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人格培养的探索
2018-01-03陈瑞媚
陈瑞媚
摘 要: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将深刻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班级文化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养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初中生健康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相关内容的分析,探索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并阐述了建设班级文化、发展学生人格的方法。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人格培养;同化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6-10
一、前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此,人格形成和培养十分关键。当今社会,是否具有健康人格已经成为衡量人才优劣的重要标准,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初中时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对初中生的人格养成引起高度重视。
二、培养初中生健全人格的意义
1.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初中时期是学生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其人格很容易走向极端。培养健康人格,就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组织合适的班级活动,营造团结的集体氛围,让学生亲身参与,获得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在全面塑造中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中,学生会勇敢、冷静面对青春期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在顺境中发挥自身潜能,在逆境中反思自身不足,培养大局意识和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初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一旦形成健全的人格,就能为其人生创造无限的可能,为整个社会带来新生机,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国正在向构建创新型国家迈进,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国家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格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行事作风有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培养创新型人才,仅仅培养创新性思维是不够的,人格的培养也应受到同等重视。因此,在初中阶段,在学生人格的形成时期,侧重培养学生创新性人格可以有效助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推动个性化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提供个性化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让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潜质,获得完善的人格,实现个性发展。同时,重视个人全面发展、人格全面完善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抓住初中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三、班级文化建设对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影响
1.班级文化可以引导初中生人格正向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如果有良好的环境熏陶,他们可能会逐渐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如果受到不良影响或者某些心理的阴霾没有及时得到疏散,人格就会形成障碍甚至形成变态人格,给以后的人生道路埋下隐患。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当代社会最新的精神境界,对初中生养成健康人格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班级文化可以同化学生人格
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激烈,压力巨大,同时,青春期的到来,对初中生的内心世界又产生许多新的干扰,很多学生在多层干扰下会出现许多消极行为,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如果建设健康的班级文化,学生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当中受到班训、班规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信念在无形中被同化,并产生与之对等的行为回应。好的班级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熏陶同化出健康的学生人格。
3.班级文化可以调整学生人格
班级文化就像一把无形的戒尺,悄然存在于学生的思想中,学生会用班级思想去衡量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使学生在说话和做事之前思考自己的尺度,并自觉地对自己或他人的不适当行为加以规范,从而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班级文化可以调整初中生的人格。
四、建设班级文化,发展学生人格的方法
班级文化,是一种以整个班集体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奋斗目标的内在精神风貌,并以班务栏、图书角、书桌文化、卫生角、班级文化墙等来直观体现的一种文化。班级文化存在于精神层面,是一种无法被直观看到的文化,但是在素质教育中却占据着重要地位。班级文化通过班务栏、图书角、卫生角、文化墙等载体,传达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等精神文明。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精神层面建设班级文化
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第一,教师的言传身教。班主任教师通过适当的语言、语气和态度,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教育。第二,组织班级活动。每一个班级在开展班级活动时,都是班级文化的渗透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团结互助,增进感情和相互间的信任程度。例如,某次篮球比赛,甲班的篮球水平整体高于乙班,甲班学生认为胜负已定,所以都选择留在班级上自习,连班主任都不见身影。而乙班老师、学生全体出席,啦啦队活力四射,最终,由于乙班士气高涨,竟奇迹般地赢得了比赛。这个例子说明团队影响力的重要性,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他人。因此,适当举办班级活动对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在物质层面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布置班级。班级是初中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建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会带动整个班级正向发展。班级物质建设,包括墙壁布置、背板布置等,但是布置的重点在文化墙。教师们通常认为文化墙只是班级后面的一面墙,事实上文化墙包括教室整体的四面墙。首先,前面的墙主要以黑板和多媒体一体机等教学设备为主,布置墙时可以设置“班务栏”,即在黑板的旁边立一块小黑板,在“班务栏”内张贴课表、作息时间表、值日轮流表、班训等日常事务表格。其次,右面的墙体,可以参考教室面积,对于小班型班级,可以布置一个大型书柜,划分格子摆放工具用书、新闻期刊、教学工具等,同时可以让学生把平时喜欢的书籍带到班级分享给同学,增进学生读书兴趣。对于大型班级,可以在书柜的基础上张贴一些创意作品,教师规定主题,让学生根据喜好自行布置,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再次,对于左面的墙体,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目标天地”,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本学期目标和三年的终目标张贴在墙上,时刻督促学生记住自己的梦想,并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最后,后面的墙体。这是班级主要布置区域,也是彰显班级文化最重要的地点。在班级后面设置一块大型、高端的黑板,里面设置的内容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温馨感和创新性的原则。设置文化墙的主要目的是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班级文化氛围,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温馨感是班级凝聚力的体现,班级是学生的家,建设班级文化要给学生家的归属感;创新性是班级文化吸引人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热爱班级的重要因素。
五、结语
在初中阶段注重建设班级文化,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必须抓住关键时期,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给予学生人格正确引导,为构造和谐社会、培养创新性人才、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创造可能。
参考文献:
[1]陈 鑫.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 2017(63):176.
[2]王 倩.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0:33-34.
[3]温超峰.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50-51.
[4]赵先军.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人格培养[J]. 未来英才, 2014(9):101.
[5]朱春林. 淺谈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