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脉斑块类型相关性的研究

2018-01-12刘晨辉杜爱玲高永帅李敬田

关键词:易损半胱氨酸颈动脉

刘晨辉,张 泉,杜爱玲,高永帅,李敬田*

(山东省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00)

随着同型半胱氨酸病栓全身的循环广泛导致动脉血栓的形成,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同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巯基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提示同型半胱氨酸等同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类型,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密切相关的,其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斑块病变呈现易损。本文主要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分类型分析,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为预防和指导该病型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7.3±13.7)岁,脑梗塞60例、高血压63例、糖尿病4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稳定型心绞痛11例,均无重大疾病及肝肾器官功能衰竭等病史,所有患者均由医院专业主治医师确定会诊并通知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测验患者均无肝肾肿瘤、内分泌疾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等疾病,半年内排除维生素B12、甲钴胺和叶酸。

1.2 方法

观察其动脉硬化体征,个别伴有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为常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其中斑块分4个部分:坏死核、纤维组织(FF)、纤维组织(FT)和钙化组织(DC),占斑块负荷的比例。同时测定血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和HCY水平,并分析HHCY与斑块性质的相关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0 MHz高频探头检测颈动脉。所有冠状动脉病变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

1.2.1 颈动脉超声检查

采用SimeSimaSou×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10 MHz的频率检查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外段。在舒张末期,测量颈动脉近端1 mm的IMT、颈内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后壁,测量3次的平均值。

1.2.2 指标

斑块大小、形态、数量、部位、回声强度、溃疡和狭窄。根据斑块的回声特征,可分为纤维斑块:边界清晰、均匀回声,或局部IMT>腔腔1.3 mm。

1.2.3 脂质斑块

低回声信号、斑块钙化(强回声常伴有后发影)、溃疡(溃疡)。Ar表面有血管壁的龛影,斑块内有出血(斑块内有消声区)。

1.2.4 不稳定斑块的鉴定

脂质斑块,溃疡斑块,斑块内出血,异质斑块。其余的补丁是稳定的。所有超声检查均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完成。

1.3 测试结果

入院常规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标准血压法测量,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所有患者均空腹12 h,从清晨抽取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浆4℃,储存于-69℃冰箱,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和其支持的HCY试剂盒(H的正常值小于15 μmol/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在本院入院治疗中,进行常规心血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做常规造影需有经验的心血管心内科主治医师进行桡动脉或股动脉路径穿刺置管的冠脉狭窄程度的评估诊断造影结果。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根据造影结果进行IVUS-YH病变血管探查。将超声探头送入对应的血管远端,然后将0.5 mm/s自动回撤至近端,观察连续记录的IVUS灰阶和虚拟组织学图像并刻录CD-ROM记录保存。分别通过有经验的医生对这些图像进行图像软件自动分析测量和分析。通过IVUS-VH图像可经仪器分析斑块组织成份以及斑块的纤维组织病型颜色,在清晨取样血3~5 mL、样尿等检测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及高密度脂蛋白、三脂肪及同型半胱氨酸。对比不同病症的患者斑块总载量、FT、斑块面积、DC、狭窄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且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血症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斑块类型的相关性分析,不同病症的患者斑块的总载量FT、DC及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皮尔森显示血同型半胱氨酸与NC呈正相关,显示两组患者的DC、FT、总斑块负荷面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的疾病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高的首要病因,急性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突然不可预测的发病性质,这是一个重大的临床挑战,其中易损斑块在冠状动脉易发生综合症、并发症的突发中起着关键的相关作用。使用易损斑块来定义具有血栓栓塞倾向和快速发展的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可能成为“犯罪斑块”的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斑块有多种病理学表现:块内有活跃的炎症、脂肪核等、损伤斑块裂开及狭窄等程度。利用超声波射频信号结合计算机处理比较其中病变功率谱,它可以诊断斑块组织的不同组成颜色,并依次模拟斑块结构组织的颜色,其中绿色代表纤维组织斑块、黄色是纤维脂肪组织斑块、红色是坏死核心斑块、白色是钙化斑块,表明使用IVUS-VH可以提供特定和定量信息的组成和形态的易损斑块。

结果表明,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CY浓度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斑块不稳定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高浓度的HCY可引起动物实验中体外模型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受损处聚集血小板损伤部位和血栓形成。其机制在HCY自身氧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过氧化物、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结构的病变,血管内皮增厚细胞,最终阻塞血管。通过巯基内酯诱导的血栓素影响前列腺素形成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V的活性减少,从而促进血栓形成。高HCY血症可削弱血管内皮细胞中的NO生物活性,增加氧化应激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形成,加速改变血管壁的弹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HCY还可能诱导丝氨酸弹性蛋白酶合成,不断增加细胞外基质降解功能,并释放弹性蛋白肽,进而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内皮移位形成新的内皮细胞。综上所述,通过这种HCY机制促进动脉斑块和血栓的形成,导致斑块不稳定性,最终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HCY会增加外周血管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率。HCY水平已逐渐成为临床常规检测指标,及早发现和干预高HCY,以减少高HCY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影响,从而降低复发率的相关性相关意义。

猜你喜欢

易损半胱氨酸颈动脉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及CT的诊断价值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浅谈C172飞行模拟机A/P键故障分析与研究
更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