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有效性
2018-01-03翁曼姬
翁曼姬
摘 要:对于当前核心素养的教育时代,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绘本作为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形式,其生动趣味性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为其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生活阅历等有限,教师应该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与生活环境等,把握绘本阅读作品的原则,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绘本阅读活动的有效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6-27
一、引言
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学科中的阅读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阶段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简单机械地在阅读中进行识字教育,非但不能提升儿童阅读能力,反而会扼杀其阅读兴趣和热情。为此,鉴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现实情况,教师需借助特定的阅读作品方式以培养其阅读兴趣。绘本是一个容易让孩子沉浸的灵动世界,绘本是低年级阅读的重要素材,绘本中的图画不是对文字的解释,而是有其独立的作品价值。基于核心素养时代发展与阅读需求,笔者认为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中应注意选择合适作品,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效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激发学生参与绘本阅读的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低年级学生绘本作品选择原则
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
圖画形象、故事完整、贴近生活的绘本作品最容易吸引学生,学生有了类似的生活经验,就会被绘本中的主人公所吸引,引发思想情感的共鸣。例如,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爸爸》是一本赞扬父爱的主题故事,它从不同角度评价父亲这个角色。父亲的角色很受学生们喜欢,因为作品从各个方面讲述父亲是怎样一个人,父亲为什么被孩子认为真酷。作品从侧面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跟着绘本作品去回忆自己爸爸的能力与品德,实则暗示学生需要熟悉亲近身边的人,学会关心自己的父亲,做一个关心他人的好孩子。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特点,选择《都市小红帽》《胡桃夹子》《陌生人》《天空在脚下》等绘本,低年级学生对这些故事的角色及其经历的事情都不会陌生。
2.挑选具有形象生动特点的作品
相比当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绘本之所以更能激起低年级学生观察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主要在于绘本作品中的图像、文字都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例如,绘本《我爸爸》以不同画面和文字语言,讲述了爸爸是怎样真酷,如“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快……”绘本中先形容,后面再阐述原因,叙述爸爸吃饭、游泳等事情描写父亲的伟大,让学生能从多方面感受爸爸如何真酷。绘本《我爸爸》的阅读所具有的形象生动的价值,离不开作品中一系列精彩的比喻,道出了父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让学生也逐渐感受到家人之间的浓浓爱意。绘本是图画与文字结合的特殊儿童文学,不同于简单的小人书,图画的形象生动性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其拟人或比喻的句子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这样学生们进入中高年级在阅读时就容易关注那些细节性的情节内容。
三、低年级学生绘本阅读活动有效性措施
鉴于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渐渐进入正轨,识字量不多,不能阅读纯文字的阅读作品,而阅读适合这个年龄段的绘本作品需要一些很高的要求,教师可以适当地采取如下措施:
1.通过绘本的书名、封面,大胆地预测情节
任何一本书,其书名、封面是最先被读者所看到的,读者对书名、封面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尤其绘本作品的书名与封面是否具有吸引力决定学生们喜欢与否。为此,在绘本阅读前教师可以从书名、封面上引导学生们猜测故事内容,从而激起其强烈的阅读欲望。例如,绘本《花婆婆》的封面是一个老婆婆在一大片草丛的山坡上,草丛中有部分石块,山坡旁边是一片海,其中绿油油的山坡占据整个封面的三分之二。教师引导学生先从书名、封面着手大胆预测故事情节。于是,有学生说道:“花婆婆一定是个喜欢花的人,不然就不会叫花婆婆。”有学生说道:“这个绿油油的山坡会种上很多漂亮的花朵,这种场景很令人向往。”还有学生说道:“花婆婆一定是个心地善良的老人,我家隔壁的王奶奶就喜欢种花,对我们小孩子都很好。”学生根据画面进行的预测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想象,虽然部分想象不完全合理,但这就是好的开始。
2.调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地拓展延伸
调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旨在让学生能合理地想象绘本故事情节,以便促使学生主动观察绘本中的图画,以吸收绘本作品的文学营养价值。例如,绘本《我爸爸》以不同画面和文字语言,讲述了很多爸爸是如何酷,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赞扬父爱的主题故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个人,于是学生也可以模仿绘本模式说一说我的妈妈、我的爷爷、我的奶奶……教师通过这种主题模式引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合理想象、适当拓展延伸的阅读能力。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阅读,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阅读所引发的快乐,学生在这基础之上进行合理拓展延伸,旨在培养质疑、猜测等主动思考故事的能力,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更好地开展绘本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绘本阅读中遇到的语言内容。例如,在绘本《我爸爸》中,教师需要强调“一样多”“一样快”“一样强壮”“一样快乐”等,这里的“一样”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深入学习,并进行造句。
3.有效开展绘本精读工作,启发深层次阅读思考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及其他实际情况着手,有效利用绘本阅读契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绘本经典阅读能让学生感到阅读的快乐不仅仅在绘本本身,在阅读中还可以收获一些生活哲理、趣味等,让绘本阅读变得丰满、立体。为此,教师不妨设计有效精读、细读的阅读环节,比如可以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画面、语言,也可以分享阅读经验和快乐,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启发性等方面的画面,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同阅读主题紧密联系,让学生能更深入地阅读,体会绘本所表达的主题内容。例如,绘本《天空在脚下》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你最喜欢书中哪个小朋友呢?为什么呢?”学生们在和同桌的交流中,找出米瑞“加倍努力,坚持不懈”的故事细节,贝利尼“战胜恐惧,挑战自我”的故事情节以及贝利尼和米瑞两人最后“理解、鼓励”的故事结局。教师让学生通过寻找书中不同的细节,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达成一种深层次的阅读思考。
四、结语
绘本就是文字、图画共同讲述一个完整故事的特殊文本体裁。阅读是涉及低年级学生知识经验、认知水平、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绘本具有贴近孩子生活、艺术性、文学性、语言与绘画和谐共处等特点,能唤起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欲望,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一线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之余适当地开展一些语文课外阅读,认真研究绘本阅读的学习价值。
参考文献:
[1]陈 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0-42.
[2]沈杠云.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10):68-69.
[3]岳黎云.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黑河教育,2012(10):11.
[4]吴姝爽.小学绘本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探究[J].课外语文,2018(15):32-33.
[5]卢建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绘本阅读指导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7(2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