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2016-11-11成娅辉
成娅辉
摘 要: 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作者以《数据结构》课程中单链表“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为例,介绍了在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应用的探索与感悟。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插入 《数据结构》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老师把课堂变成教学舞台,使得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断被老师吸引,从而对老师所讲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不知不觉中听完并理解、掌握老师所讲的教学内容。
要达到这种课堂教学效果,需要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每一个知识点。尤其是理工科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枯燥、单调,知识点和知识点的关联性强,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就显得更难。
我长期从事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工作,多次在省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本文以《数据结构》课程中单链表的“插入”算法课堂教学为例,介绍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希望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如何运用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每个知识点的导入方法很多,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导入方法的使用,最重要的是要和即将展开的教学知识点在内容上贴切、自然,不能为导入而导入。
作为《数据结构》单链表“插入操作”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把对学生已学的知识点进行“知识回顾”作为“插入”操作教学的导入。这样做,在我的教学经验里感觉有几个好处:第一,通过“知识回顾”,学生会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很快对下个知识点关注。第二,在“知识回顾”环节,可以对下个知识点需要用到的知识进行重点强调。比如我在回顾“单链表的建立”知识时,强调“尾插法”和“头插法”的不同之处。因为在接下来“插入”教学中会用到这个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后面学习时就会重点注意到这点。我发现这样做在课堂教学中确实有不错的教学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对即将开始学习的知识点产生极大兴趣,同时做好充分知识准备。
二、“设问”和“提问”教学手段的应用
“设问”是老师自问自答,“提问”是老师提问由学生回答。在课堂教学中,“设问”和“提问”环节十分重要,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是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运用得好,会有突出的教学效果。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会真正理解。”好的“设问”和“提问”可以在愉快的交流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真正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在单链表“插入”算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较多地使用了“设问”和“提问”。在设问环节,我在讲“后插结点”时设问:“两个指针的操作顺序能不能互换呀?”在讲“前插结点”时设问:“前插结点时间消耗在哪里?”在“设问”后有意识地停顿,给学生们充分思考的时间,然后说出答案,这样同学们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提问”环节,我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向不同学生进行了多次提问。我个人的体会是:“设问”和“提问”是很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交流。但是在教学中一定要对课堂设问、提问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也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否则,学生容易感到厌烦。
三、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黑板教学的模式,使得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尤其是一些理工科内容,用粉笔描绘和口头表述很难讲清楚的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学生理解起来更直观、轻松。所以一定要借助多种多媒体软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多媒体动画、视频,使得教学内容清晰、直观、有趣。
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了多媒体动画,把单链表的“插入”过程制作成视频。在这个视频中,同学可以自己设置要插入的字符和插入的位置,然后可以看到P指针的移动及字符在相应位置插入好的全部过程。这样使得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把理论上程序的运行过程,变成活泼有趣的画面,学生理解起来更为轻松。
我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多媒体教学既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又有缺点,只有做到多媒体与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目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第一,许多老师只是单纯地制作一个电子教案式样的PPT用来代替粉笔书写,这样就变成书本搬家,就丢失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达不到多媒体教学的效果。第二,有些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过多突出形式,整个教学课件做得十分花哨,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上,反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形成了“本末倒置”。第三,有些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不足,不会使用相关的制作软件,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动画效果不好,展示的教学内容凌乱,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
四、课堂教学反思
在整个单链表“插入”算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开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以外,我重点注意在课堂语言表述上亲切、清晰、简洁、准确,同时做到教态大方,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普遍反映较好。其实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做老师的基本功,除开普通话的要求外,教学语言的自然、生动、准确、风趣等都体现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这点在中小学老师中可能会重点要求,在大学里往往强调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性,忽略了作为老师的基本功训练。
同时,这次课堂教学有许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比如每一节课的“课堂小结”和下堂课的“知识回顾”如何更好结合?使得两者既密切联系又各有侧重?再如这次课堂教学中和学生的互动方法还是太单调,除开“设问”、“提问”,是否可以有更多的其他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从更高的要求角度来说,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把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调节好。
课堂教学是大学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只有通过好的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好的学生,只有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经验的相互交流,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总之,搞好课堂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创新教法、把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在此,我把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感悟和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批评指正,共同促进大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章海.教学反思:如何让学生真懂会用[J].语数外学习,2012,(11):97.
[2]傅篱.浅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导入[J].大学教育科学,2003,(1):52-53.
[3]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教学技能[M].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61.
[4]傅篱.计算机结构化程序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