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2018-01-20管树军
李 岩 管树军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生活模式的变化,促使饮食结构发生很大改变。日常饮食中,高脂肪、高蛋白已经成为主要的饮食摄入量。在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中,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发生率在不断升高。在此期间脑梗死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而从临床中了解到,脑梗死患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1]。患者发病的时候会产生神经功能障碍,对其日常生活构成影响。本文研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收的86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判断标准。对照组43例,男16例,女27例,患者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59.3±10.4)岁。发病时间2~68 h,平均时间(40.3±10.3)h。观察组43例,男15例,女28例,患者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60.1±9.4)岁。发病时间3~69 h,平均时间为(41.2±10.4)h。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入院后,所有患者展开常规性治疗,即降低颅内压、降血糖、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101231)联合氟伐他汀(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18)展开治疗,即患者每天口服75 mg氯吡格雷,同时每天口服40 mg氟伐他汀,两种药物每天1次。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1周为1个疗程。患者治疗期间禁止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药物,同时维持持续稳定性。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率,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观察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胆固醇(LDL-C)。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意识状态完全恢复,生活完全可自理,并不具有神经性功能障碍;有效:患者意识基本恢复,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存在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并无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较为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所有数据,均使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经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以判断两组数据差异性,如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9.1%,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6例(37.2),有效18例(41.7),无效9例(20.9),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3%,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3例(76.7),有效8例(18.6),无效2例(4.7),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差异,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8.76±3.54)分和(39.71±8.04)分,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8.87±3.62)分和(39.89±8.19)分,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3.32±1.53)分和(65.32±12.64)分,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6.03±2.87)分和(50.12±10.14)分,差异显著(P<0.05)。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DL-C高于对照组,而TG、TC、LDL-C要低于对照组,即对照组患者HDL-C(0.87±0.04)mmol/L、TG(1.76±0.32)mmol/L、TC(3.59±0.23)mmol/L与LDL-C(1.64±0.03)μmmol/L,观察组患者HDL-C(1.09±0.06)mmol/L、TG(1.31±0.13)mmol/L、TC(2.17±0.16)mmol/L与LDL-C(1.45±0.01)μmmol/L,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属于常见性的神经内科疾病,常见于老年人[2]。相对比脑出血,即便病死率较低,但患者年龄大,机体功能与免疫功能较弱,同时伴随较多的慢性疾病,导致临床治疗脑梗死的难度较大。采用抗血栓方法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并不是非常显著[3]。为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预后,需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予以有效的药物治疗。从临床中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因素。此时患者血小板会突然性法伤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继而产生脑梗死[4]。而他汀类药物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由此便能够抑制血小板积聚。而氯吡格雷作为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具有可选择性与不逆的抑制血小板受体与激动剂结合,达到抗血小板积聚的目的。氟伐他汀属于高血脂常用药物,可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改善患者微循环,降低机体血脂水平[5]。从此次研究活动中就可了解到,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相对比临床常规性方法治疗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效果更为显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江玉玲.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J].临床医学,2016,36(5):37-39.
[2] 林佳庆.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5,34(22):122-123.
[3] 曹家驹,洪晓燕,冯上旭,等.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6,39(5):897-899.
[4] 黄春玲.浅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4):100-101.
[5] 田仲兰,张勇,何改平,等.氯吡格雷、氟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9):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