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8-01-06孟庆科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运用方法初中数学微课

孟庆科

[摘  要] 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工具,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以微课的形式呈现时,数学知识的形象立体感会大大提高,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知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微课;运用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信息工具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其中就包括微课. 以视频为载体的微课,时间短,趣味性强,一方面,能在单位时间内将教材的精华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迅速聚焦注意力,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能将教材内容以更有意思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所具有的这些教学价值,需要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

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课前预习是教学的准备环节,它指的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尝试着自己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为课堂听讲做准备. 在传统的课前自学下,除了教材,大部分学生所用的参考资料都是自己购买的教辅资料,但各种教辅资料的价值高低不同,给予学生的启发与指导也不同,所以教师较难把握学生的自学质量. 微课则不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预期的学生自学质量来设计或选择微课.

以“全等三角形”为例,教师设计这节微课时,应抓住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概念和形状上认识什么是全等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各个部分(如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因此,微课的内容可以是若干个具有类似特征的图形,通过动态重叠、匹配的方式来找到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以这种形象的方式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什么是全等图形. 认识全等图形以后,再通过若干道具体实践类的试题来判断生活中有哪些全等图形,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能够充分地从视觉感官上认识全等图形,这无疑为教师组织开展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教师开展新课时缩短导入的时间,并于课前扫清学生的认知障碍. 总体来讲,在课前自习中运用微课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师正式开讲前先对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把握,尽量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重点与难点争取时间.

微课在課堂导入中的运用

一般来讲,学生在课间活动时,都比较放松闲适,当课堂铃声响起后,虽然学生马上回到了位置上,但注意力还没有完全集中到课堂上,此时就非常考验教师的课堂导入能力了. 假如导入方式自然,导入内容有趣,导入过程简短,便有助于学生快速地将自己的注意力拉回课堂.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采用微课进行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为例,在课前的两分钟微课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如建筑物、工艺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最好是学生看到过、接触过的物品,接着从这些丰满立体的物体中精简出其轮廓——三角形,再通过三条不同线段的不同组合来勾勒出三角形或非三角形,即在从具体到抽象,从三角形到非三角形的过程中提炼出三角形定义中的几个关键点,并带着这些关键点进入三角形的新课学习. 在这个课堂导入中,教师通过微课内容的动态立体特点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通过生活中的三角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通过线段的不同组合勾勒方式引出该堂课的学习主题,整个过程自然巧妙,一步步地推动学生学习情绪的积累,一点点地引出教材内容. 当微课播放结束后,学生一般来讲注意力便已回到课堂,此时教师可以就微课突出的内容进入正课教学.

微课在精华沉淀中的运用

微课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其对重点知识的提炼,尤其是当学生在课堂中期逐渐表现出疲劳的情绪或不经意地走神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微课来将课中的精华内容进行沉淀与积累.

以“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为例,该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运用频率非常高,其涉及的领域包括市场经济中的打折销售问题、施工建筑中的工程问题、运输航海中的行程问题、价值最大化产出中的方案选择问题等. 该知识点难度较大,教学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各种计算公式,并能巧妙地将公式运用到实际题目中. 因此,教师所制作的微课应当体现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运算公式的清晰呈现(包括商品利润的求解方法、商品销售额的计算方法等),可以适当搭配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二是实际运用的具体案例,比如教师可以选取现实中某一个商家或某一个品牌的打折促销方式来分析其合理性,选取某一个品牌公开的定价原理来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原理与逻辑原理等. 在这几分钟简短的微课里,学生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同时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价值. 假如不借助微课,教师可能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去讲解,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引导,由此不难看出微课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通过微课来帮助学生沉淀精华,有利于学生确切地认识到知识的重难点,以及如何学习与掌握重难点.

微课在内容强化中的运用

微课具有储存性与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课后运用微课来帮助学生强化知识.

比如上面提到的“一元一次方程”,其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教师可以在课后将所制作的微课上传到班级群里与学生共享. 在共享微课里,教师可以继续就工程问题,比如工作量的计算公式、工作效率的计算公式、工作时间的计算公式、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与总工作量的关系等进行讲解与分析;可以就航海行程问题,比如顺风与逆风时,静水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关系等进行讲解与分析……总的来讲,课后微课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回家复习时,能够对照着微课进行比较学习,同时,进一步深入地观察与思考生活中的一元一次方程,通过比较、类比、迁移的方式来牢固地掌握知识. 一般来讲,微课出现之前,学生们会更倾向于借助课外参考资料或课堂比较来复习,对于前者,每一个人使用的资料可能不同,对于后者,每一个人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教师无法控制与评估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但当教师鼓励学生采用微课来复习时,不仅内容、质量可控,而且紧密贴合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复习起来效果会更好、更明显.

微课在课外拓展中的运用

课外内容的拓展一般包括两大板块,一是横向知识领域的拓展,比如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多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等,这些拓展内容有些可能是学生进入高中或大学后会学到的,它们是初中知识的深化与补充;二是纵向知识难度的递增,假如将难度系数由低到高由数字1~10来比喻,当教材要求的难度是6时,教师教到6之后,还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拓展难度系数为7或8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会出现在数学竞赛中,或以拉分题、超纲题等方式出现在试卷中,其目的在于给数学水平更高的学生以突出自身数学优势的机会与平台.

这两种类型的拓展,都属于课外知识内容的补充. 与传统的口头讲解、书面练习比起来,用微课来拓展这些内容,无疑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无论是横向知识领域的拓展所体现出的系统模块化数学特征,还是纵向知识难度递增拓展所体现出的知识进阶递进特征,都以动态声影方式来呈现,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知识的形象性,降低知识的抽象性,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知识的趣味性与丰富性,便于学生接受. 这些拓展微课同样可以放在班级共享群里,以课外知识库的方式,让有需要、感兴趣、愿意钻研、喜欢思考的学生来学习与接触.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工具,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当以微课的形式呈现时,其知识的形象立体性会大大提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知识;从教学的全过程来看,整个教学组织与安排包括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导入、课中精华的沉淀、课后内容的强化、课外知识的拓展,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地将微课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运用方法初中数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图标,大用途
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探析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研究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