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经典阅读,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2018-01-20梁小君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主题学习合作探究

梁小君

摘 要:经典诗文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经典诗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感悟经典诗文的魅力,能促进对汉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和内化,有利于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经典诗文;融入课堂;主题学习;合作探究

经典诗文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经典诗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感悟经典诗文的魅力,能促进对汉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和内化,有利于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融入课堂,丰富语言的理解与积累

优秀的经典诗文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能启迪思想,促进精神增长;优秀的经典诗文具有灵性,富有诗意,是汉语言文化的精髓,能让学生获得情感的熏陶,享受语言之美。在语文教学中,把国学经典诗文的学习有机融入语文教学,既让国学经典学习常态化,又丰富了学生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促进了语言的理解与积累。

(一)基于学习需求,悟读经典

小学各册语文教材都精选了优秀的中华经典诗文,这些经典诗文有着极为优秀、美好的特质,既能促进学生精神增长,又能助力语言文字的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古诗文数量有限,多为单篇学习,学生学习时多为背诵、分析诗意,属于被动吸收,缺乏主动阅读的体验,未能充分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果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在课堂内外倡导自主学习、主动阅读,学生将更深刻地领悟传统文化内涵。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情,采用现代的教学方式,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文,了解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与诗文建立起对话关系;接着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体会诗文表达的意境和情感;然后再通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借助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

教学《草船借箭》之后,学生对曹操这个人物很感兴趣,于是我顺势指导学生学习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诗。在指导时,我组织学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交流,在交流中品悟、生成。学生先是借助注释大致理解了诗意,然后通过查阅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进一步了解曹操,同时联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两本书的内容,互相交流,理解了曹操诗中所抒发的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以及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解疑问难,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解,促进了语言的学习与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我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及時的点拨、激励性的评价,为学生主动学习、感悟古诗文推波助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古诗,积累名句,获得情感体验,从而获取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滋养。

(二)围绕单元主题,拓展经典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选择相关的经典阅读内容,把经典诗文的阅读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现代诗文同步阅读。如在开展五年级上册“浓浓乡情”这一单元主题阅读活动时,我在推荐学生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季羡林的《怀念母亲》等现代诗文的同时,推荐学生阅读不少古诗名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王维的《杂诗》、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并在主题阅读交流活动中朗诵或分享阅读感悟。“走近毛泽东”这一单元,我选择了毛泽东的四篇诗词融入单元导读课、阅读教学课和单元阅读分享课中,引导学生诵读了毛主席的四首诗词:《菩萨蛮·大柏地》《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等,让学生把毛主席生平的事迹和诗词融合起来进行阅读,进一步领略伟人的风采,理解本单元的内容,同时了解了古诗文与现代文的不同表达方式,很好地促进了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积累。

二、主题学习,促进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经典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阅读经典诗文更能直接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了更好地传承经典诗文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我在经典诗文的阅读教学中,根据年段特点开展主题学习:低年级,主要以诵读为主开展经典诗文主题学习;中高年级,我常与学生一起确定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主题,然后开展经典诗文的学习。在主题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先阅读、了解与主题相关的古诗文作品及其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再通过小组的互学、交流,在阅读、思考与表达中理解与吸收其中的精华,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如对“散落在丝绸之路上的诗词”这个主题,我和学生一起精选了王维的《使至塞上》、高适的《塞上听吹笛》、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其五)、李白的《关山月》、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古诗词,让学生通过诵读这些古诗词,了解古丝绸之路的风光、出征战士的艰苦,同时理解不同朝代的诗人以丝绸之路为背景的诗篇所表达的思乡、爱国情怀。又如在主题“四季花韵”的学习中,学生不但学习了描写四季里花儿绽放的十首古诗,领略了花之灿烂、四季之美,同时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花之四君子”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

再如在“杰出的智者”这个主题中,我引导孩子们阅读了解古今的智者以及他们的作品:孔子与《论语》,诸葛亮与《出师表》,梁启超与《少年中国说》……在这些阅读、交流中了解智者的杰出作品与事迹,既深刻地理解了古诗文作品,又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三、合作探究,提高阅读思维能力

思维是阅读的灵魂。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五年级开展了名为“古诗文之旅”的班级特色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对古诗文作探究式的学习。我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范围和要求,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自定学习内容,先进行自主阅读,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在全班交流,分享在合作学习中的发现与感悟。在我给出的探究范围“唐诗宋词名人名篇”中,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不同内容的探究:苏轼及其词作,李清照及其词风,李白与杜甫诗歌的比较,辛弃疾的词风……每一个小组都兴趣盎然地进行了合作探究,学习成果令人欣喜。其中,一小组在分享“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声声慢》时,学生对两首词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总结出李清照前阶段的词委婉清新,后阶段的词感伤沉痛,是受宋代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另一小组在分享对辛弃疾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探究和理解时,结合宋代的历史背景分析了辛弃疾在作品中感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经典学习中,学生探究的问题在阅读、理解之后进行比较、分析再总结,然后通过表达分享学习古诗词的发现和见解,既有利于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又对提高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四、艺术吟诵,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经典诗文中的古诗词讲究押韵,具有韵律美,適合朗诵、吟唱。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朗诵、吟唱古诗词,师生通过朗诵、吟唱把经典诗词作品演绎为有声的语言,更直接地把握古诗词的韵脚和节奏,感受诗词的韵律美,获得审美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意识。

(一)配乐朗诵,充分感受语言美、韵律美

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我会带领学生配乐朗诵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诗词、古文名句,以此导入学习内容和组织课堂环节。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课文里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我挑选了《过零丁洋》《示儿》《石灰吟》《己亥杂诗》这四首古诗词,配上音乐《英雄的黎明》,在学习这个单元的每篇课文前朗诵。在师生琅琅的读诗声中,学生不但积累了这些诗词,体会到了诗中表达的情感,而且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受到了美的熏陶。

在学习《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时,我带领学生一起朗诵有关灰尘的诗句:白居易《卖炭翁》中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苏轼《荔枝叹》里的“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杜牧《过华清宫》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通过了解古代诗中的“灰尘”,激发学生了解“灰尘”的兴趣,同时感受到经典诗文的语言美。学《尊严》一课前,我与学生一起朗诵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礼记》中的“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它既丰富了学习内容,积累了语言,同时又获得语感,享受了审美的乐趣。

(二)艺术吟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创造意识

在单元学习或主题活动中,我常融入各种形式的古诗文吟诵,结合具有中国元素的武术、舞蹈、音乐进行艺术创造,把古诗文编排成节目,师生在课堂上合作表演,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学习古诗文的名篇、长篇。

如,在“探访春天”的主题活动中,我指导学生吟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发挥班级中学生的舞蹈、音乐特长,请三名学生以古筝、琵琶、陶笛合奏《春江花月夜》的音乐,部分学生随音乐起舞,其他学生吟诵这首诗词。学生在诗情画意中轻松背下了《春江花月夜》,同时把握了诗词的格律,感受到了诗词的意境美、音乐美。在五年级上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单元导读中,我指导学生学习咏唱由谷建芬谱曲的古诗词《出塞》,由班级中擅长武术的学生配乐表演。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悲壮的歌声和饱含“民族精神”的武术表演中拉开学习这一单元的序幕。饱含深情的演唱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理解了《出塞》中诗人“边战不断”的悲愤和“国无良将”的慨叹。在唤起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之美。在古诗文这些美的享受中,学生的审美情操得到熏陶,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创造意识得到培养,语文素养也得到发展。

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界定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构成了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渠道和策略不胜枚举且各具特色。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指导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为切入点,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中华经典诗文,把中华经典融合进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经典,更好地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自清.经典常谈[M].岳麓书社出版,2010-01.

[2]陈琴,华一欣.经典即人生[M].中华书局,2011-11.

[3]刘晶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J].教育探索,2016(11).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主题学习合作探究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训练》微课体系设计探讨
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探究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以教师科研与学习实践为案例的高职生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