望得到支持创业硬件设备支持,16.43%的失业者希望参与创业实践活动,14.48%的失业者希望得到个性化辅导,13.11%的失业者希望得到市场营销技巧,12.68%的失业者希望得到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7.42%的失业者希望得到其它的帮助和指导。
(四)建立就业创业基地
1.以“就业创业基地”带动就业创业。依托社区、当地的各类企业、工业园区、社会机构等资源,按照市场的要求,统筹整合需求岗位,面向当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失业者,建立“就业创业基地”,设置“见习岗、示范岗、就业岗”,定期发布岗位需求信息。与相关部门合作,健全制度,制定基地认定办法、基地管理办法、见习岗位经费补贴标准。根据制度,依托社会机构,把基地建成集信息咨询、见习岗位、就业指导、创业培训、项目扶助、小额贷款等“六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助力。
2.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减轻就业压力。依托社区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社区服务站等,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基地作为就业的一个平台,制定规范的服务流程,拓展就业服务,对大学生、失业人员进行创业指导,制定出阶梯式、螺旋式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推进就业,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1]曹飞廉.关于再就业的现状与对策的一些思考——芷江西路街道个案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01):61-66.
[2]魏凤娟.河南省困难群体就业创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1(09):81-82.
[3]吕慧静,陈国胜,崔丽利,等,促进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对策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12):117-121,144.
[4]邵芬,期海明.街道办事处在安置劳动力就业中作用的调查研究[J].学术探索,1999(05):83-84.
[5]许卫闽.创业服务“量身订制”[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7(02):52-53.
(责任编辑:李韵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