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草投螺生态养蟹

2018-01-17阮章波孙亚洲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9期
关键词:伊乐藻黑藻螺蛳

阮章波 孙亚洲

从全国特种水产养殖业来看,河蟹是产量最高、养殖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品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人工养殖以来,经过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和养殖专业大户的摸索,在总结传统养殖技术基础之上,采用增殖与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种草投螺生态养殖技术。

水草不仅是河蟹的栖息场所,也是池塘自净的重要载体,蟹池要多品种栽种水生植物。水草不但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而且能够调节水温、吸收利用水中氮、磷等营养盐类、吸收CO2、释放氧气,可抑制藻类生长,防止沉积物再悬浮,提高水体透明度,还能为蜕壳蟹提供隐蔽场所避免相互残杀等。目前蟹池种植的水草品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浮萍和水花生等,这些水草均有其优点和缺点。

根据不同水草的生长特点,种植复合型水草,河蟹暂养区域种植耐低温水草,成蟹养成区域种植耐高温水草,通过走“时间差”,为河蟹养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河蟹暂养区域以伊乐藻为主,12月下旬~1月下旬,清塘消毒后7天,沿微孔增氧管道平行移栽伊乐藻,行距3m,株距80cm,覆盖率占河蟹暂养区域的60%以上;成蟹养成区域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1月中旬~2月上旬,在暂养池外围采用穴播的方法,沿微孔增氧管道均匀播种轮叶黑藻芽孢,每亩播种芽孢10kg,行距3m,株距80cm,确保轮叶黑藻均匀分布,下种后表面覆盖好泥土,这样轮叶黑藻发芽快、长势好,苦草草种与风干的泥土混匀后,在轮叶黑藻行间均匀撒播,每亩1500-1750g。以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为主的复合型水草,可以实现低温季节和高温季节水草的优势互补,可以确保水草均匀存塘量,河蟹整个生长期安全、可靠生长。

4月,待轮叶黑藻长至20cm后,换季时节进行一次杀虫处理,一个月后再重复进行一次。7月8月高温期蟹池水草长势快,如果水草过多、过密时,就进行人工和机械割草,水草一出水面就割,离水面下25cm,沿微孔增氧管道两边手工割除、两边拉钢丝或机械割除,割后水浑用底改药物调水,3天后再割另一片水草,总体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60%~70%为宜。水草不足可移入漂浮性植物如水花生、浮萍等。气温在5℃以上伊乐藻即可生长,在寒冷的冬季能以营养体越冬,当其它水草尚未发芽时,伊乐藻已开始正常生长,吸收水中有机物释放氧气,其缺点是不耐高温,易烂根漂浮。轮叶黑藻适应性强、易种植、生长快、产量高。苦草则适用于底泥较厚的蟹池种植,形成“水中草原”,缺点是蟹喜欢夹断草叶,漂浮在水面上的草必须捞除,否则腐烂败坏水质影响河蟹生长。通过种植复合型水草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各品种水草的优势。早期以伊乐藻为主,夏秋季节以轮叶黑藻、苦草为主,后期以轮叶黑藻为主,浮萍和水花生作为补充水草品种。这样在河蟹生长的各个时期都有水草来调节池塘水质。

螺蛳不仅是河蟹喜食的优质天然饵料,而且还具有利用蟹池营养盐类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和弥补饵料投喂不足的功能。投放螺蛳以本地产的为好,长途运输影响成活率,死亡的螺蛳下塘后易使池塘水质变臭,一次性投放过多也容易引起水质清瘦,导致青苔滋生。

螺蛳是河蟹理想的饵料,蟹池分2-3次投放活螺蛳400~500kg/亩,要求鲜活、清洁,3月底清明前,选择外壳较薄、肉质鲜嫩的螺蛳,每亩投放250kg,全池均匀抛放,以繁殖小螺蛳供刚放养的蟹种摄食,可减少养殖前期人工饵料投喂,同样前期也可以减少冰鱼和饲料的投喂,扩大水体自然资源的利用空间。6月初和8月中旬各补投125kg,待其自然繁殖,为养殖中后期提供大量动物性蛋白饵料。

近年来,随着养殖环境的变化和养殖资源承受的压力增大,河蟹养殖方式也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生态型转变,河蟹养殖也正从模拟生态种草投螺向维护水体生态平衡,靠水体中自然生物净化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伊乐藻黑藻螺蛳
螺蛳树
螺蛳粉
“小精高”模式下不同水草搭配种植模式对河蟹营养品质的影响
蟹池中的伊乐藻如何养护
不同种植方式下伊乐藻生长对沉积物磷的影响*
秋冬季精养小龙虾,为什么非轮叶黑藻不可?还有哪些技术要点?看这位汉川金牌经销商的专业意见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蟹塘伊乐藻高效生态管护技术
黑藻—中学生物实验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