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2017-12-29狄文红
狄文红
摘 要: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难点部分,科学化的解题能力培养方式,是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学习质量的关键。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虽然已实现改革,但教学质量仍不尽如人意,难以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应有关注。鉴于此,文章以学生解题能力培养为导向,侧重探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以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一、寻找关联切入点,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数学学科因抽象化、烦琐化的特点,成为初中教学工作的难点。若仍采用传统题海式或板书式教学模式,则会限制学生思维灵活度,不利于其解题能力的培养,继而和高效课堂的目标相悖。若要改变此现象,教师在日常授课阶段,可通过解题思路的传达,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函数“y=-2x+2”,若以y轴为对称轴,则对称函数为多少?此问题若仅依据对题目字面意义的解读,将会增加学生解析难度。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画出已知函数,加深对题目的掌握。如图1所示,左图为已知函数,右图为以y轴对称函数,结合(2,0)、(0,2)两点的计算,方可取得解题答案。以数形结合的解题方式,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题目含义,有助于其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调动学生思维,强化其解题能力
现阶段,“面积”知识点的学习与考查,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占据绝大比例。学生只有在持续探索与挖掘的条件下,方可将解题规律、思考模式运用至具体解题环节,以此实现对几何图形的分解与计算。再者,常见几何图形的考查点主要集中于线段大小、弧度、角度等内容,只有明确各图形间的对应关系,方可起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例如,矩形ABCD,直线AB处存在中点X,直线CD处存在中点Y,矩形ABYX和矩形ABCD相似,求矩形ABCD长宽比。在此类问题解答中,学生可设定矩形ABYX和矩形ABCD相似比为a,依据点X和点Y的中点条件,可知矩形ABXY和矩形ABCD面积比为1∶√2,即相似比为1∶√2,长宽比为√2∶1。
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切勿存在盲目思想,即通过各类题型的逐一展示培养学生解题能力。雖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该类习题的解法加以掌握,但若对已知条件、题型予以转换,则学生会处于无法下手、难于下手的困境,继而在形成思维定式的条件下,丧失举一反三的能力。对此,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可借助学生参与强化的方式,如小组讨论、组员发言及解答等,有助于教师把控学生整体素质,更好地开展解题教学。
三、融合思维训练,养成正确解题思路
以自我调节为导向,通过自主反思和解题经验的总结,可预防“走弯路”问题的出现,既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又可起到打造高效课堂的效果。在“二元一次方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提高教学效果,以此明确“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例如“鸡兔同笼”案例,要求学生对其予以计算。
对此,笔者建议初中数学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对学生思维能力予以训练。首先,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信息,如直观信息、隐藏信息等,切勿被题意迷惑,以便更好实现对题目关系的转化,提升解题准确率、解题速度;其次,培养学生养成各环节统筹反思的习惯;最后,加强解题结果的反思,利用多种解题方法对习题予以推导,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各类解题思路差异的前提下,促进自身解题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新课改背景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发展的核心举措。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将解题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通过数学思想、解题方法的逐步渗透,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规范解题流程,实现教师、学生间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国宾.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版),2015(8):116-117.
[2]陈 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6(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