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复调与现代性分析
2018-01-23杨天成
杨天成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位于19世纪中期,现代性疯狂席卷俄罗斯,以往将人与上帝关联的认知范式已然难以有效阐明俄罗斯人在生活中面临的所有情况。此次变革中,各范式彼此交流、竞争,他们不仅具备拥护者,且均将该范式解释的事实当作基础,当时的人类往往认为权威观点仅有一个,但现代人往往被较多彼此对立的观点吸引。此类观念相互竞争且时刻在对其他观点进行撞击。尽管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的年代,社会思潮没有朝着“上帝之死”的极端发展,然而宗教信仰力量持续退化,故其便开始探寻契合俄罗斯现代转型的新范式。就复调艺术而言,便属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新的认知范式的呈现,巴赫金表示陀思妥耶夫斯基摒弃了以往作者具有的话语权,通过小型、大型对话组成的复调对作品思想冲突进行展现,该艺术促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人的描述上废除了以往的宇宙秩序,可促使我们在其作品上更具现代性体验。
一、复调艺术与现代性
巴赫金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里面,规避了以往研究中忽略其艺术形式的特殊性、但于小说里面截取所得的内容去探寻创作特点的缺陷和遗憾,从而针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艺术视角、体裁特性等进行深入解析,以挖掘此类艺术形式自身具备的特殊思想。具体而言,巴赫金针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论述以艺术形式为入手点,也强调了作品对社会、人性的有效表现,其贡献由艺术形式这一层面阐明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现代人的各项需求、欲望和挣扎的思考,并表明了复调这一艺术形式是怎样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现代性的思考进行体现的。当前,已有较多对现代性予以思考的学者开始认知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复调艺术表明了现代性初步发展的特性。
实质上,复调艺术属于现代性构成的流动世界的一种再现。较之以往的独白小说而言,巴赫金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作品叫做复调小说。以往的独白小说通过作者总揽全局,人物较多,人物意识通过作者决定,其和作者不具备相同地位。并且,位于独白构思里面,主人翁具备封闭性,其思维界限有被严格界定,被自身性格、气质等限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摒弃了此类独白式的前提,拉开了文学表现现代世界“多元化”的帷幕。
二、对话精神与现代性
在我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形式的对话性进行思考时,会发现对话形式具有的审美现代性含义。其作品具有的“对话”精神总领全文,结构方面的大型对话和某些话语里面重音构成的微型对话击败了启蒙现代性对秩序的过度追求引发的精神束缚。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对话精神具有的审美现代性力量让其作品位于某一层面表现出现代主义文学的萌芽。譬如《地下室手记》这一作品,主人公时常想象他人对自身及其见解的评价,其用尽全力构想所有有关自身的他人思想。想方设法揣摩他人评价的语调,且论述期间虚构在场的其他人员。此对话意识于艺术形式方面便属于巴赫金所描述的微型对话。可见,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里面此类贯彻到底的对话立场,确认了主人翁的独立、未完成性等,使得主人翁始终处于持续摸索人生的路径中,可视为具备较强现代性的生活态度。
三、体裁的狂欢化与现代性
由体裁层面也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具有的现代性予以辨析。巴赫金针对体裁不被关注的情况表示极为惋惜、遗憾,其提出体裁具备显著效用,可视为诗学研究里面的关键成分。实质上,体裁形式隐藏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就巴赫金而言,其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为“梅尼普斯体”系统,存在狂欢化这一特性。此系统把古希腊罗马理论规范被损害、人类命运的史诗式等整体性被损坏的时代生活内容融入到体裁形式中,故而存在鲜明的时代特性与杂声多体的性质。与之相同,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处年代,俄罗斯开始现代转型,所有均处于门槛上,前现代的稳定社会还需开始崩溃,道德规范被损坏,出现了宗教和哲学层面较多派别、潮流间的斗争。当时如同梅尼普斯体构建产生的时代具有多声部的特性,则体现于文学体裁方面便不同于以往为独白小说,则是复调、狂欢化文学体裁。
四、结语
概括而言,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再现了现代性体验,对现代性表征的俄国社会各大现象有所思考。在复调小说里面,作者、叙述者等具有同等位置,且彼此对话,陀思妥耶夫斯基明确认知到其生存年代为俄罗斯现代转型的过度阶段,具有多声部性质,故其作品为将现代性体验表述,其所营造的艺术世界也是杂声多体的。本文经由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复调与现代性分析,能为我们更好的认知其作品给予相应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