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2017-12-29崔淑婷
崔淑婷
摘 要: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展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活动,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搭建探究平台,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探究素材;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快乐;将身边的问题带进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应用能力;客观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以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探究;培养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結合各章节知识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和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将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开展数学探究。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可安排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请把你的年龄乘以4,再减去7,说出所得结果,我就能猜出你的年龄。”倘若某学生所得结果是45,通过解方程4x-7=45,得x=13,即猜出这位学生是13岁。这个游戏对初一学生来说,在老师“猜”对几个学生的年龄后,他们会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正当他们对老师的“神奇之功”赞不绝口时,老师告诉他们:“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之后,你们也能猜出别人的年龄。”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搭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
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数学活动化过程。教学活动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互动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取得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快乐、激励和成功。通过精心设计一些数学课内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掌握,以活动促发展。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素材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教师教学用书安排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设计“开放性问题或问题串”。一是可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二是设计少量的、学生可接受的、开放性较强的、有利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探索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快乐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倾听中、辩论中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解方程”一节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分组准备一个足球,通过观察足球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提出问题,编一道有趣的应用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后再解答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间进行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五、将身边的问题带进课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模式,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安排好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师生一起探究数学知识,让学生充满兴趣地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快乐和成功,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敏娟.让学生在数学探究中提高学习能力[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5).
[2]王文鹏.数学探究教学实施中的制约因素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