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悬浮饲料养殖鳜鱼核心技术讲座第七讲:饲料养鳜常见疾病防治与暴发性病毒传染病免疫进展(上)
2018-05-15饲料养殖鳜鱼核心技术突破者
饲料养殖鳜鱼核心技术突破者
吴遵霖 吴 凡 万 星 陈 里
饲料养鳜与传统活饵鱼养鳜一样会受到疾病威胁,虽然便于随饲料添加抗
病保健药食,疾病还未显突出,但随着集约养殖密度加大与营养调控不当,仍然存在疾病威胁,尤其是要警惕近年来出现的鳜鱼暴发性病毒病。严重阻碍了饲料养鳜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防重于治,以防为主”的鱼病治病原则
“防重于治,以防为主”是任何鱼病教材都一再强调的治病原则,真正切切实实做到了,就可大大减少鱼病流行、大大降低治病成本与损失。
防病必须了解鳜鱼发病的源头即为什么会发病?或病原体侵入途径。(参考左图)
(仿谢忠权网文)
即:水源土质有害污染;遗传种质易感或带病;人为养殖工具损伤;外来病鱼传染;水中害虫寄生;季节水温变化等等。
1.依病原体分成:
(1)生物引起的鱼病
寄生性鱼病—微生物病(细菌病、病毒病、真菌性和藻病);寄生虫病(含原虫病、蠕虫病、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病)。
非寄生性鱼病—由藻类引起鱼类中毒。
(2)非生物引起的鱼病
机械性损伤—运输、养殖工具网、盘损伤;
物理性刺激—感冒、冻或高温损伤、放射性损伤;
化学性刺激—工业污水、水质环境污染、农药中毒;
生理性损伤—泛池、饥饿、营养失调营养性鱼病、外来种带病。
2.依感染情况可分成:
单纯感染即一种病原感染;混合感染即多种病原感染;
原发性感染即首次感染;
继发性感染即在原发性感染基础上,再次或重复多次感染。
根据病原体来源从源头预防(切断源头)或发病阶段提早预防对症治疗。
对于重大严重如暴发病毒病已到发病或死亡过半,笔者建议放弃治疗掩埋。
二、鳜鱼常见疾病防治
1.烂鳃病
病原体:柱状黄杆菌。
症状特点:病鱼鳃丝末端溃烂成残缺不全,鳃丝软骨外露,鳃烂处常粘附污泥,看上去很脏。病鱼鳃盖内表皮往往充血发炎,严重者主鳃盖中央部位的内表皮溃烂,形成一个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
流行情况:流行高峰期为5-9月,水温为15~30℃,水温越高,越容易发生,且病情越严重。鱼种发病率高于成鱼。当鱼体受伤、放养密度大、水质不良时,可促进其流行。
防治方法:定期泼洒生石灰液可防此病。发病时可用2~4mg/kg五倍子磨碎后浸泡过夜全池泼洒;也可全池泼洒二氧化氯0.2~0.3mg/kg或二氯海因0.4mg/kg等含氯制剂。
2.败血症
病原体: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所引起。
症状特点:病鱼体表光滑,鳍条和臀鳍基部充血,有时口腔、上下颌、鳃盖、眼眶及体表两侧充血,肝、脾肾肿大,肝肾颜色变浅呈淡红色。
流行情况:发病高峰期为7-9月,鱼种、成鱼都会感染发病,水质较差和防病措施不严更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
定期泼洒生石灰或二氧化氯调节水质可防此病。发病时可用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0.5mg/kg或漂粉精0.4~0.5mg/kg全池泼洒,同时在100kg饲料中加10kg灰茎辣蓼(粉碎后温水浸泡)均匀拌和、晾干,于15:00~16:00按鱼体重10%投喂池塘中饵料鱼,连喂2~3天。
3.车轮虫病
病原体:由车轮虫属的一些种类大量寄生所引起。
症状特点:此虫寄生于鳜鱼的鳃和体表,被感染的鱼分泌大量的黏液,造成呼吸困难而死亡。以显微镜观察到虫体为准。
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严重危害鱼苗、鱼种,尤以夏花培育阶段死亡率高。流行于5-7月,适宜水温20~28℃。一般由于鱼苗、鱼种放养密度大或池小、水浅、水质不良、营养不足或连续阴雨天气而引起车轮虫病的暴发。
防治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mg/kg进行治疗或用苦楝树叶浸沤于苗种池来抑制车轮虫的繁殖而达到预防作用。
4.小瓜虫病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
症状特点:虫体寄生于鳜鱼的体表和鳃部,表面覆盖一层黏液,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显微镜观察囊泡,可见有小瓜虫在低倍镜视野内迅速运动。病鱼游动缓慢,运动失调,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流行情况:此虫各龄鱼均寄生,但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全国各地均有流行。适宜的水温为15~25℃,流行于初冬、春末。当过度密养,鱼体消瘦时易得病,3~4天后即可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按实际水体积折算每公顷水面(水深1m)用干辣椒粉3.75kg,较干的生姜2.25kg混合加水煮沸后全池泼洒,煮时先将生姜煮开,再加辣椒粉。
5.斜管虫病
病原体:鲤斜管虫。
症状特点:类似车轮虫病。
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在珠江三角洲是鳜鱼严重病害之一,有时甚至引起全池鱼死亡。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为一种常见病。虫体生长繁殖水温为12~18℃,3-5月为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mg/kg全池泼洒进行治疗。
6.孢子虫病
病原体:微山尾孢虫。
症状特点:此虫寄生在鳜鱼鳃弓和鳃丝上,形成大小不等、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瘤状胞囊,压破胞囊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微山尾孢虫。由于鳜鱼鳃上有许多胞囊,其上又覆盖大量的黏液和增生物,鳃组织受到破坏,影响鱼的呼吸,鱼体消瘦,行动无力,大量寄生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
流行情况:此病的发病季节为7-8月,常感染体长10~15cm的鳜鱼种。
防治方法:用鱼虫杀星0.3~0.4mg/kg全池泼洒可杀灭此虫。
7.河鲈锚首虫病
症状特点:此虫寄生于鳜鱼的鳃部,病鱼体色发黑,鳃丝发白、肿胀,黏液增多,食欲减退。用显微镜观察可见类似指环虫的虫体。
流行情况:此病是鳜鱼养殖中较为常见的一中寄生虫病,多数流行于鳜鱼苗种培育阶段,对鳜鱼苗种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宿主对敌百虫敏感,难用敌百虫杀死病原,实施预防措施。
①带水清塘。每公顷1m水深,用生石灰1125kg。
②苗种放养前用15~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5~10分钟。
③如发病,可全池泼洒福尔马林,浓度为30~50mL/m3水,或全池泼洒戊二醛,浓度为15mL/m3水,严重时,可隔日再泼洒一次。
8.锚头鳋病
病原体:锚头鳋。
振捣混凝土时,避免振动棒直接触碰模板、钢筋,并安排专人实时观察模板、支撑架、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的情况,在混凝土初凝前,发现的变形、移位情况必须及时修整完好。
症状特点:病鱼体表肉眼可见虫体,刚寄生时在虫体寄生处还可看到红斑点,寄生时间较长时,在锚头鳋的体表还附着许多钟形虫、累枝虫及藻类等,看上去似棉絮状。
流行情况:锚头鳋的繁殖水温为12~23℃,春、夏、秋三季均有发生。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带水清塘,可以杀灭水中的锚头鳋幼虫及带有成虫的鱼和蝌蚪。
(2)饵料鱼如寄生有锚头鳋,最好先在10~20mg/L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洗1.5~2小时,然后放入池中投喂。
(3)用高锰酸钾浸泡病鱼30分钟。水温10~20℃时用20mg/L,20~30℃时用12.5mg/L,30℃以上时用10mg/L。
9.中华鳋病
病原体:中华鳋。
症状特点:肉眼可见病鱼的鳃丝末端内侧有白色“蛆”状物虫体。病鱼鳃部黏液增多而影响鱼的呼吸,严重时可导致病鱼窒息死亡。
流行情况:此虫一年四季可见,但5-9月最为流行。对鳜鱼苗种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mg/kg溶液再加0.15mg/kg的鱼虫净全池泼洒。
10.指环虫病
病原体:指环虫
症状特点:此病由指环虫侵入鳜鱼鳃部引起。病鱼鳃黏液增多,鳃丝呈暗灰或苍白色,呼吸困难。当鱼苗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除上述症状外,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
预防方法:用生石灰清塘。用高锰酸钾10mg/kg的溶液浸洗鱼体10-15分钟。
治疗方法:用高锰酸钾10mg/kg的溶液浸洗鱼体,间隔24小时洗一次,接连浸洗3次。疗效差时,试用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90%),每立方水用药0.3g。
11.鲺病
病原体:鲺。
症状特点:肉眼可见有“甲鱼”状虫体在鳜鱼的体表爬动,颜色与鳜鱼的体色相近。虫体大的如小指甲,小的如米粒。
流行情况:一年四季可见,流行于4-10月,可引起鱼种的大批死亡,成鱼只影响其生长,一般不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用B型灭虫灵0.3~0.5mg/kg或鱼虫净0.15mg/kg加0.2mg/kg的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即可杀死虫体。
建议:鳜鱼对敌百虫非常敏感,因此,在防治孢子虫病、河鲈锚首虫病等单殖吸虫病以及锚头鳋病等甲壳动物疾病时,最好不要用敌百虫进行全池泼洒,以免引起鳜鱼中毒死亡现象。
三、饲料养鳜必须特别提醒的防病措施
1.鳜鱼对水质环境要求很高,尤其是饲料养鳜放养密度高、搬运多、游动勤、耗氧大。特别要保持全日池水高溶氧,不低于5mg/L。不仅能保持食欲旺盛,而且游动活跃,减少缺氧浮头死亡。
2.搬运鱼苗时要做到鱼不离水不触手,避免任何擦伤和内伤。另外运鱼前一天要禁食16-20小时,以减少耗氧;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两地的水温差要尽量缓慢适应。绝对不超过5℃。
3.饲料养鳜改变了鳜鱼天然活饵鱼的营养水平与结构,除了要不以增重为唯一标准,加强鳜鱼营养需要量的研究,作为人工饲料配方的理论依据外,笔者特别提醒养殖者与饲料厂家,不要单纯追求高密度高速长高增重而盲目提高人工饲料蛋白营养水平,加快“三高”,不仅会大大降低鳜鱼原生态优良品质,而且引起脂肪肝到肝腹水到严重贫血,免疫力大降,暴发性鱼病流行。最后“鱼财两空、悔之晚矣”。
4.鳜鱼专用悬浮膨化饲料适应鳜鱼特殊的摄食行为与营养需要,延长饲料入水后在水中悬浮缓沉的时间,增加鳜鱼摄食的机会,提高投饲效率。试验表明它比沉性颗粒饲料缓沉时间延长10倍以上,是一般肉食性鱼类膨化饲料或软颗粒沉性饲料所不能比拟和代替的。所以饲料残存少得多,不仅节省饲料成本,而且减少残饵沉积导致的败坏水质,减少疾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