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校大学生外语学习网络焦虑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7-11-28陈然
陈然
摘 要 网络外语学习期间产生的焦虑是阻碍学习者利用网络获得外文知识的一大障碍。减少外语学习网络焦虑对提升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成效、促进网络外语教育的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部分高校为例,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外语学习焦虑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使网络外语学习在教育领域中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减少大学生外语学习网络焦虑现象。
关键词 互联网+ 外语学习 网络焦虑
中图分类号:G633. 31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教育”使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走出了学校,跨越地区、国家、实现了真正的开放,其中外语学习也展现了新的发展生态,网络外语学习形式多元,资源丰富,更新快、时效性强,给予了外语学习者更加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因此如今网络外语学习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主流方式之一。
然而调查显示,在网络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由此我们行了分析研究,从大学生网络外语学习焦虑的产生原因、类型、解决方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提出一定的意见,希望能帮助学习者降低或者消除焦虑。
1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随机对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成都东软学院等四川56所高校251名大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同时随机走访了部分高校在读学生,了解了学生对网络外语学习的相关看法,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目前网络外语学习现状,发现了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网络焦虑的相关因素。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网络外语学习模式在高校大学生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调查显示,70.52%的大学生十分熟悉网络外语教学或对网络外语教学有一定的了解,网络外语学习在四川高校大学生中的使用已经有了很大的覆盖面。此外,从学生对网络外语平台的使用频率可以看出,约三分之二的大学生已经在日常外语学习中使用网络外语学习平台,其中43.03%的被调查者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外语学习的频率是每周1-3次,每周4次及以上的网络外语学习者占到了被调查者的24.31%。学生对网络外语学习的体验和感受也是网络外语学习效果的直接体现,调查显示95.85%的学习者认为网络外语学习对其有帮助,其中有39.05%认为网络外语教学对其外语学习帮助很大。
由此可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外语学习已逐渐与网络融合,网络外语学习在高校的普及度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成为了高校外语教育不可替代的一种教学补充。
2.2外语学习网络焦虑产生的原因
焦虑是一种消极情感,是指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通过调查,四川高校大学生网络焦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网络技术焦虑
网络技术焦虑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延迟、卡顿一项在所有引起焦虑的因素中占比最大。人们在等待网页加载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情绪;而在网页设计方面,我们发现页面排版不简洁这一点超出了平均焦虑值,而版面颜色搭配所引起的焦虑值则相比其他因素排在最后。
2.2.2网络搜索焦虑
网络搜索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在进行信息处理及加工过程中,因遇到大量无用信息而迷失在网络中而产生惶恐。调查数据显示有72.19%的人认为网络外语学习平台多样,信息繁杂,泥沙俱下,难以选择,学习者常常在对海量信息的分辨吸收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学习效率,从而引起焦虑。
2.2.3网络语言焦虑
语言焦虑在网络外语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学习者由于外语知识的不足而产生的焦虑情绪,主要表现有面对大量生词、缩写时的不安、自我怀疑、紧张等感受。语言焦虑对外语学习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学习过程、外语交际能力、学习及考试成绩等都有负面影响。它使外语学习者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导致学习失败。而这些失败又会导致新的焦虑,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大大降低了语言输入、吸收和输出的效果。
2.2.4网络综合焦虑
网络综合焦虑主要体现在学习者的自律能力和互动体验上。许多外语学习者自生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网络学习这个开放自由的大环境下,学习者由于丧失了对学习媒介和学习环境的控制,很容易被其他新鲜有趣的网络元素吸引,偏离学习目标。调查结果中仅有24.85%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完全自主,缺乏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自己能够基本保证学习自觉性。有56.21%的人认为网络外语学习容易被其他类似于新闻等媒介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算是困难重重,在其他网络因素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学习效率低下。同時,网络外语学习者由于各自分散进行自主学习,处于相对孤独的状态。有40.83%的人表示如果学习机构没有建立很好的虚拟交流环境,或者学习者本人缺乏交流的主动性,学习过程中就会感觉枯燥无聊,产生孤独感。
2.2.5我效能感不足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网络外语学习中会充满信心和决心,这样他们就会在很多时候能较好地发挥其潜能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就会表现出自闭和不积极,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水平。调查中显示,部分学习者本身自我效能感不高,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成效的鼓励,而当在看到别的学习者不断进步,自己却似乎一无所成时,自身的自尊心、自信心再次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容易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产生焦虑情绪和自我放弃的想法。
3对策与建议
3.1减少网络技术焦虑endprint
外语学习网页设计者需注意自身系统的完善,尽量在信息大量化的基础上将平台操作系统和页面显示设置到最清晰简化,同时其运行后台要保持稳定,做好网络维护,减少网页延迟、卡顿等现象的出现;学习者自身由技能引起的学习效能感低下,是阻碍学习者从事网络学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主动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增强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同时尽量选择优良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确保网络通常,设备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也有利于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3.2减少网络搜索焦虑
如今网络上各种外语学习网页和app琳琅满目,学习者需要选择一个符合自身的平台专心学习,而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同时调查显示,网络中各大平台资源不兼容现象引起的焦虑超过了平均焦虑值,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外語平台应该更全面的完善自己的数据信息库,更好地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
3.3减少网络语言焦虑
对于网络语言焦虑的改善可以从客户端和网络平台两方面进行改善。外语学习者可以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准备一个电子辞典或者是其相关功能软件,遇到对自己来说生僻的词组或是简写时及时查询,做好记录,以后再次遇到时可以再次巩固记忆;而网络平台可以前期先对学习者的外文水平进行简单的测试了解概况,之后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学习方案计划,因材施教,适当对部分中低水平者降低难度减少外文生僻词的出现频率,且适时对学习者进行鼓励,之后再逐渐提升难度。
3.4减少网络综合焦虑
减少网络综合焦虑主要是要增强学习者的自我约束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平台设计者应在网络学习过程中设计一些增加自身的趣味的细节,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不能为了广告盈利而在平台内设置其它影响注意力的广告。学习者自身还可以运用心理暗示法,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个人的消极情感,自觉地、果断地排除那些影响课程学习的种种不健康内容的干扰,努力调动身心的潜力,保证自己始终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自我监控策略。除此之外学习者可以自定一些网络外语学习方法,例如可以每天在固定的网站上背一组单词或者阅读一篇短文的形式,将网络外语学习当作一种习惯;邀请小伙伴或者同班同学一起学习,将网络学习与现实相融合,大家相互监督,一起进步,也会起到一个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3.5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因为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所以除了学习者自身意识的改变,建议外语学习网站设计更多鼓励性的环节,比如定期测验,之后引导学生做积极的成就归因。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积极的成就归因能让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维持和强化学习动机。同时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正如本次调查里显示,部分网络学习平台有公开化的学习进度排名等形式,对部分外文基础不太好的学习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其更容易产生焦虑、羞耻等消极情绪,进而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所以在部分外语学习平台在进行设计时要注意这些方面的细节。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外语学习已经成为了外语教育中一个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新型教学手段。其打破空间限制、开放自由、更新迅速、信息量丰富、教学模式多元化的种种优势为外语学习者带了很多便利。尽管网络外语学习期间由于各种因素或多或少会产生网络焦虑情绪,但只要高校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焦虑并采取措施控制,便可以让外语学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智飞飞,乜勇.“互联网+”视域下国内外学习焦虑元分析及对策研究[J].数字教育, 2016.
[2] 蒋永文.保山学院教师学术论文选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3] 童金皓,边玉芳.网络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