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病例的临床报道分析

2018-01-20杨志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6期
关键词:内酰胺比率病症

杨志刚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中医院,辽宁 朝阳 122400)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在治疗各类病症治疗中均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在抗生素类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临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更加普遍。进而导致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各类不良反应,严重时将出现免疫反应、不良反应等,轻度患者将出现发热、皮疹的情况[1]。为保证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必须要做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实现对各类不良反应的有效控制。本次我院就结合17例典型抗生素治疗后不良反应病例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6年1~11月行抗生素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特殊病例17例最为主要分析对象。本组患者中存在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在6~67岁,均值在(45.74±1.47)岁。在病症类型上,本组患者存在呼吸系统疾病4例,脑部疾病4例,泌尿系统3例,神经系统病症3例,其他3例。

1.2 方法:由护理人员对该17例患者中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整理,包括药物使用方式、剂量等。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都使用SPSS19.0进行分析,按照%对计数数据进行标示,以χ2进行检测,若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抗生素使用情况:通过对本组17例患者资料回顾可以发现,在抗生素使用类型上,以β-内酰胺类为主,为6例,对应比率为35.29%,其次为喹诺酮类4例,对应比率为23.53%,氨基苷类为3例,对应比率为17.65%,大环内酯类2例,对应比率为11.76%,其他2例,对应比率为11.76%。比较可见β-内酰胺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抗生素,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类型分析:本组患者中不良反应涉及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等多方面。4例患者出现湿疹、荨麻疹等症状,5例出现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4例患者出现严重头痛、头晕症状,2例患者出现肾损伤,其余2例患者表现为发热等症状。

2.3 相关因素分析:在本次回顾性分析上可以发现,本组患者中11例患者在首次使用抗生素后30 min内出现不良反应,其余患者均为使用多次后出现不良反应,且发生于给药30 min以后。在给药途径上,本组患者14例为静脉滴注,仅3例为口服治疗,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年龄上,本组患者中18岁以下患者仅为5例,50岁以上患者为8例,18~50岁患者为4例。可见,中老年患者以及儿童为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主要人群,比较可见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药品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或多或少会对患者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临床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在使用药物治疗中,患者出现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从临床实际可以发现,在各类不良反应中以抗生素使用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为主。近几年,在抗生素种类增加的情况下,随着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更加严重,由抗生素使用而导致不良反应患者数量更表现出急速上升的趋势。结合本次回顾性分析可见,导致患者在抗生素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与使用量、用药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2-3]。

在抗生素各类不良反应中,常见有溶血性贫血、血清病、特异性反应以及肝脏神经系统疾病等。在增加治疗难度的同时,将直接降低患者治疗期生活质量,严重时更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结合本次我院对17例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可以发现,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患者的影响性最大,患者多表现出恶心、呕吐、皮疹等。为此,在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各项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需立即向医师禀告。并对各类抗生素禁忌证、适应证等进行了解,做到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4]。

结合本次分析可以发现,抗生素不良反应与用药方式以及时间等均有着一定联系。其中以静脉给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为主,其主要原因在于,在静脉给药中,抗生素直接作用于血液,能在极短时间内被组织细胞所吸收。此外,在静脉给药中,注射液的酸碱度、微粒、内毒素等均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加以重视。

同时,在本次分析中发现,与青年人群相比,中老年与儿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更大。主要因儿童药物代谢酶活性相比成年人群较低,对于药物代谢能力与排泄能力均较低,因对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较低,表现出更高的药物敏感性。而老年患者因各器官功能存在一定衰减,同时多数患者伴随有其他病症,需要同期使用多类药物治疗,将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由此可见,在使用抗生素对儿童以及中老年患者治疗时,更需要做好相关预防工作,实现对不良反应的有效控制。

总的来讲,通过本次对17例不良反应患者各项资料分析可以发现,导致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较多,为达到全面治疗的目的,更需要作用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

[1] 蒙龙,邱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雾化吸入致不良反应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9):1663-1665.

[2] 王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4):45-46.

[3] 亓凤春.注射血栓通与抗生素联合用药致不良反应病例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4):188.

[4] 高秉谔,焦爱兰,栾翠玲,等.抗生素类与心脑血管类常用针剂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4(10):805-807.

猜你喜欢

内酰胺比率病症
药学监护下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使用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UPLC-MS/MS同时测定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含量△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青春期病症
比率分析公司财务状况——以步步高及永辉超市为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聚合物检测方法的研究
千点暴跌 两市净流出逾7000亿资金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