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18-01-19吴正端

南方企业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应用型本科高校

吴正端

摘 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现阶段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优化师资队伍建設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培养力量分散、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培养方式片面、单一,不成体系的问题。立足于特定应用型本科高校队伍建设实际,笔者从搭建培养平台、集中教育资源、科学分类师资队伍、建立全方位的培养体系几个方面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应用型本科高校;三支队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在《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提到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2013年,《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将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作为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具体要求。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显示了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努力,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笔者以特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拟在探析其在应用型建设的过程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和成效,找出其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构建、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并希望能够对其他同类型高校有所启发。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十分必要

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张俊宗提出“现代大学制度是在社会发展逐步依赖只是生产的历史进程中,借以促进大学高度社会化并维护大学组织健康发展的结构功能规则体系”;刘朝晖提出“现代大学制度既包含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层面的制度,包括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也包含一所大学内部组织构架及运行规则的微观层面的制度,是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制度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别敦荣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 “针对我国大学所承担的现实使命,在解决数十年来大学制度存在积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学制度”。

总的来说,学者基本上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大学理念的载体,是保障大学正常运行的规划和原则,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规则体系的总和,是大学内部建立起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一系列管理体制。

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现代大学制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产教融合、职业导向、开放衔接、以学习者发展职业为核心、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上,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求高等院校应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致力于社会专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现代大学制度的“现代性”,就是大学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调整办学方向,并能预测未来社会对大学的需求、重新定位和审视大学的缺陷并作出相应的变革,以不断实现制度的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现代性”不谋而合。

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师资培养分类不科学,合力不足

一般认为高校师资队伍是指专业教师,师资培养也只是针对专业教师而忽略了辅导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造成学校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队伍发展不均衡;也缺乏专门的平台,未能够充分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不利于校内外各类资源的共享,师资队伍合力未充分发挥。

师资培养内容单一,机制不健全

传统的培训机制,往往采用较为成熟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缺乏对高等教育发展对“三支队伍”能力的新要求的针对性培训;且往往由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独立编制方案,缺乏对培训对象自身需求的调查调研,传统的师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设置不合理、设计不科学。

构建平台、资源、机制“三位一体”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模式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办学以来,紧紧围绕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职业道德优良、实践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因势利导地调动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挥师资队伍潜能,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增添动力。

搭建发展平台,整合信息化资源

为满足应用型本科发展改革需要,学校先后将投入2000万元,最终建成拥有5434.19平方米的教师发展中心,为副教授以上的每个教学科研团队提供工作室。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以“立足于学校发展改革的需求,把专业教师、素质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的成长机制作为学校的长期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内设教师成长室、教师工作室、教学资源中心、教师休闲健体区、录播室、视讯教室、数字教材制作室。强调用信息化资源建设促进“三支队伍”提升,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平台,建立了教育管理平台和教育资源平台,教育资源平台依据“三支队伍”个性能力的提升提供不同的内容,如,与国培中心签约建立的“教师在线学习中心”等面向专业教师;“高等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平台”“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等面向行政人员;建立“高校辅导员网络学院”等面向素质教师,在学校CRP系统中开发“教师成长档案”等教育管理平台,为“三支队伍”提供真实、有效、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和资源,形成了统一的专业教师师资培养工作协调机制和体制,形成了以教师发展中心为载体的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合力体,借以提高师资队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科学定位师资队伍,分析个性化发展需求

在全员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将整个师资队伍分为三类: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教师(以下称为“三支队伍”),以专业教师为主的人力资源队伍是应用转型的投入与产出的连接点,专业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导者和引领人;素质教师包含所有的辅导员,并将之分为三类:思政教师、学业教师、职涯教师,分别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同模块需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行政管理人员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是行政服务的基础。

专业教师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主要动力,需要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动态、趋势,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并从引导专业能力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明晰了专业教师应具备的三种职业能力——職业基本素养、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拓展能力。

其中,职业基本素养包含职教理论知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行为品质;职业基本能力包含设计课程方案、组织与实施教学、开发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职业技能、职教实践经验;职业拓展能力主要是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需要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动态、趋势,具备科研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岗位业务水平;素质教师需要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动态、趋势,具备科研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及一定的学生工作能力,进一步明确了“三支队伍”发展的共同内容及个性内容。

丰富培养内容,形成“三. 三.三”全方位立体化的精准定位培训机制

在分析“三支队伍”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面向“三支”基础上,基于服务于教学、教师和教育的中心“三教”培养使命,构建了内容多样化、人员层次化与方式灵活化的分类、分项及分层“三分”培训项目的“三.三.三”全方位立体化的精准定位培训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在专业教师发展方面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实验实践教师等不同类别、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实施分期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内容,如,“专业理念与规范”培养系列(包含师德规范模块、教育政策与法规模块、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模块、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综合素养提升模块)、“教学理论与技能”培养系列(包括教学设计模块、教学行为模块、专业课程教学培训模块)、 “教研科研能力提升”培养系列(包括教研能力提升模块、科研能力提升模块)、“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系列、“信息技术与运用能力”培养系列(包括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力提升模块、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索模块、在线教学资源与学习工具应用模块)、“教学辅助能力提升”培养系列(包括实验教辅能力提升模块、图书资料管理服务及文献信息整合能力提升模块、教学秘书精细化服务能力提升模块);

为素质教师队伍提供“思政与服务”指导能力培养系列、“学业与科研发展”辅导能力培养系列、“职涯发展”引导能力培养系列、“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系列、“素质教师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培养系列内容;为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提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与管理能力”培养系列、“教学发展与管理服务能力”培养系列、“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研究与发展能力”培养系列、“高校后勤保障能力”培养系列等内容。促进了专业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素质教师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引领学生学涯、职涯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行政管理人员提高职业素养,提升服务师生的职业能力,满足了学校师资队伍专业成长需求。

特别是在专业教师“双师双能”能力培养提升上,学校以产教融合为指引,增强教师与企业的融合,全面加强“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积极开展境内外创业教育专项研修。学校先后制定了《“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实施办法》《“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教职工脱产外出挂职培训及访学进修管理办法》等一列系规章制度,全面实施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全薪到实务部门、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要求教师带着明确的任务赴企业实践,学习掌握行业、专业先进的理念与技能,完成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教改项目,引导教师参与实务部门、企业急需的应用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在项目中锻炼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资格考试和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提高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科项目“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以民办高校为例”(项目编号:JB13313S)

(作者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教学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 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内涵、主题及主要内容[J].江苏高教,2004(04).

[2] 刘朝晖.重视发挥大学学术权力的作用,完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J].辽宁教育研究,2007(01).

[3]别敦荣.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探析[J].江苏高教,2004(03).

[4]张侃.现状与评析: 我国大学制度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7(07).

[5]石猛,夏季亭.现代大学制度与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3(01).

猜你喜欢

现代大学制度应用型本科高校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关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探析
现代大学制度视角下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研究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