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瘀论治哮喘的临床体会

2018-01-22陈馨馨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方药舌质瘀血

陈馨馨

作者简介:陈馨馨,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学生,专业:中医内科学,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研究。

哮喘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之一。该病属于中医的“哮病”“喘证”等范畴,临床上多从“气”与“痰”论治哮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常遇“瘀血”所致哮喘,其理法方药研究亦日趋受到医家的重视。

《血证论》中有曰:“人身气道,不可阻滞,内有瘀血,气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又如叶天士所说:“久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从病因论,除与“痰”有关以外,与“瘀”也密不可分。痰浊内阻,痰瘀互结,阻滞气机而致哮喘发作且缠绵难愈。从病理产物论,“痰”是津液失于正常输布,代谢失常之病理产物,“瘀”是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产物。从病机论,痰浊阻滞,气血不畅可生瘀;瘀血内停,阻滞气机,导致痰湿内盛,痰瘀相伴为病,则形成邪实坚固的哮喘。从治则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治标即理气祛痰,活血化瘀;治本即补益肺脾肾[1]。另有现代研究,哮喘发作时伴有凝血功能亢进,其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很受重视。PAF不仅激活血小板的功能,而且是引起哮喘的最重要的介质。凝血功能亢进与血小板激活和PAF的关系,提示以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哮喘的可能性[2]。所以临床上治疗哮喘患者,除常规治则外,还应考虑到活血化瘀法。

1.病例列举

例1:余某,男性,43岁,诊断“支气管哮喘”8年,此次收入科主诉为“呼吸困难1日”。查体:呼吸25次/分,余生命体征正常。精神萎靡,端坐呼吸,张口抬肩,大汗,面色微红,舌质紫暗,苔少微黄,脉弦涩;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及广泛哮鸣音,伴双下肺少量湿啰音。平素喜饮冷饮,经常口渴,失眠,夜间盗汗。

方药:当归30g,山药30g,山萸肉15g,茯苓10g,丹皮15g,泽泻10g,麦冬20g,五味子15g,桂枝10g,桃仁15g,赤芍15g,杏仁15g,旋覆花10g,香附10g,茜草10g。服用3剂后,无呼吸困难症状,每日仅有晨起胸闷感;治疗2周,患者未再发作呼吸困难,胸闷感消失,口渴、失眠、盗汗症状明显改善,遂出院。

例2:王某,男性,67岁,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慢阻肺”10年,每遇风寒即发。入科时症见咳嗽、咯大量黄白相间粘痰,喘息气急,喉间如水鸡声,口唇紫暗,舌胖大,质紫暗,舌边有瘀斑,舌苔白厚腻;脉弦滑。查体可闻及双肺满布哮鸣音及细湿啰音。平素怕风,腰膝酸软,肢端发凉。

方药:柴胡20g,黄芩15g,姜半夏10g,枳实15g,大黄15g,白芍15g,大枣10g,桂枝10g,茯苓30g,桃仁15g,丹皮15g。治疗3周后,患者咳嗽好转,咳痰量明显减少,为少量白色稀痰,无喘息气急症状,且腰膝酸软、肢端发凉症状明显改善,出院后再带1周药量回家继服用。

例3:周某,女性,79岁,诊断“支气管哮喘,冠心病”30余年,冬春季节好发,遇冷空气或刺激性气味症状加重。此次由轮椅推入科,喘息气急,不能言语。查体:呼吸24次/分。体胖,精神差,喘促貌,面红大汗,口唇紫绀,不能平卧,舌质紫暗,舌苔黄腻,脉沉弦;双肺可闻及高调干啰音和湿啰音,心率110次/分,可闻及早搏,未闻及杂音。平素畏寒、气短,日常活动后气喘发作。

方药:柴胡15g,黄芩10g,姜半夏10g,党参2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桂枝10g,茯苓20g,桃仁15g,白芍15g,丹皮15g,黄芪30g,葶苈子30g。治疗2周,喘息症状完全缓解,上2层楼梯及日常散步未发作气喘。

2.临床体会

根据病例1的患者症状及舌脉之象考虑为阴虚与血瘀并存之证。临床上痰热内蕴日久耗伤肺阴,母病及子累及肾阴,肺肾阴虚为本,加之瘀血阻络,发为喘促。近年来研究显示[3],当归挥发油对支气管哮喘有明显治疗作用,且有医家从抑制IL-13与TNF-α异常升高而缓解气道高反应[4],侧面肯定当归的治疗作用,故本方君药使用当归30g。就该患者口渴、失眠、盗汗表现及支气管哮喘的基础病即可诊断肺肾阴虚型哮喘,但是一般临床上遇到的阴虚患者舌质多红,该患者舌质紫暗,故仅采用滋阴补肾、纳气平喘方药则效不显著。因此,滋阴的同时要化瘀。

病例2患者诊断为“痰瘀互结证”。近年来,从痰瘀互结论治哮喘的现代研究颇丰,多考虑为炎性介质、免疫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等参与并介导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5]。中医理论则考虑为“痰邪入络,久病必瘀”,所以辨证论治时要结合症状、舌象、脉象综合考虑,往往临床上容易忽略舌象,而只辨为痰湿阻滞证,根据舌质紫暗应加大化瘀之力,故用涤痰化瘀方,收效显著。

病例3患者冬春季节发病,遇冷空气等刺激则症状加重,考虑平素肺肾气虚卫表不固。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多为寒痰阻肺,常由六淫七情诱发,使肺气闭阻,胸阳不振,加之痰饮内伏,寒从中生,聚湿生痰,发为哮喘。因此阳虚则生内寒,湿聚则生痰。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则致气虚,阳气不足。寒、痰、虚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是很重要的因素[6]。本例患者结合舌象可分析患者因气虚日久导致血瘀,故诊断为“气虚血瘀证”。方用补气活血药物收效明显。

临床治疗哮喘急者可疏风解痉,祛痰宣肺;缓者可补肺、健脾、纳肾、益气、养阴、固脱,但是受此种思维模式局限,经常会忽略导致哮喘的另一个重要病因——瘀血!治疗哮喘要把握病因协同的机理,辨准证型,对证下药。目前多有同道已将从瘀论治哮喘的治则、治法、方药灵活运用于临床,多获良效。其中以经方大师胡希恕老先生为代表,他以痰饮、瘀血为纲,辨证明晰,如今亲身体会深感从瘀治喘的重要及妙处,望大家共同学习验证,令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邱萍.从痰瘀论治哮喘临床体会[J].山西中医,1996(4):54-55.

2 张伟,郭俊美.从瘀论支气管哮喘[J].中医药信息,2013,30(1):3-4.

3 王志旺,李永华,任远,等.当归挥发油对实验性哮喘大鼠肺功能及其组织病理学的影响[J].中成药,2013,35(10):2098-2103.

4 王志旺,程小丽,任远,等.当归对阴虚哮喘小鼠气道MUC5 AC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1):42-45.

5 朱金凤,施品英.从痰瘀论治支气管哮喘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85-86.

6 王皓,张勇,王晓强,等.支气管哮喘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附205例临床资料[J].江苏中医药,2016,48(5):27-29.

猜你喜欢

方药舌质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基于智能算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数据挖掘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