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学习需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

2017-12-28李琴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小学数学

李琴

【摘要】本文阐述让学生通过用眼看、用手做、用口说、用心悟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感官参与 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114-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用眼看、用手做、用口说、用心悟来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在亲身体验中主动获取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数学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一需要”。

一、用眼看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用眼看数学,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更需要学生有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习惯。学生学会观察,便会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观察的潜能,让学生在用眼看中收集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习更加高效。

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钟表,让学生发现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学生边看边思考,发现1时=60分、1分=60秒,进而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不仅有十进制,还有六十进制……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只是教学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因此,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六十进制后,教师还可以进行相应地拓展,如时间、角度等,这样,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会更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也会进一步得到增强。此外,学生用眼看时、分、秒针的转动时,还能联想到指针之间形成的夹角,从而为以后学习角的度数做好准备,同时也让时间的进率与角度的进率统一起来。

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将生活中的现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思考与发现,从而使眼睛成为获取数学信息的重要工具。

二、用手做数学,帮助学生直观感知

动手操作是获取直接经验的最有效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知识,从而在经历动手操作过程的同时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要忽视了“做”的作用,“做”是为了更好地学,只有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也才能让学生在做中更好地感受数学的本质。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初步感知所学新知。如有的学生将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平角,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也有的学生将三个角折到一条边上,这样也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折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将顶角折下来放到第三边上时,折痕要与第三边平行,这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的平行线的性质,虽然此处不需要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但是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有了初步的直观感知。学生用不同的操作方法都可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事实,让学生明确了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促使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结论印象更加深刻。同时这也为后面学习四边形及多边形的内角和打下了基础,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思路与方法,真正体现了动手操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感知数学知识,可以实现直观到抽象的提升,进而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数学的本质,并在经历过程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结论。

三、用口说数学,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写出运算的过程,还要让学生用语言将思维的过程展现出来。说数学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来体现的,通过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这样既能让其他学生听清,也能让自己的思维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写出完整的步骤,还要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根据,进一步培养学生解题过程有理有据的习惯,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如在解方程2x-1=5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写边说,如第一步两边同加1用到了等式的性质1,第二步两边同除以2用到了等式的性质2,这样学生就可以对等式的性质的认识更加全面,对解方程的步骤把握更加彻底,进而在提高解题能力的同时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此外,说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整合的过程,在“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地修正自己存在的偏差,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有条理,也使学生在让别人听清、听懂的同时更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从而使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得以体现出来。

说数学展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用语言的交流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知道解题的思路,更需要将其通过语言传递给其他同学,让他们能听懂,这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也是一种品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出“说”的氛围,鼓励学生说数学,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对知识的领会和应用更加灵活。

四、用心悟数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让学生用心感悟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用心感悟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大脑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才能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层面上提升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反思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反思、阶段反思中不断将知识融入到自我认知体系中,用心感悟数学,从而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画图象等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反思,进而让学生发现成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而成反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曲线,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图象的过程中发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征,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此外,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判断出生活中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图象来预测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能够从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个图象来发现它们的交点,提出更多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促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向纵深发展。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在反思中进行知识的积淀,才能使新知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用心感悟中发展思维品质,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思维能力。

总之,只有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深刻。眼、手、口、脑并用,可以使学生在用眼看、用手做、用口说、用心悟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在数学活动中收获到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数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知识对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小学数学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小妙招
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优策略探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