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文化的撞击与融合

2018-01-23郑继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女勇士中西文化

郑继明

摘 要: 作为美国当代文学领域中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作品,汤婷婷的《女勇士》被称为华裔美国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在该部作品中,汤婷婷主要剖析了华裔美国人在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窘境,并揭示了中美文化是如何由对立走向融合的。

关键词: 中西文化;美国华裔;汤婷婷;《女勇士》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 1001-7836(2018)11-0108-03

引言 汤婷婷(玛克辛·洪·金斯顿)是当代美国文学领域杰出的华裔作家之一,被称为将华裔文学引入美国主流文学的代表人物。她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发表后在文学界引起了极大的热议,尤其是《女勇士》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创建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汤婷婷的大部分作品反映了美国华裔在两种身份、文化夹缝中的生存状态,其作品也涉及了女权主义、种族冲突、寻根意识、边缘文化等,她以不同的视角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新的解读与重建,被认为融合中西文化的最有影响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1]。

一、《女勇士》中存在的冲突与抗争

在《女勇士》中,汤婷婷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存在的传统家庭关系、鬼神、英雄形象等,来暗示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给自己带来的迷茫、痛苦与无归属感[2]。她在作品中将中国家喻户晓的古代故事“花木兰”用一种新的角度、新的写作方式进行了重建,并在作品中体现了种族身份以及文化在美国主流文化生存过程中的碰撞、矛盾以及认同融合,显示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巨大冲突以及文化融合的艰苦历程。冲突体现如下:

一是对女性地位的冲突与抗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是汤婷婷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在作品《女勇士》中,作者将花木兰的传说变为自身的生活。作品中的花木兰,带领着民众奋勇杀敌,保卫家园,在这一过程中又夹杂着神仙鬼怪,真实又虚幻。这一新形式的文学描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世纪中叶兴起的民权运动,该时期掀起的民权运动不仅提高了美国少数族裔的地位,同时期的女权运动也在改变着人们对妇女的固有观念,美国社会的妇女争取独立、平等的诉求较之以往更盛[3]。

作品中,汤婷婷所描述的母亲形象颠覆了过去人们印象中的中国妇女的柔弱形象,母亲“英兰”身强力壮、信念坚定,在丈夫外出谋生期间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孩子,并且在孩子夭折后没有消沉绝望,而是用丈夫给她寄来的生活费独自一人去外地求学。在求学期间,她不顾同学的劝阻,住进了学校的鬼屋,想着“你(鬼)不属于这个世界,我会把你赶走的。天亮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占有这间房子,鬼呀,那就是我”。作品中坚毅、勇敢的母亲形象显示出当时社会妇女为争取平等、独立地位的期望与诉求。

另外,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都有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人们要尊重老人、爱护幼小,并且子女不应顶撞父母,要听从父母的话、孝顺父母。而美国文化则倡导人人都是完整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个性与自由,体现的是民主与平等。在作品主人公的心中,她受教育与生长的环境是开放的、自由的,对中国传统文化难以理解,也充满好奇,这种矛盾的心理,也是一种文化冲突的体现。

二是文化差异的冲突与重构。在中国,传统文化占据着主体地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在传统文化的规范下进行。但在西方社会,中国文化属于外来者,在面对主流文化的强势和主导地位时就难免出现较大的文化差异与冲突。由于汤婷婷的美国华裔身份,她受到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双重教育,使她既可以从中国人的角度来审视剖析美国文化,又可以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文化,因此对两国文化的批判更加有话语权。

作品《女勇士》中既有“花木兰”“岳母刺字”中国元素的演绎,也有白虎山代表的白人世界。在行文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汤婷婷多次提到了“龙”,这个中国的传统图腾是大地的化身,“矿石是龙的牙齿和骨骼”“土壤是龙的肌肤”“庄稼和树木是龙的绒毛”。主人公生活在白虎山,却又常常透过水葫芦观察自己的家乡父母,以解相思之苦。

在作品中许多情节的描写都反映了汤婷婷处在中西方文化交汇中的冲突与对不同文化的重构。张龙海认为,“汤亭亭十分清楚自己的族裔属性,特别强调她的中国文化继承和美国华裔属性。这种强烈的美国华裔属性意识使得她能够再现和误写中国经典,将其杂交化。”对于汤婷婷而言,自己的身份是两种文化杂糅的结果,但二者并未实现平等和和谐共存。对于西方文化而言,汤婷婷并不纯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汤婷婷已脱离母体文化的大环境,面临着双重文化的差异与矛盾[4]。

三是种族身份的冲突与抗争。在《女勇士》的第二章《白虎山学道》中,作者化身为中国古代的巾帼英雄花木兰,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两位神秘的世外高人,之后跟随他们到白虎山修炼。在师傅训练她的独立生存能力的过程中,她看到遍地都是白雪,她独自一人寻找食物。在她饥寒难耐之时,出现了一只白兔,这只白兔自己跳到火堆里为她送来鲜美的兔肉,之后她还遇到了凶残的白虎,依靠燃烧的树枝将其赶跑。这里的白虎山、白雪、白兔和白虎其实是汤婷婷所处的美国白人社会的映射,在白虎山学道的十五年对应了汤婷婷在美国的求学阶段,美国社会为她的成长和教育提供了空间和平台。

在《女勇士》中,不仅体现了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带来的碰撞与冲突,还有华裔美国族群与美国本土族群的矛盾。汤婷婷是华裔美国人,对国籍及生活成长背景来说,她属于美国人,在血统、种族根源上来说,她是中国移民后代。这种身份使她无法真正地融入美国社会,又无法归于中国社会,最终处于中、美身份与中西方文化的夹缝与边缘中。在某些层面来说,本书也属于作者的一个自传,是对作者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总之,作者对自己的跨文化立场十分坚定,她期望文化是平等、互通、互融的,而不是一种种族身份或文化凌驾于另一种种族身份或文化之上。因此,作品中显示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矛盾,不仅是作者对现实文化冲突的一种真实写照,也是作者的强烈控诉。

二、中西方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发展

1.种族身份文化的冲突

在19世纪40年代,美国加州发现的金矿在华人中掀起了一股“淘金热”,此时刚刚经历过国家动荡、渴望能获得安定生活与巨大利益的华人劳工开始漂洋过海踏入美国,他们期盼在新的地域内凭借自身的劳动与努力获取安定的工作与生活。然而随着金矿逐渐被开采殆尽,美国工作机会迅速减少,此时美国本土劳动者与华人劳工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种族排斥与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华人在美国的生存境地更加艰难。再后来,19世纪80年代颁布了一部针对特定种族的法案——《排华法案》,证实美国政府当局与美国民众对华人的极度排斥与放逐,更使华人在美国的地位日益低下,甚至被视为是低等种族。在此期间在美华人被称为是“中国佬”,这一词汇充满了美国对华人的歧视、嘲笑与敌对,华人在美受到欺压、迫害甚至屠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华裔因种族身份的冲突导致生存环境极其黑暗[5]。

美国华裔作为美国社会一个特殊的存在群体,他们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中国种族文化和西方种族文化相互交织的过程,因而他们大多具有双重文化视野。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美国本土境内除了印第安人外,差不多都是移民,这就形成了诸如华裔作家和非裔、日裔等少数族裔居多的情况,进而使得文学创作领域的少数族裔作家凸显。而在这种移民文化环境下,华裔作家的身份立场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受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熏染,具有強烈的归属感,另一方面,深处美国社会寻求主流群体的认同感。由于美国华裔族群不能完全理解与认同传统文化,亦不被西方社会所全盘接纳,他们经常感到在美国社会的“他者”地位,在对自我身份的追寻过程中,有迷茫,有无措,没有归属感,这样的感受也随之反映在华裔作家的文学作品当中。

2.文化失语的社会现实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殖民主义者会否定、打压被殖民者的文化,刻意丑化他们的形象,使其处于社会和文化的“他者”地位。美国华裔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中,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被殖民者在初次面对时,往往会选择依附于强势文化,否定本民族文化来顺应主流价值,以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可,换取成功。而作为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族裔,华人始终被排挤于主流文化之外,没有话语权,处于“失语”状态。尤其是大多跟随丈夫和家人来到美国的华人妇女,不仅要受到华人身份的制约,亦要遭受来自性别的不公正对待[6]。

经过漫长的探索阶段,被殖民者对本民族文化和霸权文化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能够自如地在两种文化间转换,理解、包容、接受二者的差异,消除分歧,和谐共存。同时,华裔女性也在努力追寻对自我身份的自由、平等抗争,她们开始奋起反抗,用文字对抗根深蒂固的种族观念和男权意识,用笔墨书写华裔女性在面对压迫和歧视的奋力反抗和不屈不挠,以及对自我身份的不懈追寻。可以说,美国华裔女作家是众多华裔女性的代言人,她们选择用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来倾诉自己的心声。她们期望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出本民族的声音,使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不完全脱离主流文化。

3.文化的认同与融合发展

从文化身份重构的角度来看,汤婷婷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文化起源、发展的内容进行了融合,通过从中国历史文化的感悟中实现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的结合,从而实现了文化引述与民间风俗生动展现的目标。同时,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中,关于中国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融合发展的情况促使跨文化的交际与文学创作成为一种文学风格。在汤婷婷所创作的系列作品中,诸如“花木兰”“关公”“牛郎织女”“三国演义”“水浒传”“蔡琰”“观音”“孙悟空”等人物形象和故事与美国华人所经历的故事进行了联结,从而拉近了作品中文化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这些历史文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异域传播使得更多的美国人认识和认同中国文化,从而实现中国文化的美国化传播。

汤婷婷创作中有意识地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聚汇交融,她通过“重建神话”这一方式表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在对自己身份这样描述,“我是华裔美国人,而不是在美国的中国人,我强调的是美国……我不是在写中国,而是在写美国,写华裔美国人对这个国家的贡献。关于中国的部分,只是为了写我的华裔移民前辈而提供的一个背景。华裔美国人绝对是整体的,不是分裂的,并不是这个一半、那个一半的混合体。”她通过作品所展现的华裔美国神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颠覆了美国的“主流”神话,为众多的华裔美国人创造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思想。并且汤婷婷个人也经常强调:“实际上,我作品中的美国味儿要比中国味儿多得多。我觉得不论是写我自己还是写其他华人,我都是在写美国人。……虽然我写的人物有着让他们感到陌生的中国记忆,但他们是美国人。”

虽然广泛涉猎了华人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内容,但由于自身认识和作品创作思想的局限,在汤婷婷作品中所展示的中国文化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不清晰之处,会导致读者对于文化理解的偏差和主观。从整体上来说,汤婷婷在进行作品创作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将自己关于中国文化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渗透到作品之中,从而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中国文化,这无疑是十分积极的,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从成长的经历看,汤婷婷的文化观念虽然受到父辈转述失真和美国文化意识形态渗透的双重影响,但她能够坚持以自己的认识对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和思考,甚至连文化现实与自己认知方面的矛盾也提出质疑[7]。实际上,汤婷婷的创作深受两种文化的浸润,她有意识地对中美两国的文学思想进行了学习,通过相应的文学作品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力求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化,并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写作特点。

当然,汤婷婷的文学创作思想和风格除了受自身成长因素的影响以外,还与中美两国的交往有密切的联系。随着中美建交和中国改革开放,她不断地对原来的一些主观、片面的思想观念进行修正,努力摆脱政治观念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将国家文化与个人的体验进行融合,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中国文化内容,让更多的美国人认识中国文化[8]。

结束语

汤婷婷的作品描述了在中西方文化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华裔美国人的生活现状,在作品中描写的情景冲突实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交锋和碰撞,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的对抗过程中完成了对自我身份的准确认识和定位,中西文化最终相互融合,和谐共存。作品《女勇士》最终想要表达的主旨与思想是华裔美国人在文化夹缝中实现自身文化独立和自由的方式,即以包容和相互理解的心态来对待文化的矛盾与融合,才能调和国家间、民族间的文化冲突,通过追求平衡,将文化冲突转化为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1] 李莉.《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2]王雪玲.跨文化视角下对《女勇士》中文化冲突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5(5):40—41.

[3]吳冰.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思考[J].外国文学评论,2008(2).

[4]徐向群.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研究[J].人民论坛,2015(35):179—181.

[5]侯杰.论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同化问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0—122.

[6]张雅伦.简述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海外英语,2013(16):224—225.

[7]王惠.全球化视野下看中国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消解[J].外国文学研究,2013(2):100—107.

[8]胡春梅.汤亭亭作品中“文化身份”问题的思考[D].兰州:西北大学,2004.

The Collision and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JZ][WT5BZ]——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man Warrior

by the Chinese Female Writer Tang Tingting

ZHENG Ji-mi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Jiangmen Polytechnic, Jiangmen 529090, China)

Abstract: As an influential work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Woman Warrior

is considered as a milesto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Woman Warrior , Tang Tingting mainly explores the cultural dilemma of Chinese American immigrants in the two cultures, and explains the difficult proc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rom collision to integration.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Chinese American; Kingston;

The Woman Warrior

猜你喜欢

女勇士中西文化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历史编纂元小说视角下《女勇士》中主人公身份的确立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女勇士》中女性人物的阿尼姆斯原型分析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身份建构问题研究
中西文化的异质共生——以英译《浮生六记》为例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西文化语境下月亮的“意”与“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