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焦点访谈》中的“兴观群怨”

2017-11-28郭娅

青年时代 2017年30期
关键词:焦点访谈

郭娅

摘 要: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从正面报道了时代具有审美属性的人和事,成功充当了社会的喉舌和时代的鼓手,发挥了“人民的文化和精神教育的强大杠杆”的作用,为政治道德服务,与社会教化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此,本文以《焦点访谈》为例,综述“兴、观、群、怨”在新闻评论栏目中的体现,以揭示新闻报道评论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焦点访谈》;“兴”;“观”;“群”;“怨”

一、“兴”——引起社会舆论作用

在《论语》中,“兴”是“感发志意”,就是通过比兴的手法,感發读者的意志,引起人的审美愉悦。英国学者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认为“电视的一个重要特征似乎是它具有引起交谈、鼓励谈话的功能。”那么作为电视新闻评论性媒体的标杆,《焦点访谈》是如何以信息博人眼球,引起社会舆论的作用呢?

《焦点访谈》从报道主题的切入点出发,注重导向性和接近性。有心理研究表明:兴趣可以引发关注的动机,能够成功调动积极性,兴趣提高离不开生动的教育素材。《焦点访谈》始终坚持“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原则,抓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结合点、党和政府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抓时下群众最为关注的事件,充分发挥了党和人民的“公关桥梁”作用。《焦点访谈》通过揭露社会各种黑暗事件和不良现象,树立了为民谋利益的形象。例如,《焦点访谈》报道了“追问苯胺泄漏事故”、“房姐”们不能说的秘密、打车怎么这么难、又逢春运迎“大考”、邯郸突遇停水等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焦点访谈》对一些优秀人物和先进单位、事迹也进行了报道,例如,水稻专家袁隆平、聋哑人舞蹈家邰丽华、人民公仆孔繁森以及一些科教精英和岗位能手的专题报道,通过这些报道来形成一种良好的宣传示范效应,以起到引导和教育广大人民的作用。

二、“观”——报道题材的真实性

“观”是指“考见得失”,指诗歌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情况,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明代美学家袁宏道曾在《叙小修诗》中提到“吐之者不诚,听之者不跃也”。《焦点访谈》栏目秉承“用事实说话”的方针,采用演播室主持、现场采访和实时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通过报道人民群众和政府关注的社会和民生焦点问题,努力用镜头记录每一个真实的焦点,还原群众一个真实的生活。

著名新闻研究者方延明说:“真实不是孤立的,真实是主客观的统一。”新闻要保持情感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实。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焦点访谈》播出前的新闻播稿的写作秉承客观真实的记录原则。一个话题的播出,是面向大众的“公论”,不能带上自己的主观色彩,它的情感要找到与公理交接的契合点,如果过于表达自己的个人主观情绪而没有为大局着想,那就会变成个人主义的苛责,也不会起到指导社会的作用,所以新闻工作者要做到“入乎其内”,文稿才能“出乎其外”。此外,报道的真实性还应注意语言的真实性,语言要朴实、接地气,不能太过夸张,过于夸大事实及数据就会造成“失真”的后果,例如,为了真实报道南京大屠杀日本人犯下的罪行,《焦点访谈》的记者跟随采访了当时的受害者和实施此罪恶的日本人的后代,通过受害人写下的日记和当时外国媒体拍摄的真实影像以及从各方面收集的大数据,真实地还原了历史。

三、“群”——群众激烈的讨论

“群”,朱熹注为:“和而不流。”是说同一个话题,有不同的人来发表看法,诗歌具有切磋砥砺、交流思想的作用。新闻报道通过一些时下热点和社会现象来抛砖引玉,引起人们的互动和热烈讨论。

面对媒体环境翻天覆地的巨变,各种资讯蜂拥而来,媒体竞争也从拼信息变为拼观点、拼评论热度。《焦点访谈》在讨论形式上,采用演播厅内主持人引出讨论热点,现场邀请权威人士进行解说,以及演播厅外大众通过微博、微信等信息渠道参与评说,这样的评论模式让评论达到了高潮。例如,其中播出的一期以环保主题《还衡山的秀美》,观众通过影像画面能够了解到原本秀丽的衡山却因为某些单位想“借”得一块儿地来修办公大楼,而产生了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针对此热点,栏目组不仅邀请了某著名环保专家来到现场,而且场外观众及网友也能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发表对于此事的看法。

以上这种邀请学者、专家就“热点”发表见解,增强了讨论的权威性。另外,这种大众参与评说,多人多视角讨论,使一向为接受者的观众参与到信息的讨论中,打破了传统的电视评论模式,真正实现了人们有权用电视媒体进行监督。就像日本学者奥平康弘在《知的权利》一书中提到:“曾经是‘受传者的公民以知的权利为主体姿态出现,要求成为‘传播者的公民作为接近和使用信息交流媒介权利的主体而登场”。在新的经济体制下,人们已不满足于被动地去接受信息,而是渴望亲身参与,所以说这种大屏幕采用大量观众的声音,有助于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的相互交流与协商对话,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四、“怨”——褒贬时政、弘扬正气

“怨”是“怨而不露”,是说诗歌具有批评时政、表达民意的作用。新闻舆论要发挥监督作用,及时把社会生活中违法乱纪的人和事或者人民迫切要解决的矛盾报道出来,以引起群众和有关部门的注意,通过调查、解决问题,给党和人民满意答复,以保证社会稳定、和谐。

多年来《焦点访谈》不仅为惩恶扬善横刀立马,也为反映民间疾苦、伸张正义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说改革开放让人民的物质生活变好了,但是也出现了不少腐败问题,特别是少数腐败分子在基层单位以权谋私,势必会造成人民群众有苦无处说的困境。面对这种多年来不降温的热点,《焦点访谈》特列专题,对此作了一系列的专题报道,通过播放腐败事件的真实视频吸引人民的眼球,比如《较量,在反腐一线》播出了河北省廊坊市有史以来涉案人员最多、金额最大、影响罪恶劣的国企腐败案——华昊运输集团腐败案,公司负责人齐某涉嫌在退休之际将底下分公司的巨额国有资产转移到自己的腰包。此次案件立案查处违纪违法人员37人,被移送司法机关16人。另外,除了让人民知道真相的同时,栏目组也正面报道了官方反腐的决心。比如在《反腐倡廉的伟大决策》一期,栏目组在演播室专访了中央纪委副书记,就2015年中央正式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进行解说,通过对纲要的内容、措施等方面的了解,让人民感受到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焦点访谈》通过报道事实来生发民声,在制造舆论的基础上,通过揭露事实来引起涉事企业或个人的注意,为反腐敲响警钟,为人民谋取利益。

五、结语

通过以上对《焦点访谈》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可见“兴观群怨”这一汉民族的古代文论已经渗透到电视新闻媒体的制作中,这对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时势,抒发民意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蒙海波.浅析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基于“兴观群怨”和“赋比兴”的角度[J].现代交际,2011(9).

[2]徐美恒.“焦点访谈”的公关效应[J].中国会计电算化,19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焦点访谈
2019年CCTV《焦点访谈》新媒体舆论导向研究
基于焦点小组探究本科生“佛系”特质的影响因素
浅析《焦点访谈》节目特色
电视深度报道《焦点访谈》社会作用探析
曝光《焦点访谈》 揭秘“消费全返”类传销套路
从《焦点访谈》看隐性采访的类型与监管
新闻舆论监督类栏目的发展策略
1998,朱镕基到《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的启示
《焦点访谈》的困境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