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痰湿论治耳廓假性囊肿验案举隅

2018-01-18毋桂花南志勇朱丽军

中医药通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指关节右耳牛膝

● 毋桂花 张 琪 南志勇 朱丽军

耳廓假性囊肿又称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间积液等[1],是以耳廓外侧面囊肿样隆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耳科常见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为耳廓软骨间积液。本病在中医学中属“耳廓痰包”范畴,在古代文献中未见“耳廓痰包”之称,但陈实功《外科正宗》载有“舌痰包”一词,其曰:“痰包乃痰饮乘火流行凝注舌下。”本病病位虽在耳,其病因、病机、证候与“舌痰包”多有相通之处,病因主要为痰湿阻滞,凝注耳窍所致的局限性肿胀[2]。耳廓假性囊肿常在无意中被患者发现,临床以反复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为主要治疗方式[3-5],多为有创,相对而言,中医药对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有一定优势。笔者在耳鼻喉科临证多年,立足病机,运用中药辨证治疗该病多例,收效良好,兹举验案一则如下。

1 验案举隅

患者李某,女,52岁,2015年8月24日初诊。主诉:右耳耳廓肿胀,灼热伴痒感半年。半年前,患者无意间发现右耳耳廓外侧面局限性隆起、肿胀,未引起重视,后病情加重甚则不能侧卧乃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自诉曾于当地医院多次穿刺抽液,病情反复,未见明显改善,且半年来肿胀范围逐渐扩大,遂来就诊。刻诊:右耳耳廓红肿,灼热,伴瘙痒感,偶觉憋胀疼痛,纳可,睡眠较差,因右侧卧压迫右耳耳廓肿胀部位疼痛,故不能右侧卧,小便偏黄,大便干。查体:耳廓肿胀部位按之稍硬,透光度尚可,局部皮温偏高,舌质红,边尖尤甚,舌苔微黄腻,脉缓滑。此外,患者素有风湿病史多年,现无不适。处方:法半夏9g,陈皮12g,茯苓12g,薏苡仁15g,泽泻12g,夏枯草10g,僵蚕10g,浙贝母12g,桑白皮12g,蒲公英12g,芦根10g,竹叶10g,瓜蒌18g,桔梗10g。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

2015年8月28日二诊:服药后右耳耳廓肿胀、灼热及瘙痒感稍有改善,疼痛明显减轻,纳可,口渴,睡眠无明显改善,大便秘结。查:右耳耳廓红肿减轻,肿胀部位触之较前柔软,仍偏硬,局部皮温略高于正常,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缓滑。处方:续前方加炒莱菔子15g,生地12g,麦冬10g,玄参12g。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

2015年9月1日三诊:患者右耳耳廓肿胀及瘙痒感明显好转,无灼热及疼痛,纳可,口不干渴,睡眠较前有改善,已能右侧卧,大便稍干,诉近日右手各指关节疼痛伴灼热感,右足痛。查:右耳耳廓红肿好转,耳廓触之仍稍偏硬,局部皮温正常,右手指关节肿胀明显,皮色偏红,皮温偏高,舌质红,苔薄稍黄,脉缓滑。处方:前方去麦冬、生地、玄参加牛膝10g,透骨草10g,甘草10g。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

2015年9月8日四诊:患者自诉再次出现右耳耳廓肿胀。右手指关节灼热、肿痛及右足痛改善不明显。查:右耳耳廓稍肿胀,不红,局部皮温正常,右手指关节肿胀,皮色偏红,皮温偏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缓滑。处方:法半夏9g,陈皮12g,茯苓12g,薏苡仁15g,泽泻12g,浙贝母12g,蒲公英12g,瓜蒌18g,僵蚕10g,牛膝12g,透骨草10g,桑枝10g,桂枝6g,秦艽10g,知母12g,甘草6g。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

2015年9月17日五诊:患者诉前方服4剂后耳廓肿胀好转,右手指关节肿痛明显改善,故继服前方(2015年9月8日)5剂至本次就诊。刻下见:右耳耳廓肿胀明显好转,不伴灼热、麻痒及疼痛,纳眠可,右侧卧完全无碍,二便正常,右手各指关节疼痛及灼热感明显减轻,右足不痛。查:右耳耳廓红肿好转,耳廓触之如常人,局部皮温正常,右手指关节肿胀不明显,皮色及皮温正常,舌质红,苔薄稍黄,脉缓。处方:瓜蒌15g,浙贝母10g,法半夏9g,茯苓12g,陈皮10g,薏苡仁12g,赤芍12g,牡丹皮10g,知母12g,秦艽10g,牛膝12g,甘草6g。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

2015年9月22日六诊:患者药后右耳耳廓无肿胀、无灼热疼痛及麻痒不适,皮肤表面颜色正常,触之局部皮温正常,指下无隆起感,右手指关节未见红肿,无疼痛,皮色及皮温正常,偶觉指端麻木不舒,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嘱患者停药观察,如有不适,及时就诊。2016年3月17日因咳嗽再次前来就诊,诉耳廓肿胀及右手指关节不适再未发生。

2 按语

耳廓假性囊肿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多认为机械性刺激、挤压造成局部微循环障碍引起组织间的无菌性炎性渗出而发病,部分学者也认为其发生可能与机体局部自身免疫有一定关系[6]。中医学认为耳廓痰包多因饮食、劳倦伤脾,以致脾胃功能失调,痰浊内生,复受风邪外袭,夹痰浊上窜耳窍,痰浊凝滞,困结于耳而发病[2,7],治疗常以祛痰散结,疏风通络为法。笔者根据病情,结合患者整体情况及耳廓局部辨证,在祛痰散结,疏风通络基础上加用清热散结化瘀药物,诸药合用,化痰消肿散结,清热活血祛瘀,从而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囊内渗出,促进囊壁愈合的目的[8]。

此案中,患者自诉风湿病史多年,且就诊时小便偏黄,大便干,舌质红,边尖尤甚,舌苔微黄腻,脉缓滑均为一派痰湿热之象,分析其病因可能为风湿病日久湿聚为痰,痰郁化热,加之外感风邪而发病。故初诊时清热化痰散结为主,以二陈汤去甘草加浙贝母、瓜蒌化痰散结为主;配僵蚕、夏枯草、蒲公英清化痰热,散结消肿;辅以桑白皮、薏苡仁、泽泻、芦根、竹叶、桔梗清热利水、消肿排脓。二诊症状改善,但有口渴、大便秘结等伤津症状,故在原方基础上加用增液汤滋阴清热,润肠通便;三诊时耳部症状已经大为改善,但此时出现了风湿热表现,在化痰散结基础上加用牛膝、透骨草活血通络祛风湿。但四诊时却出现了病情反复,并见右手指关节肿胀,皮色偏红,皮温偏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缓滑。可见此时病机已经有所变化,热象偏重,故调整思路,方用知母、秦艽、牛膝、透骨草、僵蚕、桑枝、桂枝祛风清热通络为主,兼顾化痰散结;五诊时患者症状基本好转,嘱其服祛痰散结,清热通络,祛瘀活血调理方案巩固疗效;六诊时已完全如常人,故停药观察,后期随访无复发。由此观之,本病治疗过程中祛痰散结贯穿始终,以二陈汤去甘草加浙贝母、瓜蒌化痰散结;治疗期间结合患者整体情况,视其痰湿、热象的轻重,随证化裁。如前期痰湿之象明显,故辅以桑白皮、薏苡仁、泽泻、芦根、竹叶等利水消肿;中期热象明显,且关节肿胀,故加用大量祛风清热通络药如知母、秦艽、牛膝、透骨草、僵蚕、桑枝、桂枝等,切中病机,药用得法,收效甚好。此验案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完美结合,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指关节右耳牛膝
分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效果
基于ITS 序列鉴别特色民族药材土牛膝及其混伪品的研究
经典名方中牛膝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有人吗
牛膝研究概述
用右耳听 记得更牢
用右耳听记得更牢
用右耳听记得更牢
牛膝鸡爪/明·冯梦龙《广笑府》
掰指关节会导致关节炎吗?——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