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四位一体”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2017-11-22狄娇姜俊玲
狄娇 姜俊玲
摘 要 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探究出将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新模式,提升资助的育人效能,是当前高校资助工作的研究重点。本文以一线资助工作人员的视角分析并概括了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贫困大学生“四位一体”资助育人模式,以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为例,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途径,为高校资助工作的深入开展与进一步提升提供可行性借鉴。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资助育人模式 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0.085
Study on “Four-in-one”Model of Educating People Funded in
Poverty-stricken Studen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romoting education efficacy
DI Jiao[1], JIANG Junling[2]
([1]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2]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Abstract Funding for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university to realize the overall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 How to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combin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fund educa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research of University aid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rst aid staff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work of college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four in one" mode of education funding, taki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and actively explore new ways of funding education, for the college funded work carried out in-depth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reference.
Keywords poverty-stricken university students; model of educating people funded; four-in-one
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学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由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快速发展的资助需求引起的群体性问题日渐凸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了当前资助工作的新要求: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将解决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提升资助育人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当前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从提升育人效能视角出发,在经济解困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对贫困大学生的多元化扶持,是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内涵深化的研究重点。
1 育人视角下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
2007年,“奖、贷、助、补、减、勤”多种方式并举的新资助政策体系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中被明确提出。新资助政策体系出台以来,各省、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为帮扶贫困大学生经济提供了政策保障。2016年8月,教育部表示将重点落实精准资助,在资助对象认定、资助标准、资金发放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随着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强,高校资助工作从原先传统的助贫模式向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方式转变,而且“育人效能”在资助工作中逐渐受到重视。这一转变与中央16号文件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相呼应。虽受高度重视且有资助政策体系的强力保障,但目前“育人效能”并未在大部分高校的资助工作中得以显著体现和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资助与育人未能有机结合
多年来,随着新资助政策体系的推广与实践,“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理念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倡导,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尚有许多不足。例如,资助和育人未能有机结合,重资助轻育人的现象仍然存在。目前,各大高校在大学生贫困认定工作中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的体系,评定学生基数大、任务重,容易出现将大部分花在经济助困上、忽视“育人”的现象。事实上,经济扶贫是基础,精神扶志才是资助工作的核心,两者相辅相成。唯有将经济扶贫和精神扶志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大学生资助体系的育人效应。对于大多数的高校贫困大学生来说,对他们心理、思想、精神上的引导和帮扶比物质更为重要。有些大学生认为获得助学金和贫困补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感恩意识,并将获得的资助用于奢侈消费;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助学贷款后,具备还款能力时也不还款,缺乏最起码的诚信;有些大学生因为经济上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心理上产生了自卑感,不愿与人交往。这些在资助工作开展中出现的“资助与育人相分离”的现象,都是源于忽视了与其相配套的精神援助。endprint
1.2 资助育人工作模式相对单一
资助育人作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在按“奖、贷、助、补、减、勤”六位一体的资助模式开展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尽管大部分高校都在从单一物质资助模式向发展性资助模式转变,也越发关注贫困学生的差异性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但是资助工作依旧处于育人乏力的窘境中。为提升育人效能,各大高校纷纷探索和完善资助育人方式,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助困育人模式:东华大学提出了“经济保障、精神关怀、发展支持”三足鼎立的资助育人模式;广西民族大学提出了“以人为本、资助育人”的能力开发资助模式等;山东农业大学提出了“三三模式”的精准资助育人体系,即“三级联动”的经济资助体系、“三环紧扣”的精神资助育人体系、“三层推进”的发展资助育人体系。上述高校提出的助困育人模式不仅拓宽了高校资助工作的新思路,而且有效促进了助困与育人效能的发挥,为其他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各高校类型、区域、专业,学生的民族、性格特点存在异性,要真正实现资助与育人的双重效能,促进贫困学生多方位发展,资助育人模式的内涵须深刻化,范围须广泛化,措施须多元化。
1.3 资助育人工作的成效反馈不明显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涵盖基础性的资助前提、过程性的育人主题与反馈性的工作成效。目前,高校贫困生的认定体系不断完善,但资助工作成效反馈却仍停滞不前,极容易被忽视。同时,“假贫困”、“骗助”等现象给学生资助工作带来了负向作用,学生的诚信责任意识下降,人格的缺失,这些都与资助育人的意义相悖。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资助学生对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充分关注个体的成长发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高校资助在资助本体以外的育人效能,着力于学生思想与内在的教育塑造,在经济资助的保障下敦促贫困学子志存高远,心存感恩,励志成长,有助于大学生良性自我教育与管理氛围的行成。
2 实践探索“四位一体”资助育人模式
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多年资助育人实践中,紧密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总结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实践探索并建立了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多方位发展为目标,以和谐育人、实践育人、创新育人、激励育人为抓手的大学生“四位一体”资助育人模式(见图1)。
2.1 立足学生实际,和谐育人
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是高校资助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据。在给贫困学生提供经济帮扶的同时,学院日益重视他们多方位多层次的资助需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资助不仅是贫困学生的生理需求,更是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资助应该是经济扶贫和精神扶志的双重结合——学院以“奖、贷、助、勤、补、减”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以奖学金评定为引导,激励学生通过自我的刻苦努力争取获得奖学金,激发他们自力更生;以助学贷款为主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学习保障;以国家及社会助学金为重要手段,减轻贫困学子家庭经济压力;以勤工助学为主导,积极挖掘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学生自助;以临时补助为补充,缓解突发事件带来的贫困家庭经济负担;以减免学费为有效保障,帮助特殊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此外,学院还积极关注贫困大学生深层次的发展需求,提倡并实施心理帮扶与文化教育相统一的和谐育人方式。学院为每个入学贫困学生建立绿色成长计划,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工作站,配备心理咨询师为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从新生入学适应到自信心塑造、人际交往、学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为他们排忧解困。
2.2 依托资助社团,实践育人
依托社团、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引领下的一种资助育人机制创新。资助育人社团主要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要成员,同时吸纳其他学生进入社团,交流学习。学院搭建以勤工助学助理团和伯藜分社为主的两大资助育人社团,协助资助专项老师完成资助相关工作。资助育人社团以“五个帮扶”——思想、心理、生活、学业和能力为核心内容,以“五个教育”——诚信、感恩、责任、励志和创新创业教育为社团文化,卓有成效地促进学院资助育人工作“落地”,深入推进学院资助育人工作全面开展。“五个帮扶”的实施让资助社团成为贫困学生思想引领、素质拓展、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借助“五个教育”的文化融入和思想引领,资助育人工作不因专项老师的变动或学生群体的更替而得以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以2016年为例,学院资助社团建立了一对一学业帮扶小组,联合院红十字会发起了对一名被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学生和一名家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学生的爱心捐赠,开展了“诚信江宁行”等系列活动,一名陶学子和学院资助专项老师参与了2016年校伯藜“微光耀途”支教活动。
实践证明,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团组织,并充分锻炼和提升自我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3 结合专业特色,创新育人
创业创新是新时期对贫困大学生“经济助困、能力解困、创业脱困”的必然要求。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活动促创新、以创新促成才,是高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方针,也是培育创新型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学院鼓励学生结合专业优势,发挥专业特长,在实践能力培养和科技创新创业中走出自己的道路,为学生搭建专业特色的能力培训平台,整合已有教学科研资源,鼓励贫困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科技竞赛,有效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近年来,学院依托六大科技社团(即CAD协会、电子爱好者协会、机器人协会、机械创新协会与力协、农林装备智能化协会),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国家级、省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CAD应用技能大赛等,令人欣慰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也涌现出一批科技创新积极分子。仅2014-2016年,有20名同学主持、参与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名学生参加校级项目;45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15名学生累计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8项,1名学生授权发明专利1项;7名学生发表专业论文7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EI收录1篇;8名学生凭借优异成绩保送攻读硕士学位。endprint
在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下,家庭經济困难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参与竞赛获奖率、成绩优良率均有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得以锻炼和提高;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就业质量较往年均有大幅度提升。
2.4 树立先进典型,激励育人
选拨培养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树立旗帜、引领方向,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以经济困难学生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为支点,以点带面,辐射并带动整个学生群体成长进步。
为鼓励每一位寒门学子乐学进取,学院通过“树立典型,激励先进”的方式,深度宣传典型事迹,营造自强不息、顽强进取的浓郁氛围,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见贤思齐,科学规划人生;采用“班级-年级-学院”的三级联动机制,充分挖掘优秀典型,分年级进行事迹展示,激励更多的同学积极进取。班级形成以主题交流会为主要形式的经验分享,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很好的平台;年级通过评选先进学生代表,扩大优秀学生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带头作用;学院通过“院十佳大学生”、“机电之星”、“伯藜之星”等评选活动的开展,高标准遴选一批学习典型、励志典型、科技创新典型、创业典型、志愿服务典型等,利用身边朋辈榜样引导贫困学生自强不息、博学竞先。
3 结语
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社会、学校的帮扶下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个人价值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宗旨。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多元化发展为目标的大学生“四位一体”资助育人模式是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新探索。实践证明,贫困大学生“四位一体”资助育人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新形势下高校资助工作需要的必然选择。这种育人模式的实践,不仅体现了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扶贫”有效作用,更凸显出“精神扶志”的良好效果。在帮助贫困学子解决求学后顾之忧的同时,鼓励每一位贫困学子追逐自己心中的“中国梦”,实现自我价值,契合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尽管目前该模式在实施环境、发展条件和预估评价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但它为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可行的借鉴。在大学生资助工作改革的新时期,这种模式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学生资助专项立项课题(编号:X-c/2015/11)
参考文献
[1] 徐美华,饶志雄.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49-50.
[2] 黄建美,邹树梁.高校资助育人创新视角:构建多维资助模式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4):81-85.
[3] 朱莉,等.高校大学生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以山东农业大学“三三模式”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1-94,122.
[4] 李正关,等.基于社团化视角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43-245.
[5] 夏青.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新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2017.6(5):58-59,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