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2018-01-02田金雨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6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教育对策成因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极速发展,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渐突出。本文简单总结了网络成瘾的概念及类型,阐述了网络成瘾危害身体健康、容易荒废学业、损害精神状态、诱发不良行为、恶化人际关系等负面影响,分析了导致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内外部因素,从而根据社会、学校及家庭三方面的剖析进一步探究了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成瘾 成因 教育对策

前言

201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已达55.8%。同时,学生群体占中国网民的比率最高,已超总网民人数的四分之一,而10~19岁的网民比率则约为五分之一[1]。这段数据清晰地表明,有接近1.52亿以中学生为主体的10~19岁的青少年接触到网络成为网民。另外,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我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0小时,并且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4.42亿,约占整体网民的六成之多。网络的普及率及使用率之高,且网络游戏关注度之高,极易引发巨大的网络成瘾问题。因此,重视互联网对中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积极探索中学生群体网络成瘾的表现和成瘾原因并寻找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已成为教育在网络这一大环境下应当面临的热点问题。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及类型

1.网络成瘾的概念

网络成瘾一词最初由美国精神病学家伊万·戈德堡提出,用来描述沉迷于网络世界,过度使用网络进行游戏、信息收集、聊天等一系列活动,并因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及生理问题的一种现象。

2.网络成瘾的类型

心理学家阿姆斯特对网络成瘾类型的划分比较全面,他对网络成瘾的不同方面进行了划分,认为网络成瘾可分为五种类型[2]:

第一,网络色情成瘾。指沉迷于有关成人话题的网站扮演成人角色,下载色情图片或影视作品以关注网络色情文学,浏览色情网站进行网上虚拟的交往性经验以及网络性爱等等。

第二,网络关系成瘾。指沉溺于通过微信、微博、QQ、Facebook等网络聊天工具进行网上聊天或通过色情网站或专门的交友网站结识虚拟世界的朋友。

第三,網络强迫行为。指一种执着于在线赌博、交易、游戏或购物、拍卖等行为的,在难以抵抗的冲动驱使下的网络行为,以逃避现实世界的学习或工作职责及重要人际关系。

第四,信息收集成瘾。指由于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便捷性及易取得性导致长时间地以较低成本进行充分的信息收集,不论是有用或无用、有害或有益。

第五,网络游戏成瘾,指以男性为主的学生群体沉溺于网络游戏,在画面精美、声效精良的网络游戏中体验惊险刺激的操作过程,从而在虚拟世界获得某种成就感与心理满足感。

二、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的影响

网络成瘾对于中学生的消极影响是潜在而持久的,造成的危害也是广泛而深远的。笔者以为,危害身体健康、容易荒废学业、损害精神状态、诱发不良行为、恶化人际关系这五点能够将网络成瘾的负面影响进行概括。

1.危害身体健康

毫无疑问,中学生沉迷于网络,首先危及身体健康。长时间无休止地面对电脑会损伤学生的视力,加速近视的可能。而一直保持同一坐姿也极易影响中学生的骨骼发育,易形成弯腰驼背的状态甚至畸形。再者,沉迷网络的人通常会通宵上网,如此作息不规律将极大地损耗肾脏功能,对中学生的身体造成由内而外的损害。

2.容易荒废学业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如若沉迷网络,则将自己的注意力与精力全部转移,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在学校无法集中精力,同时记忆力变差导致学习能力低下,还会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为了迎合自身的网瘾产生逃学的念头乃至付诸行动,从而荒废学业。

3.损害精神状态

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另一大危害就是对精神和心理的侵蚀与迫害。看似热闹的虚拟世界使得中学生不再注重现实生活的交往,过多地依赖网络导致其封闭而孤独。而虚拟世界实际上并不能满足中学生内心的空虚,无法得到正常的温暖与关心。久而久之,焦躁、孤独、抑郁等严重的心理问题也会一步一步地侵蚀中学生,从而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4.诱发不良行为

在绝大部分网络成瘾者的上网类型中,网络游戏无疑是最佳选择。而暴力、色情等元素在这些网络游戏中屡见不鲜,学生长时间接触这类游戏,极易诱发不良的行为习惯。沉迷网络游戏或网络视频使得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代入感很强,于是打架斗殴、偷盗欺骗等不良行为则通过学生的效仿得以实现。

5.恶化人际关系

中学生长时间将身心投入网络当中,便会受困于虚拟世界的交流方式,从而忽视与身边人的健康的交往。而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或不称心的事件使得自身对于网络的向往和依赖逐步加深,从而更加趋向于逃避现实生活,拥抱虚拟世界,以获得所谓的存在感和关注度。

三、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

(一)外部原因

1.社会因素

首先,中学生接触到过多的低俗媚俗的网络文化产品,这些产品近年来大量的出现毒害了学生的身心和思想。其次,全国范围内存在许多受利益驱使的毒网吧、黑网吧,加之执法部门监管不力导致其泛滥成灾,而网吧行业中存在的不规范经营、非法经营如在学校附近开设黑网吧、留宿中学生等行为更是荼毒中学生网民。再次,一些游戏开发商利欲熏心,未对中学生的网络游戏时间进行严格监管与控制,只为谋取更多的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阵地,学校因素当尤为重视。首先,目前素质教育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模式,课业繁多给中学生带来过大身心压力,不少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减压。其次,学校的网络教育不甚全面,教育内容局限于技术操作的传授,缺乏必要的网络安全教育及网德教育。再次,学校对于学生校园网络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使校园网为学生娱乐所用。另外,学生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将直接或间接导致学生增强网络成瘾的行为。最后,教师对待网络特别是网络游戏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对学生网络成瘾的倾向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良的学校环境极易引发学生的逃避、厌学情绪,而网络成瘾极可能成为学生选择的方向。

3.家庭因素

家庭当中学生与父母的相处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极具影响。父母与孩子间的言语冲突、肢体冲突、低质量的家庭氛围以及父母对于孩子成瘾行为的积极态度都能够轻易提高学生对于网络成瘾的倾向程度。父母教养的方式如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或保护等等,对于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的产生皆有密切联系,说明中学生的网络成瘾极易受到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的影响。

(二)内部原因

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产生,究其内因,最重要的是虚拟世界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其在现实生活不可得的需求。以下将分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个性因素及网络特性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生物因素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中明确指出,生理需求是基础需求,是处于其他所有需要之前最基本的要素。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性”的概念不明确,而网络中大量低俗的色情的、有害的信息能够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

2.心理因素

一些中学生在学业、家庭或人际关系等交往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且难以处理,也不愿与人沟通时,往往会去虚拟的网络世界如在激烈的网络游戏过程中寻找慰藉和成就感,以逃避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情无法表达或无法宣泄之时,也会将其欲望或负面情绪传达到虚拟世界当中,在虚拟世界的宣泄是尽情的、不受控的。大多数中学生认为只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当中才能够遇见所谓的“知心人”,才能够獲得别人的认同并感觉到自身的重要性。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心理学当中的心理补偿作用、替代作用、幻想作用、安全需求、认同及归属等作用,以满足中学生所谓的成就感、价值感和本能需要。

3.个性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不善言辞、内向且偏向孤僻的学生,无法很好地经营一段人际关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当中,无需顾及个人感受,能够将自身的情感或性格自由释放。而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于自己的目标和未来十分地迷茫,于是沉溺于网络能让他们享受一时的快感与满足。这些中学生的个性使其更趋向于看似美好的网络世界。

4.网络特性

随着时代发展,网络社交化倾向愈发明显,而互联网最大的特性在于用户之间的交流能够自主选择匿名,使用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能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受约束且无需承担后果。而在网络世界当中,所有用户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大家都能享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亦能随时选择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所以说,上述一切都成为中学生追逐网络世界的诱惑点。

四、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

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不论是社会、学校抑或家庭方面,教育者都应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认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应当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扛起责任以帮助学生走出网络成瘾的“毒区”。同时也应能够看到自身的能力,清楚能否给孩子们带来阳光,以及怎样给予他们未来。这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社会方面

社会加强网络传播管理,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目前主要通过网络立法和技术控制的手段对网络传播进行管理,这两种手段皆须加以完善。针对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应具体完善,在加强立法的同时应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并取缔违法成立的网吧和网站。此外,相关部门应当实时加强技术操作研究,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适时对不良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测,并及时清理、清除垃圾信息、有害信息。

(二)学校方面

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其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要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文明、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中,针对当前中学生上网聊天、游戏无节制、无自律等现象带来的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和一系列社会问题,教育中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合理地利用网络,积极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自觉规范网上言行。

1.学校应当适量增加网络教育相关的课程的设置

教师及学校工作人员应当教授学生正确、合理使用网络的方式方法,并传授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条文,让学生能够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通过法律意识的指引,增强网络法律意识、网络道德意识。学生在网络教育课程中能够有效提高网络自我保护能力,形成道德自律。

2.学校和班级应重视开展中学生的“第二课堂”即课外活动

第一,学校和班级可以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校园生活,如身心健康教育、生命意义教育以及各式各样的主题团队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如:征文、网络知识竞赛、班级联谊活动、交友活动、网上论坛、班级主页等等。

第二,可让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体验以提高心理社会能力,如拜访名师参观名校、社区义务劳动等,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更加充实的心理及社会体验。

3.学校要做好宣传工作,并开辟网上心理咨询

学校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并加强宣传,定期开展有关网络安全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网德教育的讲座并开通网上咨询,积极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于有网络成瘾倾向或已经深陷网络成瘾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运用个案治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改善其接触网络的心态并且能够自主寻找其他放松的方式。对于中学生现实生活的交往应适当给予科学的、专业的指导,端正其对待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态度。

4.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

学校加大基础硬件的建设,将学生的校园网使用行为纳入学校的直接管理中,更直接地针对中学生上网行为进行监督,积极引导并传授健康、正确上网的方式。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管理和建设,搭建师生、家校之间有效、平等沟通的良好平台,使校园网真正发挥其正面作用。

(三)家庭方面

在中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家庭无疑是学生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和发展的重要推力。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引导个体确立健康的生活目标,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家长应当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并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若发现孩子有网络成瘾的倾向,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积极沟通、与学校联系查明原因或请心理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等等。

并且,父母应尽可能地接触并熟知网络空间的操作流程,这样才有可能了解并帮助孩子辨别网络上的信息,并能对孩子经常光顾的网站进行安全甄别,过滤不良信息,以督促孩子积极遵守网络规则。家长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与尊重,维护好、建设好平等和谐的家庭,如此便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从而避免互联网的消极影响。

结语

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馈赠给人类的礼物。目前为止,网络的普及率

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几乎人人都能接触到网络,而互联网也极大的丰富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网络的“双刃剑”性质决定了其势必产生负面影响。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有着密切关系,各方面消极因素结合极易产生巨大的危害。究其原因,仍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共同的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使网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同时能将身心投入到现实生活中,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李静.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J].中国广播,2018(3):96.

[2]李亚杰.五类网络成瘾[J].成才之路,2007(26):26.

[3]赵腾,李丹.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教育对策[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7):34-39.

[4]刘丽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24-26.

作者简介:田金雨(1995年-),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教育对策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