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行政级别、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及演变
——以我国36个重点城市为例

2018-01-25谢国根赵春艳

关键词:流质入境规模

谢国根,赵春艳

(铜陵学院 a.数学与计算机学院;b.会计学院, 安徽 铜陵 244000)

中国城市的发展与政治行政因素密不可分,需要政府的引导与规范。在政府主导下,行政等级越高,在政策制度、资源配置与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的倾斜力度越大,城市发展条件越优越。城市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载体,旅游业的升级必将以城市的优化发展为基础,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给我国带来外汇收入,更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从目前的研究取向来看,区域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重点研究领域,且空间尺度涉及到全国、地带间及省域等不同层面。如利用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理论探讨旅游规模结构特征:朱竑等研究了我国各省市旅游规模分布规律[1];陈刚强等对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2-3];周彩屏、赵磊、柳百萍、万田户及曾鹏等分析了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及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规模及位序关系[4-8];宜国富借用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理论,对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9]。也有部分学者从旅游流视角探讨区域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内部结构变化的规律:薛华菊通过构建“接待指数-流质指数”二维矩阵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为双高型,中西部地区为双底型[10];黎霞、陈小娟、王强、王公为、张岩君等分别对我国西部地区、浙江、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地区的入境旅游量质时空演变及特征进行了研究[11-15]。龙祖坤从社会网络关系的视角,发现湖南省20个贫困县的旅游经济间的联系逐步加强[16],杨荣、张世兵等从经济效应角度,以浙江省和湖南省为例,研究发现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17-18]。唐健雄等探讨了海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分布态势和优化措施[19]。然而关于行政级别、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三元关系的研究非常少,研究相关主题具有代表性的是张毓等以长江三角洲地区25个城市为例,探讨了行政级别、城市规模与旅游发展三者间的关系演变[20-21]。

目前我国有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17个省会城市(省会城市为副省级城市时,列为副省级城市)共36个城市,隶属3个行政等级,是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城市,分析其入境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以此,以上述36个城市为例,利用2000-2015年相关数据,基于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方法并结合旅游流等相关理论,探讨在城市行政等级影响下,入境旅游规模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演变,有利于加深认识行政等级结构下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城市入境旅游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一、城市行政等级、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内生关系

城市的发展与入境旅游的提升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投入,城市所在行政等级不同,政府所给予的行政倾向力度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行政等级越高,所享受的政策制度、权利分配、财政支持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倾斜力度越大,进一步扩大该类城市在交通、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为入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条件。在城市行政等级背景影响下,入境旅游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效果也有所区别(图1)。

图1 城市行政等级、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三元机理图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考虑到获取数据的可得性、连续性及精准性,本文选取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指标来研究样本城市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经济增长变量用各市GDP衡量。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15),部分数据来源于各市统计年鉴。其中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以当年的平均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为消除异方差影响,对两变量序列作对数处理,并分别记为lnTR和lnGDP。

(二)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分析方法

本文以北京、上海、南京、 西安、合肥和乌鲁木齐等 36 个城市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标准差(VOC)、变异系数(CV)、基尼系数(G)与赫芬达尔系数(Hn)4个指标来研究样本城市旅游规模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及集中度的演变情况。

标准差(VOC):又称均方差,能综合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主要是反映地区绝对均衡度的指标。

式中:n、xi及分别表示样本数、样本值及样本均值。

变异系数(CV):又称离散系数,它可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主要反应的是地区相对均衡度。

式中:n、xi及分别表示样本数、样本值及样本均值。

基尼系数(G):衡量地区相对均衡度指标。本文用其衡量36个样本地市旅游规模的相对差异,其值介于0-1之间,其值越小表示区域发展越趋于平衡,说明城市旅游规模相对差异越小,反之则说明相对差异越大。

式中:n及分别表示样本数及样本均值,x1,x2,…,xn表示从大到小排列的样本值。

赫芬达尔指数(Hn):赫芬达尔指数,是衡量区域行业集中度的重要指标,其值越趋于1,表示区域集中度越高,反之则越低。本文用于衡量区域旅游规模之间的竞争程度。

式中:p2i为前n位各自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所占总收入的比值。

(三)城市入境旅游规模时空分布和演化分析方法

旅游流是探讨入境旅游规模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的重要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考虑到广义旅游流完整数据难以采集,本文基于旅游流的狭义概念,即指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次及获取的资金流,通过入境旅游人数及外汇收入计算出各城市入境旅游流的流量、流质等指标,进一步通过流量、流质以及两个维度的变化对样本城市入境旅游规模的时空分布和演化进行研究。

1.入境旅游流流量

流量是衡量入境旅游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指旅游流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空间上聚集和扩散的旅游者的数量,本文用各市每年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占总样本城市入境旅游接待人数的占比进行衡量。

2.入境旅游流流质

流质是衡量旅游流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李振亭提出的旅游流流质指数,指区域入境客流所带来的资金流规模与客流量占总体区域比例的比值,公式为:

式中:Qi表示第i个城市入境旅游流流质指数,n表示样本数,ai表示第i个城市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所占市场份额,xit表示第i个城市在第i年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bi表示第i个城市入境旅游接待人次所占市场份额,yit表示第i个城市在第i年的入境旅游接待人次。Q值越大,旅游流的流质越高,可将当Q>1、Q=1和Q=1,分别表示为高质旅游流、良质旅游流和低质旅游流。

三、城市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其演变分析

(一)城市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变动分析

由公式(1)-(4)分别计算样本城市2000-2015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及赫芬达尔系数,结果如表1所示:

表 1 城市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差异及其变化

从表1可知:2000-2015年样本城市入境旅游标准差除受非典影响的2003年及经济危机影响的2013年外,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6.050 5增加到2015的17.260 4,16年间增长2.85倍,说明样本城市间入境旅游规模的绝对差异还在逐渐扩大。变异系数与基尼系数除个别年份外,总体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区域内入境旅游规模的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但在2015年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仍达到1.406 6和0.841 5,表明区域内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化仍比较明显,处于不平衡状态。2000-2015年赫芬达尔系数整体较小,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入境旅游规模的发展集中度下降并趋于均衡,反映出各城市旅游竞争日趋激烈。

(二)行政级别背景下入境旅游规模时空分布及其演化

1.入境旅游流量位序变化分析

在全国入境旅游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各市入境旅游规模基本呈上升态势。为了进一步反映各市入境旅游规模时空变化及发展规律,绘制了36个样本城市入境旅游流流量位序变化图(图2)。

从图2可知:各市入境旅游流流量位序变化较为复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杭州位序始终位于前5位,其中深圳在2000年后,始终位于第1,杭州位序一直位于第5;西宁、呼和浩特、兰州及银川的流量位序除个别年份外基本处于后4位,其中银川位序一直处在最末。沈阳、长春、济南、石家庄、郑州、青岛、厦门、乌鲁木齐流量位序变化不大,基本平稳,其中沈阳和郑州分别在第18-19位和第20-21位徘徊波动,青岛、石家庄、乌鲁木齐及厦门分别基本在第10-13位、第29-31位、第21-24位及第6-8位之间,长春及济南一直处在第22-26位之间。天津、重庆、武汉、宁波、南昌和南宁位序基本一直保持上升态势,分别从2000年的第10位、第13位、第17位、第22位、第34位和第27位提高到2015年的第6位、第8位、第10位、第11位、第26位和第20位。哈尔滨和昆明位序基本呈不断下降趋势,分别从2000年的第19位和第7位下降至2015年的第27位和第15位。

图2 2000-2015年各市入境旅游流流量位序变化

波动较大的有大连、南京、西安、福州等城市。大连在2001-2006年从第9位将跌至第12位,到2009年又升至第9位,之后一直下滑至2015年的第16位。南京在2001年跌至第11位后,在2007年升至第6位,之后一直下滑到2015年的第19位;西安从2000-2011年从最高位第6位下降至最低位16位,随后小幅度升至2015年的第12位;成都在2000-2008从12位下降至最低位第18位,后大幅度升至2015年的第9位。太原从2000年的第25位下降至2003年的第29位,后逐渐升至2012年的第20位,之后跌至2015年的第28位;合肥在2006年跌至最低位第31位,之后逐渐升至2015年的第23位;福州从2000年的第12位跌至2006年第19位,在2007-2015年基本在第16-18位波动;贵阳从2000年的第25下降至2010年的最低位33位,后小幅度升至第30位。拉萨在2000-2007年从第34位升至25位,之后基本稳定在第30-34位之间;海口在2003年达到最高位第22位,之后逐渐下降至第31位,基本与2000年位序持平;长沙从2000年的第16位下降至2003年的第25位,之后逐渐升至14位。

整体来看,行政级别最高的4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位序一直位于前4位,天津和重庆也分别升至第6位和第8位;副省级城市中除哈尔滨、长春、济南外,其余12个城市位序均在前20位;省会城市中除长沙、昆明、福州外,其余14个市位序均排在20位以后。

总体来看,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其入境旅游流流量位序基本靠前,反之则基本靠后,说明城市行政等级对入境旅游流流量的扩大具有积极影响。

2.城市入境旅游流流质的时空演化分析

为更清楚反映入境旅游规模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化,分析各城市入境旅游流质演变规律,为此绘制了36个城市入境旅游流流质指数变化图(图3)。

图3 2000-2015各市入境旅游流流质指数变化

由图3可知:各市入境旅游流流质差异较大且变动也比较复杂。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南京、福州入境旅游流流质指数基本大于1,属于高质旅游流;青岛、合肥、厦门、宁波及大连流质指数基本在1左右徘徊,属良质旅游流;重庆、济南、武汉、深圳、成都、石家庄、太原、南昌、昆明、郑州、拉萨、乌鲁木齐、西宁、贵阳、南宁、兰州、银川及海口流质指数基本在1以下,属低质旅游流。长春、杭州、广州、西安、长沙及呼和浩特从低质旅游流向良、高质旅游流转变。哈尔滨在2000-2006年从低质旅游流向中质旅游流提升,但在2010年后有下降为低质旅游流。

总体来看,4个直辖市中,除受地理位置较大限制的重庆平均流质指数为0.89外,其余3个市均为高质旅游流,副省级城市中大部为良、高质旅游流或在转向良、高质旅游流的过程中,省会城市中绝大多数为低质旅游流,并可计算得到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平均流质指数分别为1.32、0.94和0.75,可见城市行政级别越高,入境旅游流质指数越大,说明行政级别与入境旅游流流质正相关。

3. 城市入境旅游流质量分析—“流质指数-流量位序”二维矩阵

衡量入境旅游流质量不仅要考虑流量也要注重流质,高质量的入境旅游流,需要有大规模流量,也需要有高效率的流质,只有二者同时保持较高的水平,才能称之为优质入境旅游流,为此绘制 2000-2015年各市入境旅游流质量分布图(图4),其中以各市流量位序16年平均值衡量入境旅游规模并作为Y轴,以各市流质16年平均值衡量入境旅游效益作为X轴,以“流质指数=0.88(全样本平均值)和流量位序=18.5”分界线。并将将各市划分为四种类型:大规模-高效益(第Ⅰ象限)、大规模-低效益(第Ⅱ象限)、小规模-低效益(第Ⅲ象限)、小规模-高效益(第Ⅳ象限)。从(图4)可以看出,旅游流为大规模、高效益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杭州、武汉、南京、宁波、厦门、青岛、西安、大连、福州、沈阳及长沙;旅游流为大规模、低效益的城市包括深圳、成都及昆明;旅游流为小规模、低效益的城市包括哈尔滨、济南、石家庄、太原、南昌、郑州、拉萨、乌鲁木齐、西宁、贵阳、南宁、兰州、银川及海口;旅游流为小规模、高效益的城市包括合肥、呼和浩特及长春。

图4 2000-2015各市入境旅游流质量的分布图

整体来看,大规模-高效益与小规模-低效益两类型中占据了绝大多数城市,大规模-高效益类型中绝大多数都是行政级别较高的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政府对其在政策制度、资源配置及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更大的倾斜后,这类在城市经济、交通、资源、对外开放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占尽优势,极大促进了入境旅游的发展,特别是行政等级最高的北京、天津和上海优势更加明显;而绝大多数的普通省会城市则位于小规模-低效益类型中,旅游流质量有待提升;深圳市因毗邻香港、澳门,在入境游客中,港澳游客比例较大,且逗留时间短,虽然人数规模大,但是因时间短花费较少,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行政等级优势,造成深圳市入境旅游流为为大规模、低效益类型。

四、行政等级背景下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在行政等级影响下,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此将36个样本按照城市行政等级为三大区域: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及省会城市17个,并以入境旅游收入(lnTR)为解释变量,经济增长变量(lnGDP)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lnGDP=c+αlnTR+μ(μ为扰动项),量化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软件Eviews7.0实现,并通过Hausman检验法,建立确定效应模型,结果表2所示:

表 2 入境旅游收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表2中看出:上述模型拟合优度均较高,模型选取较为合适。4个模型中变量lnTR的系数α均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入境旅游发展对各自区域经济增长都具有拉动用。入境旅游收入每增加1%,就会拉动该区域经济增长0.980 3%;而在直辖市、副省级城和省会城市入境旅游收入每增加1%就分别会拉动经济增长1.119 4%、1.046 9%和0.919 4%,说明行政等级越高的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越大,经济效应就明显,基本符合城市行政等级、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内生关系假设。

五、结语

城市作为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功能区域,入境旅游的提升必须以城市优化为基础,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由于得到政策制度、财政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倾斜,更容易为入境旅游发展提供其所依赖的旅游资源、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如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城市交通的完善可以减少旅游成本等。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就更容易推动入境旅游的蓬勃发展。

本文构建城市行政等级、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三元机理模型,并以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共计36个城市为例,利用旅游流理论并结合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在城市等级影响下,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其演变,研究结果显示:(1)各城市间入境旅游收入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在逐步缩小,但仍处于发展不平衡状态,竞争日趋激烈;(2)城市行政等级与入境旅游流流量、流质基本正相关;(3)行政级别较高的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一般分布在第Ⅰ象限,而一般省会城市基本分布在第Ⅲ象限,(4)城市行政等级影响入境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在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其入境旅游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大。

[1]朱 竑,吴旗韬.中国省际及主要旅游城市旅游规模[J].地理学报,2005,60(6):41-49.

[2]陈刚强,许学强.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分布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5):613-619.

[3]陈刚强,李映辉,刘 娟.中国入境旅游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变化[J].地理研究,2011,30(6):1044-1054.

[4]周彩屏,戈冬梅.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2):345-350.

[5]赵 磊,王永刚,张 雷.江苏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研究[J].经济地理, 2011,31(9):1566-1572.

[6]柳百萍.安徽省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规模分布[J].地理研究,2011,32(8):1520-1527.

[7]万田户,黄和平.入境旅游规模差异与位序规模体系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19(5):121-127.

[8]曾 鹏,罗 艳.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2,372(24):60-63.

[9]宜国富.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的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2,32(11):156-161.

[10]薛华菊,马耀峰,黄 毅,等.区域入境旅游流质量时空演变及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6):171-176.

[11]黎 霞,雷 丽.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时空差异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12):107-114.

[12]陈小娟,陈 磊,胡 静,等.浙江省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演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4):84-88

[13]王 强,马耀峰.中小区域入境旅游量质交互成长研究——以山西11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12):182-188.

[14]王公为,乌铁红.内蒙古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时空分布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12):199-203.

[15]张岩君,马耀峰,胡巧娟.基于流量与流质变化的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成长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河南科学,2012,30(12):1806-1811.

[16]龙祖坤,李绪茂.县域旅游经济结构演变与发展模式研——以湖南省20个贫困县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3):33-39.

[17]杨 荣,张 辉.浙江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河南科学,2016,34(10):1771-1776.

[18]张世兵.湖南省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7):182-186.

[19]唐健雄,刘炼鑫,黄江媚,等.海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策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2): 42-48.

[20]张 毓,孙根年,苏建军.基于行政级别的长三角地区城市规模与国内旅游关系演变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5):103-108.

[21]张 毓,孙根年.行政级别、城市规模与旅游发展关系及演变——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4):188-194.

猜你喜欢

流质入境规模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论流质契约的法律效力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警查證截獲非法再入境男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论我国流质条款的重构
担保型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