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间质瘤95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2017-12-06赵春临李鹏辉叶延伟赵红超丁朝辉张红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伊马替尼胃肠进展

赵春临,李鹏辉,叶延伟,赵红超,余 洋,丁朝辉,张红雨

胃肠间质瘤95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赵春临△,李鹏辉,叶延伟,赵红超,余 洋,丁朝辉,张红雨

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预后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年来,人们对GIST的认识逐渐深入,诊断标准趋于统一,靶向药物伊马替尼也已成功应用于转移性GIST的治疗[1-4]。目前该肿瘤在河南地区报道较少。该研究对GIST术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纳入标准:病理确诊为GIST,患者接受手术和(或)术后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复发、转移的GIST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依据上述标准,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5例GIST患者的资料。其中,男44例,女51例;年龄37~80岁,中位年龄63岁,≥60岁58例。原发肿瘤部位为胃65例(68.4%),小肠13例(13.7%),十二指肠5例(5.3%),结直肠3例(3.1%),腹盆腔4例(4.2%),其他5例(5.3%)。首发症状为腹痛23例(24.2%),腹部不适24例(25.3%),消化道出血24例(25.3%),腹部肿块6例(6.3%),体检发现7例(7.4%),术中发现6例(6.3%),其他5例(5.3%)。参考2008年版改良NIH标准(Joensuu分级标准)和《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3年版)》进行危险度分级:高度复发风险(高危)33例(34.7%),中度复发风险(中危)20例(21.1%),低度复发风险(低危)24例(25.3%),极低度复发风险(极低危)18例(18.9%)。

1.2治疗及随访患者均行肿瘤完整切除。《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3年版)》对中高危患者推荐术后服用伊马替尼治疗。该组中高危患者共53例,其中27例术后服用伊马替尼,26例未服药。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复查、查阅住院病历以及查询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GIPAP)网站等方式对入组病例进行随访。疾病进展定义为复发、转移或死亡。末次随访时间为2015年7月。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处理。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进展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0(中位数39)个月。极低危和低危患者病情稳定,未出现进展。27例服药的中高危患者中2例发生进展,服药时间12~44(中位数12)个月;26例未服药患者9例发生进展,其中5例死亡。

2.2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对中高危患者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Ki-67指数、术后是否服用伊马替尼与患者预后有关。以术后疾病是否进展(进展=1,未进展=0)为因变量,以肿瘤组织中Ki-67指数(“<10%”=0,“10%~20%”=1,“>20%”=3)和术后服用伊马替尼情况(服药=1,未服药=0)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Ki-67指数升高及术后未服用伊马替尼是GIST中高危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1 53例中高危GIST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单因素分析

*:精确概率;#:校正χ2。

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GIST作为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检出率的提高和格列卫的成功应用而逐渐为人们所熟知。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年龄多集中在50~70岁[5];该研究中患者中位年龄为63岁,60岁以上者占61.5%;提示当中老年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时要考虑GIST的可能。GIST可发生于整个胃肠道,也可发生于胃肠道外,原发部位为胃者占50%~70%,小肠者占25%~35%,结直肠者占5%~10%,原发于食管者少于5%,原发于胃肠道外(如网膜、腹膜后、盆腔)者约为5%[6]。该组患者原发部位数据与文献[6]报道基本一致。

GIST起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其症状多与肿瘤的大小、部位、所处管壁位置及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腹部疼痛、腹部肿块及消化道出血,20%~30%的病例无任何症状而在体检或其他手术探查中偶然发现[7],该组就有13例(13.7%)无临床症状,其中6例(6.3%)在术中发现。由此可见,仅从临床症状上很难将GIST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因此,有腹部不适症状时及时就诊或定期体检对早期发现GIST病灶具有很大的价值[8]。

对于原发局限性GIST,手术R0切除是唯一可达到临床治愈的手段。GIST术后极易复发,因此,术后患者复发风险评估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3版)》沿用2008年版改良NIH标准(Joensuu分级标准),认为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肿瘤部位、肿瘤是否破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核分裂象的判断主观性较强,可靠性仍有争议,且核分裂象计数取决于组织固定的时间和显微镜下视野的大小,因此局限性较大。Ki-67是细胞核分裂相关抗原,表达于除G0期以外的细胞增生和合成周期,已广泛用于评估乳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预后[9-10]。越来越多的研究[11-13]表明,Ki-67指数可作为GIST重要的复发预测因子,并且在评估GIST恶性潜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于Ki-67指数的最佳截断点尚存争议。Zhao等[14]利用ROC曲线对370例患者Ki-67指数进行分析,得出最佳截断点为5%和8%。该研究中Ki-67指数被判定为GIST中高危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该研究按照<10%、10%~20%、>20%进行分段,区间范围较大,今后可以缩小区间,以进一步准确判定Ki-67指数对GIST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该研究未发现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是GIST中高危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可能跟病例的选择、样本量大小有关。

自2001年Joensuu等[2]首次报道应用伊马替尼成功治疗复发转移的GIST患者以来,GIST的治疗方式由单纯手术进入到手术联合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模式。Joensuu等[3]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高危GIST患者服用伊马替尼1 a和3 a的无进展生存期无差异,但5 a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服用伊马替尼3 a或以上可明显改善GIST患者的预后。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高危GIST患者,术后服用伊马替尼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与目前各大中心的研究结果一致。李健等[4]对101例随访时间在3 a以上的中高危GIS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肿瘤复发时间多在停药后的2.5 a以内,复发高峰在停药后的1 a。该研究中分别有1例中危和高危患者给予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1 a,在停药后14个月和9个月出现肿瘤进展。提示在终止辅助治疗后的2.5 a内,应严密监测肿瘤进展情况,以期及早发现肿瘤进展并给予治疗。

综上所述,Ki-67指数及术后服用伊马替尼是中高危GIST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当前GIST危险度分级仍采用2008年版改良NIH标准。目前,人们发现不同基因突变类型患者预后也不同,Wardelmann等已根据基因突变类型制定出分级标准。还有部分专家认为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如肿瘤细胞异型性)、肿瘤侵犯深度及周围脏器受侵程度也与GIST 预后相关。因此如何将上述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纳入GIST危险度分级标准将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 JOENSUU H.Adjuvant treatment of GIST: patient selec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J].Nat Rev Clin Oncol,2012,9(6):351

[2] JOENSUU H,ROBERTS PJ,SARLOMO-RIKALA M,et al.Effect of the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STI571 in a patient with a metastat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J].N Engl J Med,2001,344(14):1052

[3] JOENSUU H,ERIKSSON M,SUNDBY HALL K,et al.One vs three years of adjuvant imatinib for operable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 randomized trial[J].JAMA,2012,307(12):1265

[4] 李健,党运芝,高静,等.延长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时间对中高度复发风险胃肠间质瘤的疗效观察[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3):216

[5] YAMAGUCHI T,KANAYASU-TOYODA T,UCHIDA E.Angiogenic cell therapy for sever ischemic diseases[J].Biol Pharm Bull,2013,36(2):176

[6] CHANDRASEKHARA V,GINSBERG GG.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Curr Gastroenterol Rep,2011,13(6):532

[7] 李际辉,方国恩,郑成竹.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消化外科,2003,2(6):434

[8] 丁志海.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4.

[9] KONTZOGLOU K,PALLA V,KARAOLANIS G,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Ki67 and breast cancer prognosis[J].Oncology,2013,84(4):219

[10]KOUMARIANOU A,CHATZELLIS E,BOUTZIOS G,et al.Current concept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oorly differentiated 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J].Endokrynol Pol,2013,64(1):60

[12]汤苏敏,沈朝勇,尹源,等.胃肠间质瘤Ki-67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6(6):931

[13]ARTIGIANI NETO R,LOGULLO AF,STVALE JN,et al.Ki-67 expression score correlates to survival rate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J].Acta Cir Bra,2012,27(5):315

[14]ZHAO WY,XU J,WANG M,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Ki67 index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Int J Clin Exp Pathol,2014,7(5):2298

(2016-12-19收稿 责任编辑王 曼)

10.13705/j.issn.1671-6825.2017.06.026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 郑州 450052

△男,1966年1月生,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E-mail:zhaochunlin@zzu.edu.cn

猜你喜欢

伊马替尼胃肠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伊马替尼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22例临床观察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探讨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