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贸易发展领域选择及对策

2018-01-22袁晓莉张敏唯

关键词:发展机遇一带一路

袁晓莉+张敏唯

[摘 要]在定性分析中俄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贸易互补模型定量分析中俄贸易的互补性。结果表明,材料制成品、机械运输设备类产品是中国出口俄罗斯互补性较强的产品,而初级产品、矿物燃料和动植物油脂类是俄罗斯出口中国互补性较强的产品。因此若要促进中俄贸易进一步发展,应在加强双方投资领域合作、扩大贸易规模和领域、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等方面采取相关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互补性;中俄贸易;发展机遇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7)04-0013-09

Abstract: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his study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complementarities of Sino-Russian trade by using trade complementary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terial manufactured goods and the products of mechanical transport equipment are the products of Chinas export to Russia with high complementarities, and primary products, fossil fuels and animal and vegetable oil and fats are the strongly complementary products from Russian to China. Thu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ino-Russia trade we should take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in investment fields, expanding the scale and area of trade, and establishing a Sino-Russia free trade area.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rade complementary; Sino-Russian trad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2015年3月中国《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正式发布,预示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欧亚大陆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截至2016年,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也是“一带一路”成员国之一,在此背景下,研究“一带一路”建设给中俄贸易带来的机遇,以及提出加强中俄贸易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俄贸易现状分析

(一)中俄双边贸易的变迁

1991—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由58.6亿美元上升至568.0亿美元,由于此时俄罗斯的经济处于过渡时期,国内所需的日用品极其不足,加之中国政府提供较多的优惠政策,推动了中俄贸易的发展,因此,俄罗斯对中国的初级产品进口量很大。

2008年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中俄双边贸易量的增长速度放慢,2009年俄罗斯经济遭遇严重的危机,中俄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了31.9%。2010年俄罗斯和中国签署了15个关于两国双边政治合作的协定,并确立战略伙伴的关系。经济合作、贸易合作和能源合作推動了中俄关系进一步发展,两国双边贸易增长迅猛。201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952.8亿美元,接近两国领导人既定的1000亿美元目标。然而,2015年由于世界能源价格下降,加之受俄罗斯地缘问题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放缓,卢布贬值,中俄贸易呈现出下降趋势,2015年两国双边贸易额下跌至635.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8.6%。

2016年俄罗斯与中国产品进出口额为661.1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4.0%。其中,俄罗斯对中国出口280.2亿美元,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9.8%,同比增长1.5%;俄罗斯自中国进口380.9亿美元,占俄罗斯进口总额的20.9%,同比增长1.8%。2016年,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逆差100.7亿美元,增长58.6%。中国为俄罗斯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详见表1。

(二)中俄双边贸易结构

1. 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

由表2可见,2015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有四类:矿产品、木及制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其中,矿产品的出口额为197.3亿美元,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2%,同比下降31.7%; 木及制品的出口额为22.1亿美元,占俄罗斯向中国出口总额的7.9%,同比下降了8.2%;机电产品的出口额为15.3亿美元,出口额占比5.6%,同比增加7.8%;化工产品的出口额为13.2亿美元,占俄罗斯向中国出口总额的 9.5%,同比下降10%。这四类产品出口额在俄罗斯对华出口贸易总额中占据了八成以上。2015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明显增多,主要有动植物油脂、运输设备、植物产品三类,此外,皮革制品、食品、饮料、烟草类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类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见表2)。总体来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主导产品集中在矿产、能源等原材料领域。

2. 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产品结构endprint

2015年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中的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贵金属及制品的占比居前三位。此外,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数额较大的产品为家具、玩具、化工产品、塑料、橡胶、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运输设备(见表3)。

3. 中俄贸易产品结构变化

1990—2000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为日常消费品、家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商品,如食品、服装、鞋类、纺织品等,而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为能源密集型商品,如成品油、矿产品、木材等。总之,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中机械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份额很小,但食品、纺织原料及制品和家电产品的比例在中俄贸易总额中超过60%。持久肥料、化工产品、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纤维素浆和木材品、海产品都是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主要产品,共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总额的80%。但自2000年初,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转到以机械类及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主,电子及机械设备成为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第一大类产品;而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仍然是以能源密集型商品为主(见表4)。由此可以说,21世纪以来,俄罗斯和中国形成了坚定的双边贸易架构,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仍集中在原料领域,而俄罗斯自中国减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扩大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

二、中俄贸易互补性分析

中俄双方需要充分考虑两个国家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而深层次地了解彼此双边贸易的互补性。本文依据经济学家巴拉萨提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和德莱斯戴尔(Peter Drysdale)提出的贸易互补性指数(TCI: 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来衡量两国在某类产品上的互补性。

(一)中俄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1. 模型选择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下文简称RCA)主要是指某个国家某一种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二者之间的比率,这一指数不但包含了某个国家的具体出口情况,而且涵盖了其在整个世界贸易市场上的比重。因此,某个国家的某一种产品的RCA指数如果相对较高,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这个国家的这种产品很有竞争力。计算公式为:

式(1)中RCAxki指i国家的k类商品的对应指数,Xki是i国家的k类商品具体出口的总量,Xi是i国家各部门出口的总量,Wxk是整个世界的k类商品具体出口的总量,W是整个世界各部门出口的总量。通常情况下,RCA>2.5说明这个国家的这种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非常大的竞争力,1.25

2.数据选取

表5至表8为2005—2015年世界出口贸易额及各类产品出口额、中国以及俄罗斯的贸易额及各类产品出口额。

3.计算结果与分析

按照国际贸易标准(SITC) 把商品分成10大类:SITC0代表食品以及活动物,SITC1代表饮料和烟类,SITC2代表除了食用的原料(这其中不涵盖燃料),SITC3代表矿物燃料、润滑油以及相关原料,SITC4代表动植物油脂以及相关脂和蜡,SITC5代表化学制品以及相关的一系列产品,SITC6代表按原料进行具体分类的相关制成品,SITC7代表机械以及相关运输设备,SITC8代表各种其他的制成品,SITC9代表其他没有进行分类的系列产品;其中SITC0-SITC4代表初級产品,SITC5-SITC9则代表工业制成品。从某种意义上讲,SITC5、SITC7、SITC9其实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SITC6、SITC8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从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中查找相关数据,再依照式1来详细计算中俄两国在SITC分类下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见表9)。

表9具体反映了近十年来中国各类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SITC6、SITC7的RCA都大于1.25,SITC8的RCA已接近2.5,这充分表明目前中国这三种商品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相对较大的竞争力,比较优势很明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在SITC6、SITC8的比较优势一直很强,而SITC7的RCA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原因是中国近年来产业结构逐渐得到优化,且生产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机电产品无论是在成本上还是在产品质量上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对外出口也越来越多,产品的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但中国的SITC0、SITC1、SITC2、SITC3、SITC4、SITC5、SITC9竞争力较弱,不具有比较优势。

从表10可以看出,俄罗斯的SITC3、SITC6、SITC9具备比较优势,其RCA大于或趋近于1.25。尤其是SITC3的RCA达到5,这表明俄罗斯资源性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比较优势极强。SITC0、SITC1、SITC2、SITC4、SITC5、SITC7、SITC8的RCA小于0.8,该产品竞争力弱。

从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各类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中俄两国除了SITC6以外,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两国的SITC0、SITC1、SITC2、SITC4和SITC5都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中国的SITC0的RCA比俄罗斯同类产品的RCA大,所以中国具有提升该产品比较优势的机会,如可以通过增加对俄罗斯蔬菜水果、食品和农产品出口量以扩大比较优势。

从两国各类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近十年变化来看,中国的SITC0-SITC4和SITC9的比较优势逐渐下降,SITC6-SITC8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大,这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而且工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出口产品不再局限于初级产品,出口商品附加值越来越多,因此机械产品、运输设备类产品在中俄双边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俄罗斯SITC3和SITC6的RCA一直较高,说明俄罗斯能源和原材料出口数量基本上不变。

(二)中俄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

1. 模型选择

德莱斯戴尔提出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主要用来衡量贸易互补程度,是有效衡量贸易关系紧密程度的重要指标。贸易互补性指数模型如下:

式(3)中的Mkj是j国家的k类商品的进口总量,Mj是j国家各部门总共进口的总量。RCAkxi值越高,说明i国家的这种产品相对优势越大;RCAkmj值越高,说明j国家的这种产品相对劣势越大。

如果CIkij超过1,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双方贸易互补性较强,且数值越高,互补性就越强;如果CIkij低于1,说明双方贸易互补性较弱,且数值越低,互补性就越弱。

2. 数据的选取

表11至表14为2005—2015年世界、中国、俄罗斯的进口贸易总额及各类产品进口额。

3.计算结果与分析

从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中查找相关数据,根据式2对中俄各种产品的贸易互补性做出详细的测量和分析(见表15)。

从表15可以明显看出,在中国出口俄罗斯进口方面,SITC6、SITC7 互补性指数超过1,SITC8的互补性指数超过2,且指数也不断增大,表明这类产品贸易互补性明显较强。在俄罗斯出口中国进口方面,互补性较强的是SITC2,其互补性指数已经超过了5;SITC3和SITC4的互补性指数超过了7;SITC的互补性指数大于4,这类产品的互补性指数一直很高,分别大于7和6;SITC9互补性指数也保持上升状态;其他类产品的互补性都比较弱。总而言之,中俄两国贸易的互补性较强。

(三)结果分析

本文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两方面对中国和俄罗斯各类产品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如SITC6、SITC8,以及部分技术密集型产品,主要包括SITC7,显示性比较优势相对较强;俄罗斯显示性比较优势较强的商品,主要是SITC3,SITC9、SITC6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也较强。综合来看,中俄两国各自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中国出口俄罗斯进口贸易互补性较强的产品为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与运输设备和杂项制成品,其中包括食品、纺织品、钢铁、机械、汽车、服装等;俄罗斯出口中国进口贸易互补性较强的产品为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及润滑油,其中包括原材料、矿产品和能源等。这表明中国在食品业、轻工业、机械制造领域具有显性比较优势,而俄罗斯出口则以能源、原材料为主。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中俄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俄两国贸易目前规模较小,贸易结构尚不完善,双边贸易在法律法规上的缺失和存在的關税壁垒,导致中俄贸易互动性不强,所以,解决这些问题乃是当务之急。推动中俄贸易发展,两国政府应该积极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建设机会,大力推动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巩固和完善双方之间的经贸关系,实现合作共赢。

(一)加强双方投资领域合作

从双方在投资领域上的合作可以看到,中俄双方的投资合作还不够突出,没有形成规模,更没有明显地反映出双方投资的潜力以及双方的需求。其中中国在俄罗斯的投资项目很少,中国的投资目标还没有落到俄罗斯。对于俄罗斯来说,有必要向中国大型企业展示俄罗斯广阔的商机,从而吸引更多的中国大型企业来俄投资;就中国企业而言,应该善于发现俄罗斯经济市场中相对广阔的商机,同时加强中俄边境企业对俄罗斯重点投资项目的关注,加强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其中对于技术性比较强的企业,要鼓励加强以技术的形式对俄企业进行技术投资,在出口产品中实现资本输出、技术输出和劳务输出。

(二)改善进出口产品结构,扩大贸易规模

产品进出口的结构决定着产品进出口的规模。对现有的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对于双方有贸易互补性的产品,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扩大空间,重视其贸易合作带来的经济发展。对于以前的中俄贸易结构商品互换,也要做出调整,可以调整到以后的贸易互补。对中国来说,可以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型商品的进口,加大服装等纺织物品的出口,依靠纺织产品的优势抢占俄罗斯市场,提高俄罗斯对中国高附加值产品进口的比重;对俄罗斯来说,要发挥本国机电能源等产品的优势,加大对中国的进口份额,同时抢占中国市场。

(三)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

为使中俄两国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贸易合作,进一步挖掘两国双边贸易互补性优势,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由于中俄的边境贸易占两国双边贸易的比重较大,因此针对边境贸易加强拓展和合作,不仅能规范边境贸易,带动边境贸易,同时对提高两国的经贸合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俄两国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利用地理优势、经济优势和政治互动来加强贸易建设,参照国际惯例,积极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实现商品、资本、人才的自由流通和货币自由兑换,使中俄贸易向更大规模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四)完善双方的贸易体系

在双方贸易合作中,不仅要充分重视两国的共同利益,也要完善有关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完善各种外贸政策,不仅做到双方贸易合作法制化,也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做到和谐共处,共同维护正常发展。以下四点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与完善双方贸易体系:

一是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产品流动,增加产品货流。二是简化海关流程,减少对外贸易企业的税收费,简化进口产品流程,即简化海关程序。三是消除贸易中的各种贸易壁垒,启动我国的海关服务工作,保障货物通过海关边境转移和交通设施的信息交换权利,并且在该领域互相协作,共同采用风险控制系统。四是在双方贸易结算时增加直接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降低对美元的依赖,这样可以极大降低中俄生产商和进口商的货币风险,对中俄商品流转有积极作用。endprint

(五)扩大两国贸易合作新领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领域涌现出来,技术在创新,产品在创新,那么合作领域也要创新,如扩大机电、金融、电信、矿产资源等之间的合作,推动新能源上的合作。同时跟进政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和稳固两国之间的全面合作,深化友好合作,共同促进双方贸易合作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Титаренко М Л.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е партнерство и вызовы времени[C].М.:ИД .ФОРУМ, 2014:224 .

Воронова Т А.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Экономико-инновационные аспекты[M]. М. : Изд-во РЭУ им. Г. В. Плеханова, 2010: 195.

Полозюкова О Е. Торговое и инвестиционн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Китаем[J].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экономика,2011(6):63-67.

Мозиас П.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е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от двустороннего формата к региональному[J]. 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2011(11):43-48.

彼得羅夫斯基.俄中贸易与经济,金融和跨国关系发展问题研究[M].莫斯科:东观出版社,2015.

亚历山德洛娃.俄中边境地区经济关系[M].莫斯科:远东研究所出版社,2016.

张猛.中俄贸易集中度及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1):34-38.

郭菊娥,王树斌,夏兵.“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现状及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15(3):88-92.

郭力.全面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实论证[J].西伯利亚研究,2012(12):20-23.

[责任编辑 张桂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机遇一带一路
探讨天然气化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下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电影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新形势下青岛外贸发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