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建立联系,提升语文基础性学力

2017-12-25杨蕾

江苏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理解力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理解力”是语文学科的基础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建立词语与语境的联系,让词语活起来;学会建立语言与意象的联系,让情感深厚起来;学会建立新知与旧知的联系,让知识点串起来,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学力。

【关键词】语文素养;理解力;建立联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3-0058-02

【作者简介】杨蕾,江苏省徐州市万科城民主小学(江苏徐州,221000)教师,高级教师。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雪梅教授在关于培育学习基础素养的研究中指出,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三个方面的基础学习素养:学会提问、建立联系,个性化表达。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力”是学生的基础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建立联系,促进理解力的提升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1.建立词语与语境的联系,让词语活起来。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词语与具体的语境建立联系,从而真正感受词语所蕴含的温度与情感,倾听隐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苏教版四下《“番茄太阳”》是一篇温情满满的散文。文中出现了三处“温暖”,但含义不尽相同,值得品味和探究。究竟如何让这个词在学生的心里活起来呢?笔者先让学生读一读含有“温暖”的三个句子,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为何感到温暖?这是一种怎样的温暖?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反复斟酌,仔细辨析,从“温暖”的本义入手,进入词语,结合语境,思维逐步走向深入。

第一处“温暖”像一幅山水画,真实、有致。它一覽无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父亲耐心地描述,女孩来回地抚摸,妈妈笑盈盈地观望。这是一个平凡的场景,一个温馨的画面,让孤身一人的作者心中升腾起一股暖流,学生理解到这是亲情带给小女孩的触动。

第二处“温暖”如一幅水墨画,飘逸、潇洒。它是作者回答明明提出的问题:“太阳很温暖,很大很圆……”这里的“温暖”,是指太阳带给人的暖意。笔者进一步引导:看看后文,这里除了感觉上的温暖,你还有什么体会?学生讨论后,有的说:这里的“温暖”暗含着太阳宽广的胸怀。还有的说:太阳的暖意源于它无私的奉献。看来,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能为解读后文的“温暖”起到助推作用。

第三处“温暖”似一幅工笔画,精致、细腻。它是作者听了明明的话而产生的心灵震撼: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渴望的小姑娘,心中充盈着爱与向往,在得到别人关爱的同时,也会毫无保留地奉献爱。这让自卑、苦闷的作者感动至极!她真切感受到了明明美好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这种共鸣,让她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向着希望那方前行!

三处“温暖”,三个场景,三种理解。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将词语与具体的语境建立联系,与生活建立联系,慢慢感悟词语的温度,细细品味语言的内蕴,把“温暖”一词的义、情、理体会得淋漓尽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还学到了方法,增长了学力。

2.建立语言与意象的联系,让情感厚起来。

所有的语言都是植根于感情和思想的。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构建语言的画面感,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苏教版五下《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篇文字清新,感情浓烈的散文,特别是第13自然段中节奏明快,言简义丰的短句描写,更是把作者天真率直的本性和质朴清纯的文风体现得酣畅淋漓。为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笔者提问:这一节中哪里能最能让你感受到自由?学生的眼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到这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细细品味,这段话看似随意,实则精心。为了让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感悟作者身心的自由、洒脱,笔者先让他们边读文字,边想象画面,建立初步的“意象”。随后,师生互动诵读,学生读“愿意”的部分,教师读“就”的部分。

紧接着,师生互换角色读。学生的情感被完全激活,个个神采飞扬,意犹未尽。在反复诵读中,他们不仅真切感受了自由的内涵,领略了作者随心所欲的洒脱,更深刻地体会到祖父的慈爱与宽容带给了少年萧红心灵世界的丰盈及精神生命的成长!这样“厚”的情感是在语言与画面的联系中萌生滋长的!

3.建立新知与旧知的联系,让知识点串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旧知来同化新知,用新知来拓展旧知,以实现知识的融合与统整。

苏教版六下《夹竹桃》一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课上,笔者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夹竹桃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学生细读全文后,概括出“花色、花期和花影”。在描写花期和花影时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虚实相生的手法,笔者引导他们进一步关注课文四、五两节,并鼓励他们自主表达。当学生感觉有一定难度时,笔者没有越俎代庖,而是抓住学生的“愤”“悱”点,启发他们回顾《荷花》一课的写作特点。学生很快调动起以前的知识经验,体会到夹竹桃的花期与荷花的姿态一样,都是真实的描写,而花影则是作者虚幻的联想。笔者总结:这就是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并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种手法。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下,建立了写法上的有效联系,自然融通,把关联性的知识点有机地“串”了起来,理解更透彻,认识更全面,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猜你喜欢

理解力语文素养
我的理解力
160:1
提高高中英语口语中理解力的重要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效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