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历史教学手段 唤醒学生“家国情怀”
2017-12-01吴珍珍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拓宽学生对历史研究的视野,提升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对国家的发展与成长的历史的了解,以及对于高中生后续的高等教育等多方面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本文以高中历史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研究目的,试图通过丰富日常教学手段来唤醒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手段 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67-01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解读,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客观真实的历史史料,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和国家管理层的国家顶层设计,通过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历史事件,历史史料和历史人物传记等来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中国人民从古至今在社会生活中遗留下的精彩财富与物质财富。这是家国情怀的具体要求,也是历史素养的具体体现。可见,培養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基于此,提出了几点自我的设想。
一、借助历史名人案例 以史实促自豪
家国情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没有家国情怀的人是灵魂与信仰上不完整的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国家发展的历史核心思想需要我们用爱国之心,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去引领与践行。而名人效应是比较好的能激发学生国家意识,家国情怀,报国意愿和现身精神的最好的范本。文天祥被元俘虏,誓死不降,英勇就义;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抗击英帝国的殖民侵略;钱学森淡泊名利,为党为国为人民倾其一生……历史名人的事迹感人煽情,事例鲜活,振奋人心,只要教师善加引导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怀有很好的价值意义。
二、活用影像资源 以视听促感受
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注重概念性的知识的传输,大量的实际性的信息输入,让学生逐渐对历史教学产生厌烦,逐步失去学习兴趣。所以面对浩瀚的文字,老师必须要改变课堂教学手段,重新唤醒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例如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的革命影片,历史战斗英雄,为了国家兴亡而奋斗终生的名人故事或纪录片。学生看到这些画面,听到声音,视觉与听觉更感官都受到刺激,这些画面与影视故事为学生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没有国就没有家,只有祖国强大,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国家才能稳步发展。这些深刻的道理通过多媒体辅助,结合影视资料的熏陶,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形成爱国热情,形成报国意识要比教师的口头讲解效果更明显。
三、巧用地方历史 以乡邻促认同
历史教学同样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根据学生所在的区域,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名人爱国故事或者教育故事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中,既能为历史教学提供更多教学素材,又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以笔者家乡南通名人张謇为例,他是中国清末的著名实业家,一介儒生高中状元后本可安乐余生。但甲午战争爆发后他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毅然弃官回乡,从此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实际行动和超前精神为当时南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乡土历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故土的眷恋,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的认同感。
四、开展社团活动 以兴趣促情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社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调动学习兴趣,学校社团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清明上河图、唐诗宋词的孤本,抗战名将的雕塑与简介,不同朝代的器物。抗日纪念图谱,南京大屠杀印象图谱等),组织学生打扫学校历史资料文化室部,让他们通过摆放物件,整理历史书籍和名人资料等感染他们,熏陶他们;这种实物感染,历史情境的再现对孩子的爱国情怀的培养是深入直接的。历史社会团活动是正向的积极的引导与潜移默化的熏陶,最终点燃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萌生积极的爱国,报国之心,用正确的思想认识去践行当代的青少年应该具有的品质,以服务国家,报效祖国为终身的目标。这才算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本文结合近几年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欠缺的问题,就当下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实际需要,从四大方面阐述了如何丰富历史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国家情怀”的策略,解决了实际性的问题。比较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干一.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家国情怀[J].《课外语文:上》2017(2)
[2]皋银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7).
作者简介:
吴珍珍,1987年8月出生,汉族,江苏如皋人,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