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阜”右“邑”
2022-04-29齐毅
齐毅
楷书里有两个长得一样的偏旁——左耳旁和右耳旁,它们的形态像一只耳朵,统称为耳朵旁。那么,它们的意义真的与耳朵有关吗?
我们先找出几个耳朵旁的字。例如左耳旁的“陵”“陟”与“阳”,这些字的甲骨文含有相同的部分,即“阜”字的初文。《说文解字》释“阜”为“大陆,山无石者”,也就是土山的意思。《诗经·小雅·天保》云:“如山如阜,如冈如陵。”“陵”的甲骨文描绘的是一个人一阶一阶登上大土山的样子,它的本义是大土山,又引申为攀登之义。“陟”的甲骨文的字形像两只脚攀登土山,本义是登高。《诗经·周南·卷耳》有“陟彼崔嵬,我马虺 ”之句。“阳”的甲骨文表示太阳从山上升起。
“都”“邻”“郎”是右耳旁的字。 “邻”与“郎”的篆书右半部分是 “邑”,隶书名碑《西狭颂》中的“都”字右半部分仍写作“邑”。《说文解字》释“邑”为“国也”,指人群居住的地方。“邑”的甲骨文上面的方块代表一座城镇,下面是一个坐着的人形,表示人居住在城中。右耳旁的字字义都与“邑”有关,以地名居多。
虽然阜部与邑部如今都写作“阝”,但其实二者大有不同:左耳旁源于“阜”,右耳旁源自“邑”。
在书法中,楷书的左耳旁和右耳旁在书写上也有所不同,与字的其他部件的搭配也各有其规律。
左窄右宽,一般左耳旁的横撇宽于弯钩。
左耳旁的长竖多为垂露竖。
横撇弯钩占位小,右半部分如有向左或左下伸展的笔画,左右两个部件可形成穿插关系,使字的结构更加紧密。
左高右低,右耳旁比左耳旁略宽。 右耳旁一般横撇窄于弯钩或与弯钩等宽。
長竖写为垂露竖或悬针竖。
“都”字的右耳旁下移,字的两部分呈左高右低之势。横撇弯钩宽而长,以保证字的右上与右下留白匀称。
如果将右耳旁与左耳旁在书写时调换位置,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都”的右耳旁写得像左耳旁一样高而窄小,右下留有大片空白,整个字就会显得向右上高耸,很不协调。“阳”的横撇弯钩写得很宽大,导致字的左右两部分交错在一起。所以说,我们写字要遵循相应的结字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