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语文本色回归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8-01-08苏顺勇

学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人文素养阅读能力

苏顺勇

摘 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生人文素养的传承与弘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成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而小学语文作为人文素养渗透的一种关键途径,对于小学生个体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以及提升人文素养提供重要保障。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小学;人文素养;体验式学习;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2-00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2.010

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指的是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文化吸纳、受人类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体现在小学生身上,则是指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而现代社会有些小学生严重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出现了很多负面现象:广西13岁小学生因负面情绪长期累积后残忍杀害同窗;广州某医院一10岁男孩因母亲不给玩手机而在几秒内对母亲连踹五脚;五年级小学生因作业太多而留遗书割腕自杀……种种现象都表明对小学生的人文关怀至关重要。在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语文素质观的指导下,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如何正确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依据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感悟生命意义的一种新式教学方式。现代教育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服务意识。现代教育学代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做中学”,“生活即教育”的主张,激励学习者通过亲身参与来获得知识与体验。这要求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来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相应的体验。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模拟情境”可以是依据课本内容编成的小话剧,也可以是师生共同表演的某个事件的情节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情境”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体验的热情,获得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优秀的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几千年来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创造的伟大财富,它能够引人遐思,给人启迪,令人受益。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课外阅读中接受古今中外文化与文明的洗礼来陶冶性情,提升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去设计,来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学生应该多读、熟读、感知丰富的人文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第一步。在引导学生充分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后,还要用有感情地朗读来加深理解和体验。除课本知识外,教师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课内外知识的结合、理论修养与实践活动的统一来促进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培养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所学知识内化成自身的修养、气质,并永远保持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注重实践,使学生学会关注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代的语文教学应凸显人文情怀,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来体验课本中人物或事件所蕴含的情感,进而熏陶学生的人文情怀。理论上的学习终究只是“纸上谈兵”,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必须要开展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学校与社会进行互动,让学生在家中,在社区中也同样能学习和领悟到课本中的人文精神。

学校应开展多样化的人性活动。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被爱的包围却往往造成孩子缺乏去主动关心他人的机会。一个互相关爱的氛围有助于形成一种平和、放松的環境,成长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外活动中,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多体会一些为人的基本情感和正能量。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好每一年的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感恩节等节日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教师、同学和弱势群体的关心,为他们提供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

四、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

古人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教师,这是古人对教师的定义。而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主宰”,而应当是主导,师生之间是“教学相长”的关系。身份关系的转变,使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首先要从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开始。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可以从多方面来培养:首先应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求教师把对学生的关爱落到实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其次,理解每一位学生,允许不同声音的出现。每个学生由于不同的学习基础、生活阅历或者年龄性格等的差别,对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这时教师应充分理解并鼓励不同的意见,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因材施教,将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放大。

另外,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情感问题也值得教师关注。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地认识学生。当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学生才能信任教师;当师生的感情得到增进时,学生对课堂内容才会兴趣大增,对课本内容也会了解得更多。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做好人文性评价,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忻娟.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l.中国校外教育,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验式学习人文素养阅读能力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用的几点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