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居民文化养老环境改善路径研究

2018-01-22金英爱王卫国刘姝伶周子垚

关键词:文化养老生活满意度实证研究

金英爱+王卫国+刘姝伶+周子垚

[摘 要]青岛市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严峻,文化生活单调,情感慰藉难以满足。以青岛市137位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频数(N)、百分比(%)、平均值(M)、标准差(SD)、相关(r)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对生活较为满意,且生活满意度与孝文化、文化生活态度呈正相关;农村老年人孝文化观念较为传统,文化生活态度积极;农村老年人更多愿参与休闲消遣和社会交往类活动,但文化生活存在需要干预的困境。据此,本研究提出要改善文化养老环境,转变全社会传统的养老观念;子女应尊重和认同老年人,支持其从事文化养老活动;政府应该增加农村文化生活设施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开展符合农村老年人特点的文化活动。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文化养老;服务需求;生活满意度;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7)04-0078-06

Abstract:The pension problem of rural elderly people in Qingdao city is severe, their cultural life is monotonous, and it is hard to satisfy emotional comfort. In this research, the statistic software spss19.0 is used to analyze the frequency number, the percentage, the mea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of the valid data, which collected from 178 rural elders over 60 in Qingda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ral elderly are relatively satisfied with their lives, and the life satisfac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ilial culture and cultural life attitude; the concept of filial piety is more traditional in rural areas, and the cultural life is positive; the rural elderly are mo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leisure and social activities, but there is a need for intervention in cultural life. Accordingly, this research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the rural residents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aging peoples security system, transforming the traditional pens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children should respect and identity with the elderly, and support their parents in their efforts to work on cultural endowment activiti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al living facilities, play the role of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carry out cultural activities that me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elderly.

Key words:the rural elderly;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aging peoples security system; service demand; life satisfaction; empirical research

一、緒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迁往城市,削弱了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到2015年底,青岛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61万,占总人口的20.6%,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4个、1个百分点;80岁以上高龄老人26.5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6.5%,其中75%以上居住在农村[1]。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我国政府积极应对,制定了一系列的老龄政策,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对社会发展认识的深化,人们越来越注重非物质层面的内涵,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产生了更多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较为落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这就使得现代农村老年人的贫困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贫困,而且更多地体现在他们被逐渐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被社会边缘化之后导致的精神上的贫困。与这一变化和形势相对应,很多学者提出了传统孝文化、宗族文化对养老方式的影响,而且越来越重视空巢老人、农村老年人、大城市郊区农村老年人的文化养老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文化养老功能的认知方面,王红涛认为,文化养老是一种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其本身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 即宽容理念——尊重、理解、共生、相长[2]。Robson也提出了在最低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提高社会成员文化福祉将有利于激发他们自身的潜在能力和创造活力[3]。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在文化养老功能认知上呈现高度的一致性。endprint

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就方面,高宏存、卜晓菲、刘超认为,目前我国更加注重对特殊社会群体的文化权益保障,在持续推进文化服务于城乡发展均等化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4]。

在文化养老实现途径研究方面,汪文萍、黄佳豪、黎文普、闫俊等学者分别提出了医疗健康和旅游休闲[5]、老年教育[6]、社区体育[7]、公共文化服务[8]等文化养老发展思路,为构建老年教育网络,进一步加快完善文化养老模式的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是,由于国内学术界对于文化养老的研究刚刚起步,对于如何将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与养老体系有机融合的研究,仍呈现碎片化、非体系化和不可操作性的特点,特别是对于如何实现农村文化养老的公共资源配置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据此,本文以满足农村老年人文化养老需求为导向,以青岛市农村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了解青岛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文化生活的整体状况,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寻求改善农村文化养老环境的有效路径,以实现我国城乡养老福利整体最优化的供给效应。这对于提升农村老年人养老生活满意度,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现实意义。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于2016年4月29日至5月10日进行,调查对象为青岛市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发放问卷180份,筛选137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76.1%。

从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分布来看,女性70人,占51.1%;男性67人,占48.9%。平均年龄72岁。其中,有宗教信仰的较少(N=31),占22.6%,无宗教信仰的占77.4%(N=106)。从调查对象生活所在地的分布情况看,城中农村60人,占43.8%;城郊农村29人,占21.2%;普通农村43人,占31.4%;偏远农村5人,占3.6%。其中,即墨、莱西25人,占18.2%;平度、李沧10人,占7.3%;黄岛22人,占16.1%;胶州18人,占13.1%;城阳15人,占10.9%。从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状况来看,无学历18人,占13.1%;小学毕业36人,占26.3%;初中毕业42人,占30.7%;高中毕业30人,占21.9%;大学毕业11人,占总人数8.0%。从调查对象的婚姻状况来看,已婚75人,占54.8%;丧偶30人,占21.9%;离婚11人,占8.0%;未婚21人,占15.3%。

从家庭居住人员构成来看,独居的25人,占18.2%;与爱人一起居住的78人,占57.8%;与已婚子女一起居住的20人,占14.6%;与未婚子女一起居住的7人,占5.2%;与外孙子女一起居住的7人,占5.2%。另外,在收入来源方面,来自子女的46人,占33.6%;主要依靠劳动收入的40人,占29.4%;依靠低保的12人,占8.6%;依靠养老金生活的17人,占12.4%;依靠积蓄的4人,占10.2%;收入来源来自政府或社会捐助的8人,占5.8%。对家庭经济水平自我评价中,认为困难的占7.3%,一般的55.5%,还算宽裕的占37.2%。在自理与照料需求方面,完全自理的占74.5%,有时需要别人帮助占21.9%,完全不能自理的占3.6%。在照顾孙子女经历方面,一直照顾的最多,占35.0%(见表1)。

(二)调查工具与分析方法

1.本文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利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数据文献库和网络媒体获取国内外文献,通过偶遇抽样、滚雪球抽样等方法收集有關数据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的主要统计分析方法有频数(N)、百分比(%)、平均值(M)、标准差(SD)、相关分析(r)等。本次调查问卷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自然情况、生活满意度[9]、孝文化、老年人认知、文化生活态度[10]、文化生活困难、文化生活状况等维度的内容。经初次检验,筛选剔除不可信变量后,最终检验显示,以上各分量的信度系数均达到0.60以上,表明问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好。

三、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文化养老环境分析结果

(一)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一般现状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平均值为3.61(SD=0.66),高于中间值2.50,说明农村老年人对生活比较满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比以前更为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二)农村老年人文化观念的一般状况

1.农村老年人孝文化观念的一般状况

统计结果(见表2)显示,农村老年人的孝文化观念的总体平均值为3.61(SD=0.66),远高于中间值2.50,说明现在农村老年人的孝文化观念仍较为传统。其中,“如果父母健在,子女就不应该去外地工作”“子女不应该只关心父母的物质条件”和“子女必须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M=3.57,SD=1.37)方面的观念较强,表明农村老年人希望子女留在身边、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诉求。同时,老年人也认为“无论父母为人如何,子女都应该尊重他们”“子女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M=3.57,SD=1.44),说明农村老年人希望得到子女的照料、尊重和关爱。相对较弱的孝文化观念是“子女要绝对接受父母的意见”,看出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在进步,尊重子女的选择,给子女更多的自由做主权利。

2.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态度的一般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态度的平均值为3.55,高于中间值2.50,说明现代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态度非常积极。在各问项中,分值最高的是“老年人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提供的资源”,体现出老年人社会福利意识的觉醒,参与社会文化生活能力的提高。问项“丰富的文化生活对老年人是有意义的”和“参加文化活动对增进老年人健康有益处”的分值相近,平均值分别为3.95和3.92;“参加文化活动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与“如果条件允许,我会积极参加文化活动”的平均值为3.62,表明农村老年人对文化活动持积极的看法,认为参加文化活动是为了身体健康和舒缓压力。问项中分值最低的是“参加文化活动是因为听从周围人的劝说”。可见,农村老年人的内部动机是推动老年人参加文化活动的重要因素。endprint

(三)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情况

1.农村老年人一年来参加文化活动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

由表4可见,在调查对象参与的文化活动类型中,休闲消遣类、社会交往类活动水平较高,均高于中间值2.50,而自我开发类(M=2.09,SD=0.90)、体育健身类活动水平较低,反映出农村老年人较多参与集体活动,重视亲朋好友之间来往,而较少参与自身发展和体育健身活动。另外,有62.2%的农村老年人参加过村委会举办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满意度的平均值为2.03(SD=0.60)低于中间水平。这反映了大部分老年人都参加过村里的文化活动,但对于文化活动并不十分满意,目前的集体文化活动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困难的一般现状

调查结果(见表5)显示,总体上农村老年人参与文化生活较为困难,困难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周围没有合适的文化活动场所”“得不到与文化活动有关的信息”“到达文化活动场地的交通不方便”“找不到一起参加文化活动的伙伴”“身体条件不允许参加文化活动”,困难程度较低的是“家人不支持参加文化活动”“没有参加文化活动的时间”。一方面,农村普遍面临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得农村老年人在有时间、有家人支持的情况下,却因得不到文化活动信息和没有合适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无法参加活动。另一方面,农村老年人因为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和缺乏活动伙伴而对文化活动望而却步。

(四)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文化养老相关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通过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文化养老相关变量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孝文化观念呈正相关(r=0.42,p<0.05),孝文化观念越传统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越高,在传统孝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子女会给予父母较多的照料和关爱,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满意度。

另外,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文化生活态度呈正相关(r=0.57,p<0.05),即文化生活态度越积极的农村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越高。对文化生活的积极态度使得老年人保持对事物的兴趣与好奇心,愿意参加文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对生活就越充满期待和乐观,从而其生活满意度越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比过去更为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因此对生活现状比较满意。

第一,在孝文化观念方面,现代农村老年人越来越崇尚个性的自由和独立,能尊重子女的意愿。但在满足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仍然渴望得到精神享受,使得传统孝文化的同一性和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第二,在文化生活态度方面,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意识有所提高,认为福利是社会成员普遍享有的社会权利,愿意以家庭成员和邻里相互陪伴、互惠互济的形式,共同参与社区养老文化生活。

第三,从文化参与目的来看,农村老人参加文化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和舒缓疲劳,所以周围人的劝说等外部动机并没有成为推动老年人参加文化活动的重要因素。

第四,从农村文化养老困境来看,农村老年人较多停留在参与集体活动、重视亲朋好友之间来往的层面,较少参与自身发展和体育健身活动。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老年人在自家周围没有合适的文化活动场所、得不到与文化活动有关的信息、到达文化活动场地的交通不方便、找不到一起参加文化活动的伙伴、身体条件不允许其参加文化活动是主要的文化养老困境。

第五,从农村文化养老的影响因素看,在传统孝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子女会给予父母较多的照料和关爱,这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另外,文化生活态度越积极的农村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就越高。因为对文化生活的积极态度使得老年人对事物保持着良好的兴趣与好奇心,愿意参加文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对生活越充满期待和乐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就越高。

(二)对策与建议

1.转变社会上现存的传统孝文化观念,“正确”关爱老年人,实现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帮扶。我国从法律和道德层面,都对赡养老人、孝敬老人和关爱老人提出了法律要求和行为规范,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但却忽视了农村老年人对心理和精神健康方面的要求。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具有“子女不应该只关心父母的物质条件,必须关心父母的精神文化生活”孝文化认知的现代农村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较高。其实,农村老年人大多在物质生活上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求子女的理解和心灵的安慰。因此,要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综合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增强人人都自我教育、全程管理、全面服务的氛围,在提高老年人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现代的文化孝老观念。

2.对老年人“适度”关爱,减少老年人对自我认知的损伤,切实帮助农村老年人解决实际问题。健康的自我认知是老年人晚年幸福的重要前提。依据社会损害理论,老年人的正常情绪有些时候会被子女或其他人看作是无能的表现,而对老年人做“过度”的保护,会给老年人的自我认知带来伤害,久而久之会给老年人产生消极的暗示,导致一系列新问题出现。因此,要鼓励老人进行自我计划、自我决定,改善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客观环境,在精神和物质层面支持老年人从事文化养老活动。例如,子女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帮助老人寻找感兴趣的文化养老场所,建立以孝老为主题的公众平台,以农村老年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提供文化活动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参与文化活动的困难,享受满意的晚年生活。

3.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扩充文化养老服务队伍,大力改善文化养老的客观环境和人文环境。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在扶弱帮困、情绪疏导、心理抚慰、精神关爱、权益维护、危机干预、能力建设、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是社会治理的专业力量。目前,我國养老社会工作服务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机构和部分社区服务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养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政府应进一步增强“文化养老”的工作理念,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向农村养老现实需求倾斜,扩大专业社会工作覆盖领域和服务范围,逐步加大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规范力度,逐步实行政府重视、多方部门参与、社会组织运行的多轮驱动、数轨运行的发展道路,更为有效地促进农村老年人的健康养老,不断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endprint

4.根据农村老年人的特点,激发不同类型老人的文化养老参与动机。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文化生活态度是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显著的正向相关因素。而不同人格特质的老年人在性格脾气、兴趣爱好、思维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为不同类型老年人开展服务和教育的过程中,应以个性化为原则,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异,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品位的老年人的需求,开展符合老年人自身特长和个性的文化活动,激发他们增强幸福养老的自我意识,主动适应老年生活,从而自觉自愿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提升其自我满足感和生活满意度。

5.鼓励农村老年人规划自己的养老文化生活,支持并陪伴其参加文化养老活动。根据布特勒的人生回顾理论,人在老年期具有喜欢与人聊天、回顾往事的基本人格特征,这种特征缘于老人离开原来的生活圈子,到子女工作或生活所在地生活,对于暮年生活的心理焦虑而在心理上产生的人生回顾过程。所以作为子女,应该多倾听他们的“唠叨”,组织由子女或孙子女与老人共同参加的、适合家庭特点的文化活动并鼓励、陪同或让父母与朋友结伴参加集体老年活动,以丰富其晚年生活。另外,社会组织在开展老年公共活动过程中,应该加强低龄、中龄、高龄老人之间的交流互助。由社区服务人员或者社会工作者组织的老人文化养老观念的分享交流,能使老人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形成低龄老人带动中高龄老人积极参与文化养老的互助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青岛新闻网.青岛老年人161万占总人口两成 养老产业加速发展[EB/OL].[2017-01-12].http://mt.sohu.com/20160526/n451498418.shtml.

王红涛.宽容理念—“文化养老”的理论基础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8):173-173.

Robson W A. Welfare State and Welfare Society: Illusion and Reality[M].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76.

高宏存,卜晓菲,刘超.创新中不断推进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2011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就综述[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3(2):24-29.

汪文萍,王康义.浅谈“文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9):14-15.

黄佳豪.社区老年科普大学的文化养老价值及发展机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6):86-88.

黎文普,龚正伟.“文化养老”视域下社区体育文化养老路径探析[J].体育学刊,2014(4):46-49.

闫俊.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养老文化传承[J].社会保障研究,2012(2):47-51.

???,????? ????? ??????? ?? ????? ?? ??[D]. ????? ?????(??),2010.

???,??? ???? ???? ??? ??? ?? ??: ?? ? ??? ????[D].????? ?????(??),2009.

[责任编辑 祁丽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养老生活满意度实证研究
“文化养老”初探
关于大学生体育活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的相关分析
“文化养老”视域下养老路径的发展探析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城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大同市第一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