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2020-10-15刘彦钊张丽丽
刘彦钊 张丽丽
近些年来,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细菌耐药性通过食物链从动物源性食品向人体的转移,消费者越来越担心畜牧业及水产养殖业中的抗生素滥用情况。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低浓度水平和基质复杂性,使得在测定其残留量时必须使用高度敏感、高特异性的测定方法。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联合其他检测仪器已被广泛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分析。
一、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目前,通过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进行UV检测是与HPLC结合使用的非常流行的技术,但在确定β-内酰胺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由于缺乏生色团而导致灵敏度较低,HPLC-UV甚至在不使用DAD的情况下也不能完全可靠地进行β-内酰胺确认。
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质谱法是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β-内酰胺的首选检测技术。尽管此检测技术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但仍需要先进行色谱分离,以避免共洗脱化合物的离子抑制。β-内酰胺首先使用热喷雾通过HPLC-MS测定,由于β-内酰胺电离的简便性,目前电喷雾电离(ESI)是这两种技术之间的首选接口。尽管β-内酰胺具有羧基,但是由于灵敏度较高,通常使用正离子化。
三、高效液相色譜-化学发光法
由于其固有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化学发光检测是抗生素检测中常用的方法。β-内酰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参与化学发光反应:增强化学发光发射;用合适的化学发光试剂衍生化。
目前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β-内酰胺抗生素的化学发光体系常见的有KMnO4、Ce(IV)、鲁米诺、Ru(bpy)3 2+等。
四、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法
目前已有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联合荧光检测器测定β-内酰胺的相关报道。由于β-内酰胺类化合物中缺少荧光团,通常需要衍生化,而衍生化造成处理过程繁琐,所以效率不佳。一般来讲,使用化学发光能够检测的β-内酰胺化合物也可使用荧光分析检测,但化学发光可获得更好的灵敏度。(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项目: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16GGJS-266)。)
作者简介:刘彦钊(1978–),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分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