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6-12-23陆潞茜晋
陆潞 茜晋
摘 要:高校大学生中不乏贫困的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得到了高校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家、高校对相关群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贫困生界定问题、主观色彩问题、复杂心理情况问题等,从而导致真正贫困的学生没有得到资助,相对条件好的学生却得到了。这样就使得国家、高校原本的资助理念没有达到,这也暴露了许多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诚信方面的问题,这就为辅导员在资助管理工作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3.193
0 引言
自从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招生数量呈几何式增长,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也急剧增长。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了国家重视、社会关心、家长操心、学校担心的问题,国家、高校对相关群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如何做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管理工作,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1 高校贫困大学生在资助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核对贫困生真实信息难度大
高校对外地考生的家庭情况真实性的核实难度很大,有些学生不是真正困难,但因为拿到了当地民政局的公章凭证,开学时就能作为贫困的依据。所以,对贫困生的真是信息的核查,出现了不严谨的现象,甚至导致学生认为只要有当地民政局等出具的盖有公章的家庭经济调查表就能认定为贫困生,也导致“虚假贫困生”这种特殊且不正常的群体悄然出现。这种现象的产生,导致真正贫困的学生没有得到资助,相对条件好的学生却得到了,这样就使得国家、高校原本的资助理念没有达到,反而助长了虚假认定的歪风。
1.2 资助体系存在一些缺陷
我国现在的资助体系非常多元,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例如:奖学金的评选方式比较不利于贫困生,因为贫困生大多来自教育欠发达的农村、山区,在文化成绩方面相对基础薄弱,达不到奖学金的成绩标准,同时,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承受着因为贫困导致的生活压力,也会影响学习成绩。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导致读书期间的贷款无法偿还,商业银行不愿意也不敢为贫困大学生发放贷款。
1.3 评定资助项目等过程中缺乏严谨性,辅导员、班主任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是对学生贫困认定的主要负责人,即使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也无法避免少数同学产生分歧意见。由于辅导员、班主任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加上需要听取班干、寝室长的意见,更有部分真正贫困的同学因为个性原因,不愿意把自己的情况公之于众,都导致了评选的过程中无法真正践行三公原则。
1.4 高校贫困生在获得资助时的复杂现象
诚信助学一直是高校极力倡导的,但有些贫困生拿到助学金,不是为了帮助学业,而是过上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请客吃饭等现象时常发生;有些班级采取了一人拿奖全班享用的政策,这完全违背了助学金的原则;有些班级甚至要求学生在拿到助学金的同时,“义务”捐出一部分用于班费,这也是与国家政策相违背的。
2 针对问题,有如下对策
2.1 完善基础认定工作,考虑建立贫困生动态档案库
在高校认定贫困的依据主要来自于有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调查表,我们可以督促当地民政部门对申请者的家庭经济有明确调查认证,并且如实的出具相关证明,对弄虚作假的“伪贫困生”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从基层,根本性的保证家庭经济调查表的真实性。
高校贫困生数据库要每学期更新,这样就会打破“终身制”的局面,把经济条件改善的同学移出数据库,近期经济有困难的同学加入数据库,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学生手中。贷款的学生要优先考虑贫困程度,给予适当的帮助[1]。
2.2 开展感恩、诚信思想教育,并督促同学之间相互监督
感恩、诚信意识是经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循循善诱的引导和培养才能产生,这不是与生俱来的技能。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感恩、诚信意识的时候,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如:重大节假日的大型相关慰问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还可以举办相关班会、座谈会;高校还可以举行相关感恩、诚信主题的辩论赛、社团活动等,这样就能把感恩教育逐级渗透到个人。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珍惜个人的信用记录,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旅程非常重要。
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班主任在做好相关的民主评议同时,同学之间要互相监督。这是由于学生们平时生活学习在一起,只有他们之间才最真实的了解彼此的情况,因此必须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的基础上开展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做好民主评议,确保贫困生认定的真实性[2]。
2.3 完善高校勤工助学机制
薪酬低、岗位少、层次低是勤工助学系统的现状。高等院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提高勤工助学得报酬。在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同时,能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学习需求,这不仅尊重勤工助学的贫困生,也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
其次,要扩大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并注重岗位职能多样化。
最后,要对勤工助学工作提高层次,注重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而不是以往单纯的劳务型。
总而言之,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困扰着每一所高校,作为高校思政工作一线的辅导员、班主任,应该着力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实现高校相关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得到应有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楠,王硕鹏.浅谈辅导员对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术探讨,2014(11).
[2]吴宏宇.浅谈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1(04).
课题名称:贵州民族大学贫困生认定和资助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陆潞茜晋(1990-),女,苗族,湖南靖州人,硕士研究生,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