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

2017-11-28任绍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任绍萍

摘 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各类中职学校已开展多年,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如何发挥本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是我们当前必须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重点从课堂教学方面论述了如何改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集知识性、实用性和实时性的公共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类人才。目前,随着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各层领域,社会对各类人才掌握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也大大提高。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所在的学校这几年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也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全校各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课时也进行了大幅提高,并要求全体学生均报考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尽管如此,最近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开好这门课以适应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职校工作快十年了,深感学生的变化之大。与此同时,社会对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也要结合现在学生的实际,结合社会的需求,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在优化教学模式上做文章

作为老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中小学的计算机课是以教学生如何动手为目的,因此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教师的身份是“教育者”。而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课是以教学生学习方法为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是强调“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贯彻“精讲多练,上机指导”的教学策略。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人-人”对话系统,不是“人-机”系统,每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一个信息的接收者和输出者。接收和输出的过程,包含了输入、存储、变换、输出、反馈和控制的过程。这里的反馈很重要,反馈指的是课堂观察、双向对话。教师要从“教育者”角色转到“引导者”角色上来,不再是简单地“卖”知识,而应该把学生带到知识殿堂的门口,引导学生入门。其次,要从“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上来,把主要任务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

2优化教法上想办法

备课就是备教法,备学生,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现在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一本教案可以用几年,一个相同的教案可以教几年,完全没有根据对象的不同而更新教案。新课改下的教案要全面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教师要敢于备出适合学生学习、体现学生个性、为了学生发展的教案。一本教案不仅是教师成长的一串脚印,更是一次次创新。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金线”。

目前最常见也非常有效的方法有演示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演示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演示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如在讲EXCEL高级筛选时教师的演示步骤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并能熟练操作。讲练结合教学法就是理论与上机指导相结合,如讲有关函数时,教师有必要先讲函数的格式与涵义,再上机练习,这样学生掌握就容易多了。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其实还可以尝试一下如下的方法。

(1)小组竞赛法。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以上机为主,在上机的过程中,老师们不防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并设定一个组长。这个组长主要负责小组的成绩记载及学习辅导。每次上机都布置一些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有问题也尽量由小组自己解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提升了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笔者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教程中,经常采用这个办法,效果很好。

(2)客串“教师”法。计算机基础的理论课有时很枯燥,理论性太强,学生不愿听。这时不防让学生客串一下“教师”的角色,体会一下教师的辛苦与无赖。如在上计算机系统组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事先去准备资料,上课时请学生轮流上台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有哪些?什么是“裸机”?内存与外存的区别在哪?我们常有的外存有哪些?等等。学生对这些知识本身就有一定的了解,在准备的过程中又了解到更多,有的学生也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与同学分享。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激发了,效果肯定非常之好。

(3)综合教学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差异,在具体实施上有不同的方法,如提问法、比较法、操作观察法、自己试验法、资料调查法、信息搜集法等。这些方法往往不是单一进行的,可以综合或穿插使用。如在讲解字符与段落格式化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比较法与观察法相结合,要求学生说出文档与效果图的差异,从而掌握文档格式化的有关知识点。

3在加强上机指导上花功夫

上机训练是整个计算机基础课的重点所在,我们对学生的考核也是采用上机的形式进行,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敢用、会用计算机的能力和主动利用计算机去解决本专业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较快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这些能力单靠理论课堂教学是培养不出来的,而是要靠大量的上机实践。因此,计算机基础课应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转移,正确的指导和大量的上机实践是学好这计算机的基本保证。

(1)上机训练内容要优化。我们在上机训练时最好将内容模块化。每次上机内容有个主题,让学生学完之后能够举一反三,如在讲文档字符格式化时,开始可针对一级模拟试题的题目进行训练,完成两三套题后,教师可以发给学生一个任务(一篇自我介绍),将文档进行简单格式化,观察格式化的效果。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也能将知识点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上机训练形式要优化。很多教师的上机课都是自己一人在台上讲,讲完后学生自主练习,有问题再问教师,教师再讲,依次循环。这样抑制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上机训练时,不防在形式上花点心思,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上机学习效率。针对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给出不一样的学习任务;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我们可以采用学生示范与小组共同讨论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简单的内容,让多名学生示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较难的,学生思考后能完成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发挥小组的力量,集体思考,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精神。好的上机训练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练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上机考核方式要优化。现在的计算机基础课一般都是采用全国一级等级考试软件进行考核。这样考核的方式优点在于方便、简单。但缺点在于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能体现。因此,针对专业的不同,能否在上机考核形式上进行改革,以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

(4)课后小结要优化。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外,上课后还要有反思补充,写好课后记。将课堂上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这不但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材料,也是教师进步的总结。

优化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自身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也要有临场发挥的能力;既要有引导启发学生的能力,也要有创新的意识;既要敢于让学生说话又要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总之,积极稳妥地开展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曾明.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正确引导[J].职业,2011(20).

[2] 李伟良,盛晨.任務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4).

[3] 杨玉萍,王莉军.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J].福建电脑,2011(06).

[4] 刘琴琴.浅谈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