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与呋塞米联合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2018-01-19喻川
喻 川
(重庆京西医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39)
心肾综合征是指由严重慢性心力衰竭造成慢性肾功能进行性的损害,容量负荷过度或者利尿剂抵抗等,病情进一步的加重,患者不仅心泵功能在衰退,而且肺脏、肝脏等脏器均出现了异常,严重威胁到了生命安全[1]。本文笔者为了辩论多巴胺与呋塞米联合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肾综合征患者90例查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心肾综合征患者90例,分组原则以随机数字法为主,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个45例。观察组女19例,男26例,年龄58~72岁,平均(65.02±6.29)岁;心功能:26例是Ⅲ级、19例是Ⅳ级;其中3例是瓣膜性心脏病、11例是扩张型心肌病、14例是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是冠心病。对照组女20例,男25例,年龄59~70岁,平均(64.52±5.01)岁;心功能:24例是Ⅲ级、21例是Ⅳ级;其中3例是瓣膜性心脏病、12例是扩张型心肌病、12例是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是冠心病。排除对本文涉及到的药物过敏的。研究前,家属、患者均知情,并对《知情同意书》予以签字。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突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予以扩血管药物、呋塞米、ACEI、螺内酯、地高辛等药物以及吸氧治疗。
1.2.2 观察组
予以5~10 mg/h呋塞米(国药准字H14022391;生产企业: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 mL:20 mg);5~10 ug/kg多巴胺(国药准字H61020258;生产企业:陕西京西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 mL:20 mg),持续静脉泵入,疗程7天[2]。
1.3 评价指标
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好转2级。有效:临床症状可见显著好转,心功能好转1级。无效:临床症状、心功能变化不大,甚存在加重迹象。显效+有效=总有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疗效。观察组的(95.6%)远比对照组的(77.8%)高,具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疗效(n,%)
3 讨 论
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有显著增高的迹象,与此同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有有了显著升高,肾功能不全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往往预后不良,心、肾功能损害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显著增高的迹象[4]。心肾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年龄因素,年龄增加,患者的生理结构以及功能会发生变化。(2)多种因素造成肾脏的功能以及结构发生损害。(3)神经体液激活过度以及血流流变学发生变化,减少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的滤过率,导致肾血管出现收缩,进而引发心肾综合征。
多巴胺与呋塞米可稳定、持久的控制血药浓度,转运至肾小管的药物比例可维持至最佳,持久的抑制钠的重吸收,发挥多巴胺以及呋塞米最佳的扩血管、利尿等作用,对周围的肾小管、血管床造成一定的刺激,作用到相应的受体,进而扩张肾血管,使得肾血流量明显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心脏的负荷明显减轻,进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呋塞米是一种利尿剂,作用强大而又快速,即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10 ml/min,呋塞米仍然可产生一定的利尿作用。多巴胺可对肾血管起到一定的扩张作用,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多巴胺与呋塞米联合使用,降低利尿剂抵抗,有效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加强利尿作用,避免水钠潴留,使得心脏负荷明显减轻,同时加强心肌的收缩能力,减轻肾功能的损害情况,以起到更好的治疗心肾综合征的目的和作用。本文研究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比对照组的高,具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多巴胺与呋塞米联合持续静脉泵入在心肾综合征治疗中的可行性、有效性。
综上所述:心肾综合征患者予以呋塞米、多巴胺联合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肾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广大患者值得信赖并予以推广。
[1]姚晓斐,陈梅英.多巴胺与呋塞米联合持续静脉泵入治疗Ⅱ型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98.
[2]赵英雄,刘俊伟,唐宁娟,等.持续微量泵注射呋塞米联合多巴胺对心肾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生化标志物的影响[J].右江医学,2016,44(2):160-163.
[3]张俊岭,牟丽娜,陆 芳,等.重组人脑利钠肽、多巴胺、呋塞米合用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9):1304-1307.
[4]杨百泉,陈 方,陈小辉,等.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多巴胺速尿治疗肾病综合征83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