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病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解析

2018-01-19黄振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2期
关键词:保肝不合理肝病

许 峰,黄振宇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1)

临床消化系统疾病领域,肝病发生率居较高水平,其有较多样的临床表现,需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药物为本病最为基础的应对措施,但因药物种类繁多,在作用方面有较大差异性存在,如部分药物毒副作用大,严重时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等;另外,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为常见,除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外,还显著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故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展开调查,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是确保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此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不合理用药肝病患者200例,男114例,女86例,年龄35~79岁,平均(57.5±3.6)岁;其中30~40岁56例,41~60岁112例,≥61岁32例;疾病类型:肝硬化70例,肝囊肿14例,肝炎80例,肝脓肿16例,原发性肝癌20例。病程平均(1.4±0.9)年,住院时间平均(19.2±1.6)天;患者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建立

不合理用药情况调查小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住院病历,全面掌握不合理用药状况。另外,需检查患者病检及辅助检查结果、医嘱内容、医嘱单。对药品重复使用、联用药不当、无用药适应证、用药剂量不规范等进行统计。

2 结 果

2.1 不同类型肝病不合理用药情况

本次选取的不合理用药肝病患者200例中,联合用药不当9例,占4.5%;药品重复使用106例,占53%;无用药适应证17例,占8.5%;用药剂量不准确68例,占34%。其中肝炎、肝硬化患者以用药剂量不准确、药品重复应用的情况较多见;肝硬化患者还存在联合用药不当的情况;肝脓肿患者以无用药适应证最为多见。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肝病不合理用药情况

2.2 不合理用药种类

本次研究以肝硬化为例,70例患者中,保肝药物应用不当23例,占32.9%;肠内及肠外营养药物应用不当30例,占42.9%;利尿药应用不当17例,占24.2%。

3 讨 论

肝病为临床消化科常见病理类型,药物为主要对本病治疗手段之一。近年随着医疗科技取得的卓越发展成就,药品研发种类不断增加,药物类型呈明显增多显示,但依据药理作用,通常可按抗病毒、抗癌、保肝等类别划分。在应用时,需详细掌握患者病情,对治疗措施个体化制定,以确保合理用药。但受多因素影响,肝病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到治疗预后,同时也显著增加了医疗纠纷风险。为对此种状况有力解决,需细致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以增强治疗效果。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不合理用药原因包括联合用药不当、药品重复使用、缺乏用药指征、用药剂量不准确等,本次选取的病例联合用药不当9例,占4.5%;药品重复使用106例,占53%;无用药适应证17例,占8.5%;用药剂量不准确68例,占34%。其中肝炎、肝硬化患者以用药剂量不准确、药品重复应用的情况较多见;肝硬化患者还存在联合用药不当的情况;肝脓肿患者以无用药适应证最为多见。本组药品重复使用106例,占53%,为首位不合理用药原因,其与医护人员未娴熟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关,重复应用同种药物无法发挥理想效果,且会影响到患者身体健康[2]。另外,用药剂量不准确也占较高发生几率,药物过量使用可损伤体内脏器,此外,也使耐药性增加;联合用药不当多由医师未娴熟掌握药物配伍禁忌要点引发,可对患者健康状况构成严重威胁。

以肝硬化为例,本次研究中存在的情况为,70例不合理用药患者中,保肝药物应用不当23例,占32.9%;肠内及肠外营养药物应用不当30例,占42.9%;利尿药应用不当12例,占17.1%;质子泵抑制剂应用不当5例,占7.1%。探讨药物合理应用要点,具体包括:(1)日剂量与DDD值:制定药物DDD时,参考的是平均剂量,而在日常工作中,多依据患者病情、年龄等因素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行个体化治疗,可能会引发极量或剂量偏小的情况。故实际日剂量/DDD>1者,即实际日剂量少或多于日平均剂量,临床需参考制定。(2)联合用药:此种用药方法在临床较常见,特别是当患者有慢性疾病伴发时,或有多种并发症合并时,常采用两种或以上药物联用。有研究指出,联用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6%,可能与细胞色素P450等相关,需明确联用药物各自特性,合理制定用药方案[3]。(3)保肝药物:肝硬化病程处于失代偿期的病例,肝功能多有程度不等的异常表现,应用保肝药物是降低肝酶、促肝功能改善的最有力手段。有报道指出,患者在取保肝药物应用时,通常采取不同类型的药物联用的方式,未检出同类药物联用的情况。联用方案中,以多烯磷脂胆碱联合二氯醋酸二异丙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等最为多见,提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有较高的应用频率,临床消耗量极大。对高应用频率的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药理作用展开分析,其可对甲基提供,促肝脂肪分解、胆碱合成,以早期肝硬化、脂肪肝、肝肿大、肝内胆汁瘀积等为主要适应证[4]。有报道指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临床适应证多为由脂肪肝诱导的肝病,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较少应用,且经济性不理想。故医师在对保肝药选择,需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应证掌握,同时,还需考虑到经济优势[5]。(4)肠内及肠外营养药物:人体肝脏为氨基酸、脂肪、糖代谢枢纽。肝损伤会导致上述营养物质出现代谢异常,以支链氨基酸利用增加、糖耐量降低、蛋白质分解、脂肪酸氧化、尿素生成减少、酮体生成增多等为主要表现。肝硬化患者机体多有程度不等的营养不良,以血氨升高、低蛋白血症等为主要症状,行适当营养支持,可使预后改善,促病死率降低。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依据欧洲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协会相关建议,指出若无上消化道出血或食管静脉曲张,需以肠内营养支持为首选;中度或重度营养不良者,能量需要通过经口或肠内营养途径补充无法满足时,需行肠外营养治疗。肠外营养制剂经复方氨基酸注射液(6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HBC)最为常见,其中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HBC)应和例数最大,在胃底静脉曲张有出血伴发的患者中较为适用[6]。(5)利尿药:利尿药具缓解腹水作用,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螺内脂和呋塞米,对血糖、血钾等造成的影响较小。

为保障药物合理使用,国家需加强对肝病用药的管理和调控,制定相关政策进行有效干预,如构建药品监管部门,提高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等;同时,增加用药透明度,药剂师需审核处方用药的合理情况,保证处方符合临床诊断结果;并需检查药物的配伍禁忌,以防范不合理用药。医院领导需对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意识进行加强,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药品信息交流,提供必要的药物咨询服务,确保患者可遵医用药,降低不合理用药几率[7]。

综上所述,分析肝病患者不合理用药原因及特点,行针对性干预,对保障合理用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意义重大。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3-166.

[2]吴冬鸣.头孢曲松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11):1049-1051.

[3]马丽娜,何智敏,郑艳红,等.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联合抗病毒治疗初探[C].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病肝病大会论文集,2013:267-268.

[4]Yuan K,GuochunW,HuangZ,etal.Entecavir-associated myopathy: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Muscle Nerve,2014,49(4):610-614.

[5]杨雪萍.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20(20):123-124.

[6]孙 滢,王静雯,史国兵.2种保肝方案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药学实践杂志,2015,1(1):80-82.

[7]吴清华.肝病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解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18(12):136-137.

猜你喜欢

保肝不合理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
中亚沙棘保肝有效成分纯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