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训练对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5-16荆智霞
荆智霞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慢性冠心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与血管狭窄,保护心功能,缓解心绞痛症状[1]。为了进一步完善慢性冠心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康复质量,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对44例患者采用了心脏康复训练干预,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行PCI治疗的慢性冠心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①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第8版[2]中的诊断标准,Killip心功能分级在Ⅳ级以下;本次研究内容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与同意。②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肺功能不全;伴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肢体行动障碍;无法控制的心律失常;认知功能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5±5.3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BMI)体重指数21~26kg/m2,平均24.2±0.5kg/m2;病程2~8年4.2±1.2年;合并症:糖尿病15例,高血压18例,高脂血症5例。研究组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8±5.2岁;BMI指数21~26kg/m2,平均24.3±0.8kg/m2;病程2年~8年,平均4.3±1.2年;合并症:糖尿病15例,高血压18例,高脂血症6例。在性别、年龄、BMI指数、病程与合并症构成对比中,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合理规划饮食结构(以淡清、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且无刺激的食物为主)、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原因、PCI治疗方法与目的、术后注意事项等)、心理护理(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其不良情绪)、合理休息与运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进行有氧运动)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训练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PCI术后2周内先进行下床缓慢行走,5~10分钟/次,3次/天,根据患者耐受度逐渐增加运动量。②PCI术后2周后根据患者的康复状况过度为正常速度行走与上下楼梯训练,10~20min/次,2次/天。③PCI术后4周时采取室外活动,首先热身5~10分钟,根据病情状况与喜好选择运动方式,包括慢跑、步行、太极拳、广场舞、骑行等,之后进行放松训练,15~30分钟/次,1次/天。④每次运动前利用平板试验与Borg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耐受强度与自觉疲劳度,为其选择适宜的运动类型、频率、时间与强度。运动强度控制在自觉疲劳度13~16级,运动靶心率为(220-年龄)×60%。需要注意的是,康复训练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必要时可行心电与血压监测,控制危险因素,若有异常立即停止训练并进行相关检查与处理。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
1.3 观察方法 观察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变化。①心功能指标:心率、左室射血分数与左室舒张末内径。②生活质量:通过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进行评价,该量表共有5个因子19个项目,内容包括疾病主观感受、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干预前两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主观感受、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主观感受、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分)
注:与干预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 干预前两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
注:与干预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继而导致管腔阻塞或狭窄,造成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稳定型心绞痛是慢性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合并症,具有发病频率、时间、诱因相对固定等特点。
目前,PCI是治疗慢性冠心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血管狭窄问题,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虽然PCI手术对慢性冠心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部分研究发现PCI并非治疗的终点,而良好的术后康复训练措施是预防疾病进展,消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键[2]。同时,部分学者指出,约有10%的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当其血运完全重建后仍可出现心绞痛症状,不仅预后不佳,且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证PCI术后康复质量十分必要。研究发现,心绞痛主要的致病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病理基础主要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4]。同时,临床心脏疾病的治疗已不仅仅局限于心脏疾病的本身,还应包括心脏疾病的预防与心脏疾病的康复,尤其是PCI术后,临床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更是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环节。适当的药物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增强训练效果与水平,而康复训练的有益效应也利于逐步减少用药量,甚至有的患者可以停止部分用药[5]。心脏康复训练是一种有效的PCI术后二级预防手段,目的是通过运动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环,以便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溶解,提高冠状动脉横切面积,增加心肌供氧与血液量,继而改善心功能。有学者研究发现,运动能够有效调节血管张力,提高大动脉顺应性[6]。此外,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患者的消极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所致的心血管损伤[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主观感受、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 心脏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与心功能,保证康复效果。
总之,心脏康复训练在行PCI治疗的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闫敏.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2):24-26.
2 胡琳,杨建全.运动康复训练联合通络补心化瘀汤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衰心率恢复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9):2123-2125.
3 刘亮.太极拳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对不良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5):475-477.
4 谢岩,范国颖.康复运动训练联合心理治疗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2):226-228.
5 刘志辉.实时运动疗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0):5765-5766.
6 邓锦清,刘泽,郭振辉,等.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4,36(8):1093-1095.
7 叶常英,杨丽娟,马力.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