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新三板融资效率研究
2018-01-05陈建芸徐娟
陈建芸 徐娟
摘 要: 本文选取了在新三板创新层挂牌的30家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对30家样本企业2015—2017年三年的融资效率进行测算。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新三板融资效率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的作用突出,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创新;中小企业;新三板;融资效率;DEA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0-0142-03
一、 引言
新三板作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角色,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渠道。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新三板共有11630家挂牌公司,江苏省有1390家,占全国12 % 左右。江苏是经济大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就业、税收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其因规模、盈利能力方面的局限性,且新三板的市场机制及监管层面还不够成熟,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都限制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随着目前江苏省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究竟能否实现较高的融资效率,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本文对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客观评价,能够为如何提高江苏省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融资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二、 基本概念界定与融资效率指标选择
(一)基本概念界定
1. 创新型中小企业
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指具有较健全的创新机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并围绕着这个核心形成的知名品牌、高新技术产品、先进企业管理等综合且可持续的创新能力,以此作为企业主要盈利点的符合国家划分标准的中小型企业。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等特点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所具备的特征。
本文以此为基础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创新层中,以参与“国家火炬计划”“国家星火计划”或荣获“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等称号的企业为标准界定实证研究部分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2. 融资效率
融资效率是指企业进行资金融通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比。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的因素不仅包括企业自身的因素如企业规模、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还包括外部金融环境,由于外部金融环境的数据难于取得,因此本文主要是考察企业自身经营因素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
(二)融资效率指标选择
本文选择影响样本企业融资效率的相关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结合融资效率的理论,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指标的客观性,本文选取了3个投入指标和3个产出指标。
1. 投入指标
(1)资产总额。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该指标反映了企业融入资金规模的大小。
(2)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是反映企业资本结构以及长期偿债能力的综合指标。一般认为,该指标值越高,杠杆越大,财务风险也越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就越低。
(3)营业成本。该指标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融入资本的使用方向和利用效率。
2. 产出指标
(1)净资产收益率。即净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之比,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数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企业投资获得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好。
(2)总资产周转率。即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反映了企业整体资产的营运能力,体现了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3)营业收入增长率。即企业本年营业收入增加额与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融入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越好。
三、 实证分析
(一)实证分析方法——DEA方法介绍
数据包络分析(DE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是1978年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Charnes、Coopor、Rhodes发表的“决策单元的有效性度量”论文中提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法是根据多项投入指标和多项产出指标,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具有可比性的同类型单位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它避开了计算每项服务的标准成本,因为它可以把多种投入和多种产出转化为效率比率的分子和分母,而不需要转换成相同的货币单位。因此,用DEA衡量效率可以清晰地说明投入和产出的组合,从而,它比一套经营比率或利润指标更具有综合性并且更值得信赖。
本文选择DEA模型作为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依托新三板融资效率的评价方法。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在新三板创新层挂牌的江苏省中小企业中,以参与“国家火炬计划”“国家星火计划”或荣获“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等称号的企业为筛选标准,且挂牌时间在2015年之前,剔除掉数据不全的企业后确定样本企业为30家。研究期间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DEA方法要求样本数至少是所选投入和产出指标总和的三倍以上,本文指标个数为6,样本企业为30家,符合其要求。
30家样本企业所处行业多元,分布情况见表1。
研究所需的數据来自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官方网站和wind金融数据库。
(三)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DEA模型在构建中不能出现零值和负值,而产出指标中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都有负值的可能,所以需要对原始财务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后再输入模型,本文采用的是功效系数法,公式如下:X×ij=0.1+(Xij-minXij)×0.9/(maxXij-minXij),从而使得处理后数值介于 0.1—1之间,同时变化之后的数据不改变数据意义,不影响模型结果。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多篇文献中对融资效率划分标准的相关描述,本文也将融资效率的数值区间划分为4个,定义融资效率值为h,如表2所示:
根据融资效率的划分标准,当0 运用DEAP2.1软件,输入6项无量纲化后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得出30家样本企业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技术效率的实证结果。 1. 纯技术效率分析 纯技术效率是企业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对融资效率的影响。30家样本企业2015—2017年融资纯技术效率分布情况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15年,有9家样本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值在[0.8,1]的较高效率和最佳效率区间,占比为 30.00 % ,其中有8家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实现了纯技术效率最佳,占比26.67 % ;而处于(0,0.8)的较低效率和低效率区间的样本企业为21家,占比为70.00 % 。2016年,纯技术效率值处于[0.8,1]较高效率和最佳效率区间的样本企业有8家,占比为26.67 % ,其中达到最佳效率的样本企业数为6家,占比为20.00 % ;而处于(0,0.8)较低效率和低效率区间的样本企业数为22家,占比为73.33 % 。而2017年,共有17家样本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值处于[0.8,1]的较高效率和最佳效率区间,占比为56.67 % ,其中達到最佳效率的样本企业数增加到了12家,占比40.00 % ,较2015年和2016年呈增长趋势;而处于(0,0.8)较低效率和低效率区间的样本企业数减少至13家,占比下降为43.33 % ,较2015年和2016年较低效率和低效率的样本企业数有明显的减少趋势。综上所述,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新三板融资的纯技术效率明显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到了2017年有12家企业达到最佳效率。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来说,大多数企业正处于成长期,纯技术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规模效率分析 规模效率是由于企业规模因素影响的融资效率,反映的是实际规模与最优生产规模的差距。30家样本企业的融资规模效率分布情况见表4。 如表4所示,2015年有16家样本企业的规模效率值处于[0.8,1]的较高效率和最佳效率区间,占比为53.33 % ,其中有6家样本企业的规模效率达到了最佳水平,占比20.00 % ;而处于[0.5,0.8)较低效率区间的样本企业数为12家,占比为40.00 % ;还有2家处于(0,0.5)低效率区间,只占6.67 % 。2016年,规模效率在[0.8,1]较高效率和最佳效率区间为16家,占比为53.34 % ,其中达到最佳效率的样本企业数为5家,占比16.67 % ,相比2015年减少了1家;而处于[0.5,0.8)较低效率区间的样本企业数为11家,占比为36.67 % ;还有3家样本企业处于(0,0.5)低效率区间,只占10.00 % 。而2017年,规模效率处于[0.8,1]较高效率和最佳效率区间的样本企业共有23家,相较前两年有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占比也上升为76.67 % ,其中达到最佳效率的样本企业数为5家,占比 16.67 % ;而处于[0.5,0.8)较低效率区间的样本企业数减少至6家,占比下降为20.00 % ;只有1家样本企业处于(0,0.5)低效率区间,占比3.33 % 。综合三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新三板融资的规模效率虽然只有5家达到最佳效率,但大多数企业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 3. 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综合技术效率是综合反映挂牌企业融资的使用效率,是对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衡量与评价。30家样本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分布情况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2015年综合技术效率值在(0,0.8)较低效率和低效率区间的样本企业数达到23家,占比为 76.67 % ,2016年更是增加到了25家,比例达到了83.34 % ;而综 合技术效率值在[0.8,1]较高效率和最佳效率区间的样本企业数所占比重则较小,2015年占比为23.33 % ,其中实现最佳效率的样本企业有6家。2016年综合技术效率值在[0.8,1]较高效率和最佳效率区间的样本企业数为5家,所占的比例下降到了16.67 % ,这5家都实现了最佳效率。2017年,综合技术效率值在(0,0.8)较低效率和低效率区间的样本企业为18家,占比为60.00 % ;而处于[0.8,1]的较高效率和最佳效率区间的样本企业有12家,所占比重为40.00 % ,其中呈现较高效率的样本企业增加到了7家,占比为23.33 % ,实现最佳效率的样本企业有5家。结合三年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综合技术效率达到最佳的企业还比较少,但到2017年处于较高效率水平的样本企业数量有明显的增加,由此可见,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四、 结论与建议 基于以上对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新三板融资效率的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新三板融资效率达到完全有效的企业数量还比较少,大多数企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针对研究结论,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如何提高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新三板融资效率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企业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快技术进步是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关键。在新三板挂牌的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大多是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因此,这些企业应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积极开展各项技术创新活动,加大资金的投入,引入优秀科研人才,积极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充分融合各类资源,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二)扩大企业规模,提高规模效率 江苏省新三板创新型中小企业应该适当扩大企业的规模,当资产规模越大,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改善资金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融资效率,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丰富融资方式 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主要以定向增发、股权质押、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还是以定向增发为主,股权质押和发行债券融资使用的较少,尤其是发行债券,由于风险较高,债券融资的活跃度也较低,30家样本企业并未选择此方式进行融资。因此,除了积极鼓励挂牌企业进行股权质押和发行债券融资外,还应提高优先股、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国梁,刘文斌,郑海军.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综述[J].系统工程学报,2013(6). [2]丁皖蒙.安徽省新三板企业融资效率分析[J].当代经济,2017(25):38-40. [3]刘晓文,李长福.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5(11):127-128. [4]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齐春平.我国新三板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