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住院患者静脉中长导管临床相关并发症调查
2018-05-16邓丽娜
李 彬 邓丽娜 赵 蕾 李 琳
静脉中长导管(Medial Venous Catheter or midline,MVC)长度约20~30cm,管腔外径约2~5Fr,通常经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置入于外周静脉中,扮演液体通路角色,导管尖端置于肩下部或腋窝水平。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fusionNurses Society,INS)拟定的行业标准中,限定MVC适用于pH值在5~9,且液体渗透压<600mOsm/L的血液环境中,留置时间为1~4周[1,2]。老年群体多同时患有几种疾病,病程迁延、病情反复、住院时间长,静脉输液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途径。同时,这个年龄段患者大多四肢末端循环差,并经历过频繁静脉穿刺,导致周围血管条件欠佳,因此应用MVC成为他们完成临床药物治疗优先选择。近年来,我们在B超引导下使用改良赛丁格技术对一组老年患者置入了MVC通路,较好地完成了药物治疗任务,现将其临床相关并发症方面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辽宁省金秋医院和辽宁省人民医院采用静脉留置MVC途径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纳入条件:①有静脉留置MVC适应症;②年龄≥60岁;③置管时间≥2周。本文入选留置MVC老年住院患者58例,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60~102岁,平均年龄68.09±12.82岁。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老年患者62例,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61~98岁,平均年龄67.42±13.74岁。两组对象年龄及性别分布接近(均P>0.05)。
1.2 方法
1.2.1 静脉通道导管选择:①MVC导管采用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舒贝康单腔MVC导管及相关套件。②PICC导管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及相关套件。
1.2.2 操作方法:应用Site-Rite5超声仪进行靶血管定位,首选贵要静脉。使用小口径穿刺针进行静脉穿刺,成功后将导丝通过穿刺针孔送入静脉内,按住导丝,撤出穿刺针。在穿刺点周围皮下注射利多卡因,使用扩皮刀扩皮,通过穿刺点,将穿刺鞘沿导丝插入静脉内,将导丝打折,防止意外脱落。将扩张器和导丝缓慢撤出,保留穿刺鞘在静脉内。将MVC或PICC通过穿刺鞘送入预定长度,然后撕裂穿刺鞘。置管完成
后,使用透明贴膜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s”形或弧形固定。
1.2.3 静脉留置MVC或PICC并发症观察指标:参考相关文献,自行“静脉留置MVC或PICC相关并发症观察表”,包括如下指标:①导管移位、堵塞或脱出;②静脉炎;③穿刺处感染及血流感染;④穿刺点渗液及渗血;⑤深静脉血栓。由操作者在留置后第2天、第28天和拔管时做出评估,并完成填表。
1.2.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分析软件进行本研究统计学处理,“留置MVC或PICC相关并发症观察表”调查数据用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定,P<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MVC或PICC相关并发症指标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MVC组和PICC组导管留置期间的各类并发症例数和并发症总例数分布无明显区别(均P>0.05)。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MVC或PICC相关并发症指标比较(n/%)
3.讨论
我国多数老年人臂肘部贵要静脉较为粗大,通常将其作为MVC置管穿刺位置优先选择,导管长度从穿刺点开始计算,可对其进行修剪,确保MVC顶端不超过腋静脉。为了提高MVC穿刺成功率,现已将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引入MVC穿刺过程,大大提高了置管成功率[4,5]。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意外拔出、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从而降低治疗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置管手臂的自由活动度和舒适度。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南建议,血管通路选择应依据理论基础、科学数据、适用性和经济因素原则,MVC适用于患者预期治疗1~4周,适用液体包括了各类需走静脉通道药物及补液。近年来,MVC技术在国内也陆续开展,但涉及在老年人群临床应用报道不多,特别是相关并发症方面。为此,我们选择了一组近年来在我院使用改良MST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置入了MVC通路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组为使用同样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置入了PICC通路的同期老年患者,相关并发症指标设定为导管移位、堵塞或脱出;静脉炎;穿刺处感染及血流感染;穿刺点渗液及渗血及深静脉血栓,由操作者在留置后第2天和第7天时做出评估。研究发现,MVC组和PICC组导管留置期间的各类并发症例数和并发症总例数分布无明显区别。PICC是在我国临床上应用较多、较为成熟的外周静脉置管输液工具,与其他输液装置相比,PICC具有安全、经济、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特点。观察数据表明,在老年人群中MVC或PICC静脉渠道相关并发症相差无几,国内另几篇报道选择对象不是老年患病群体,但结论[3,4]与我们相似。
与PICC比较MVC还有以下特点:MVC导管尖端位于外周静脉,不会产生气胸,且无需进行定位;与短导管比较,操作过程减少了重复穿刺,减轻了老年患者痛苦;同时,MVC置管费用均低于PICC与外周短导管方法。在我国,MVC远未普及,且缺乏相关细致的临床数据,这就需要广大护理工作者继续努力,制定详尽的观察计划。
参考文献
1 胡明明,沈小芳,顾平,等.国外中等长度导管的应用研究及启示[J].护理学报,2015,22(12):33-35.
2 周欣华,周燕.中等长度导管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5):58-59.
3 邹晓春,何金爱,宋燕伶.252例留置静脉中长导管患者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20):48-50.
4 刘艺红,刘燕,邱晓燕,等.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常见问题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