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鲁、豫、陕三地民间音乐对北方筝派形成的影响

2018-01-23张雅静

黄河之声 2018年22期
关键词:琴书小曲古筝

张雅静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我国的古筝音乐文化源远流长,璀璨耀眼,在漫长的艺术流变中,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北方地区主要的筝派有山东筝派、河南筝派以及陕西筝派。这三大艺术流派展现了我国北方古筝艺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同时精彩各异的艺术表现赋予了不同流派千姿百态的艺术风采。在各种古筝演奏流派的形成过程中,当地的民间音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因而,对于各个古筝流派形成因素的分析,首要重视的一点就是其与当地民间音乐的碰撞和融合。因此,在下文中笔者着重根据北方三个不同筝派的形成风格和艺术特征,挖掘与本地域民间音乐形式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对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山东琴书、八板对山东筝派形成的影响

山东的古筝艺术自成一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战国策》的文献中就记录了在临沂地区的民众喜欢弹筝,并且这种乐器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水浒传》中也有弹筝赏曲的片段,由此可见,山东筝派艺术具有源远流长的艺术根基,早已根植在齐鲁大地的沃土之中。笔者对山东筝乐流变历程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山东琴书对于古筝艺术在本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山东琴书与山东筝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而现在保留下来的很多传统筝曲,都来源于琴书。比如,山东琴书的前奏都是由古筝进行演奏的,因而也诞生了诸如《汉宫秋月》《鸿雁捎书》等传统古筝作品。也有从山东琴书曲牌、唱腔中演变而来的传统曲目《凤翔歌》《叠断桥》等,这些作品不仅能独立成曲,又可以在琴书中参与表演。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古筝在山东地区风行一时,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市井凡人,都对筝乐倍加青睐,这也无形中促使民间艺人根据民众的审美需求不断的融入古筝元素。山东地区有一种民间音乐叫八板,民间艺人从八板曲牌中汲取素材,创作而成了很多传统的古筝作品,衍生出了《琴韵》《三连环》《叹颜回》《风摆翠竹》等“八板体”标题性音乐作品。山东菏泽地区的“八板体”筝乐还根据从慢到快的演奏速度进行归类,分别为大板第一、大板第二、大板第三、大板第四。此外,山东筝乐艺术的形成还积极的对器乐合奏曲进行了艺术再创作,将碰八板、琴曲中的合奏音乐改编成了不同的“八板体”筝乐独奏曲,将古筝突出的音响特征进行了完美的展现,从而也为山东筝派鲜明的艺术特色融入了丰富的元素。

二、民间说唱、戏曲音乐对河南筝派形成的影响

在河南筝派形成中,历史悠久的河南曲子(又名南阳鼓子曲)起到了一定的促成作用。本身古筝就是这种民间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之一,参与带唱词的牌子曲和纯乐器演奏的板头曲。在不断的艺术发展变革中,古筝演奏从板头曲中逐步的分离出来。从而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现代河南筝派音乐中,有很多诸如《哭周瑜》《叹颜回》等传统的板头曲。与此同时,带唱词的牌子曲也进行了不断的艺术加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曲剧。古筝依然作为该剧的重要伴奏乐器,艺术表现力更为突出,进一步为河南筝派的形成注入了动力。弦索也是河南民间音乐中的一种,古筝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之一,与琵琶、三弦、箫等为艺人伴唱。所以,这也促使民间出现了很多演奏筝乐的高手。弦索逐渐的与民间的小曲进行融合,形成了新的剧种河南大调曲子,提供了河南筝派形成的肥沃养料,诞生了诸如《闺中怨》《河南八板》等经典的古筝作品,都出自与这种民间音乐。显然,河南筝派的形成与当地的民间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深受其艺术特色和表演方式的影响。比如,民间艺人在演唱河南大调曲子时习惯加强字头,河南筝派自然而然的在演奏中着重加强了音头的演奏力度,以增强音乐演奏的气势。随着河南筝曲艺术的不断发展,民间音乐中的板头曲逐渐以古筝演奏的形式单独出现,为河南筝派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秦腔、榆林小曲对陕西筝派形成的影响

筝在陕西地区的艺术渊源,要追溯到秦国时期。昔时秦国就将古筝作为伴奏乐器,抚琴吟唱。后秦筝虽历经波折,但通过了改变形制和拓宽音域的变化,也最终迎来了自身的发展。秦腔作为陕西最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形式,始终将筝当作主要的伴奏乐器之一,为秦筝的艺术表现提供了平台。秦腔中的古筝音乐,铿锵有力、韵味悠长、震撼人心,正是在秦腔艺术风格的影响下使陕西筝乐有了“热耳酸心”的格调。古筝作为秦腔的伴奏乐器,与之相伴成长,互相促进,使陕西筝乐流派融入了更为深刻的韵致。与此同时,榆林小曲也对陕西筝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榆林地区作为秦筝流传的主要区域,筝乐文化底蕴深厚,也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所以,在此区域的民间音乐对陕西筝乐的创作以及筝派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榆林的小曲演唱过程中,常以古筝进行伴唱,与琵琶、扬琴琴瑟相随,为小曲演唱增色润彩。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是担任榆林小曲的伴奏者往往都会演唱小曲儿作品,这样一来能够非常融洽的与演唱者的表演贴切配合。同时,古筝也非常善于发挥自身的声部特征,与其它伴奏乐器形成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音响效果,不仅为榆林小曲的演唱润色不少,而且将音乐旋律剥离出来能够独立成为一首艺术性很强的合奏作品,古筝起到的节奏把控和旋律优化等显著的作用,赋予了榆林小曲音乐更为雅俗共赏的风格和韵味。因此,在此后的陕西筝派的形成过程中,也巧妙的吸收榆林小曲中的音乐元素和演奏技法,使其更具华丽古雅之风韵。

总而言之,古筝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在漫长的艺术创作和革新流变中,不仅创造了璀璨的筝乐文化,同时也形成了各具艺术特点的流派。这些流派的形成,不仅代表了我国筝乐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展现了各地古筝流派别具一格的演奏特色。显而易见的是在不同筝派的形成发展中,该地区的民间音乐对古筝文化形成以及创作演奏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在民间艺人的智慧创新和专业探索下进行了很好的碰撞和融合。从这三大古筝流派现存的传统作品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区域民间音乐与当地古筝艺术创作之间的亲密关系。古筝作为各地民间音乐常用的伴奏乐器之一,伴随了民间音乐的产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因而也影响了筝乐自身的艺术创作和演奏诠释。尤其是在为民间音乐伴唱时,古筝伴奏必须模仿演唱者唱腔,因而也促使不同的筝派使用了各具特色的演奏技法和表现手段,在自身的创作和演奏中也很好的吸收了这些因素。因而,山东筝派、陕西筝派以及河南筝派,在民间音乐的浸润和影响下各自都彰显出了浓郁的地方风情,为北方筝派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猜你喜欢

琴书小曲古筝
关于苏北琴书生存现状及传承的分析与探讨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浅谈徐州琴书的传承与发展
探索失落的非遗明珠
——豫东琴书
《永乐琴书集成》真伪再考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我爱记歌词
用爱温暖那名需要陪读的孩子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如梦令·烟雨痴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