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化”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2018-01-24刘苗高维柴志斌
刘苗 高维 柴志斌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工学一体化”课程中,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当的角色。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引导者、探讨者、知识应用者、组织管理者,以学生为本,从学生需求出发,使课堂实效性最大化。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 教师角色 教学方法 教学技巧
罗杰斯说:“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随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推广,教学场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工学一体化课程在职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的角色也面临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1]
一、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行为主要集中在主讲、教授、引导性提问上,以讲授知识和示范演示为主,试图通过高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的准备中,教师根据知识点涉及到的理论、计算、实践、应用等收集资料,整理并形成教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成效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经验,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应用情况并无太严格的要求。在工学一体化情景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主要集中在引导和教学管控。整个教学过程弱化了教师讲授的环节,教师在布置完任务之后,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示范演示而让学生自行探索操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探索性实施、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的能力。[2]
二、问题的共同探讨者,而不是问题的解决者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围绕讲台展开教学工作,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具有绝对权威性。在工学一体化情景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同一个项目中同一个任务的答案往往是开放的,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以单一结果来对学习过程进行评判。因此,教师应离开讲台,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做好答疑、引导、记录的工作。在巡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放低姿态。“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能俯身倾听学生的需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解答。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采用探讨和求教的方式与学生共同解答,而不能碍于颜面和自负心理打击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3]
三、知识的应用者,而不是存储者
工学一体化课程中引导问题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一个好的引导问题应该是问答题,而不是判断题和选择题。一个好的问答题应该是有指向性,引导学生往某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思考,从而发现解决难题的关键;而不是通过教科书就能翻阅摘抄到答案。正因为如此,答案没有标准样式,只有评判标准。面对各式各样的答案,教师需要有能力判断正误,有专业的知識进行点评,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工程实践的经验。教师需要拥有更加全面的知识。过去教师教课往往只注重一门课程或者一个专业的课程知识积累与应用,并且在本课程领域游刃有余。但是涉及到工学一体化课程时,由于所选关键任务是完整的项目,所涵盖的知识不仅包括本专业的核心知识,还会涉猎其他领域。比如笔者所教《治具的组装与维护》,不仅涉及到《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机械加工基础》、《机床夹具》、《液压与气动》,还涉及到对应到该项目总目标的管理类知识。因此,只专注于一门课程的教师角色需要进行转换。随着教师掌握的知识面加宽,一体化课程中可载入的知识量会增加,对学生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由于工学一体化课程设定的任务多为开放型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不可预计的。经常会有学生提出创造性问题,对教师的专业功底提出挑战。[4]
四、课堂的组织管理者,而不是一线操作者
传统的“教学做”理实一体化课程,考虑到提高课堂效率、降低设备的维护、保障学生和机器的安全,通过先教后学再做的过程,让学生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学生完成一个任务之后仅仅停留在“必须这样做”,而没有发散到“为什么这样做”,知识和技能都没有迁移,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竞争能力不足。工学一体化课程中,将“教学做”改为“做学教”,学生先做,只有做错了才会有意识主动寻找做对的方法。在做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指出错误,但不必提出改正。通过试错的经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也是学的过程。爱迪生说:“我并没有失败过一万次,只是成功地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由于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善,知识深化挖掘的能力欠缺,教师必须起到弥补的作用,最后“教”的一步必不可少。只有通过最后的归纳总结,才能将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显性化。在工学一体化课程中,教师成为组织管理者,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扮演的角色,能够调配的资源,对资源进行分配,对结果和学生工作过程进行考核,分析学生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修改和调整工作任务。发现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闪光点,作为加分项列入考核成绩。[5]
参考文献
[1]张永斌.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行[J].教师教育论坛,2017,03:67-70.
[2]陈元.“工学一体化”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思考[J].职业,2015,17:34-35.
[3]赵志群.工学一体化课程模式的认识与运用[J].中国培训,2013,04:51-52.
[4]赵志群.工学一体化课程模式的认识与运用[J].中国培训,2013,04:51-52.
[5]郑孜.以人为本促进教师角色转变[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