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2016-04-21黄丽韦秋逢黄晶莹黄锁义
黄丽 韦秋逢 黄晶莹 黄锁义
摘 要 右江民族医学院的目标是培养新时代科技医科大学生。优秀的大学生要有优异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通过对我校部分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部分贫困大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等因素的影响下而出现一些不利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因。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84
大学生是新一代国家接班人,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新希望。他们正处于青春成长的年纪,在现今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难免会产生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从而出现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及个人自身成才环境的差异,心理问题会更加容易出现。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自卑、自闭、情绪孤独、抑郁,总觉得他人不理解自己、人际交往消极退缩或者不愿意与人交往、焦虑、学习压力大、嫉妒、对未来感到困惑等等。重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是我校教育进一步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素质人才需要的必然要求。同时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原因便于能进一步的提出和实施各种解决措施,使贫困大学生能健康的学习与成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 家庭方面
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他们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教会你人生的是非。家庭的和睦幸福,父母的团结友爱,父母的关心与理解,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来说,其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并不懂得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深远影响,这就使得这些学生从小就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焦虑、自卑等心理较为突出,有碍于健全人格的形成。①贫困大学生瘦家庭影响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如下:
第一: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贫困大学生家中主要以务农为主(或城市下岗职工)。父母为了维持家中生活,也为了让子女能够上学,从小就留子女在家给爷爷奶奶带,自己外出打工。大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一年中能见自己的父母一次,有的甚至两三年才见一次,这使得贫困大学生从小就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疼爱与关怀。在学习和生活上,没有父母给予自己正确的引导,由于爷爷奶奶过时的封建思想,影响了孩子正确的心理思想。
第二:家庭的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多贫困大学生的家庭都是不和睦的,父母为了家中经济问题或者为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就起矛盾,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更有严重者会在孩子的面前打架等等,这些行为都会严重的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可能让他们学习这些不良的行为,从而出现在学校与他人打架斗殴的现象。
第三:弟弟妹妹多,父母重男女的封建思想。大多贫困大学生一般是家庭中最大的孩子,有的父母会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的现象,使其得不到相应的关爱与理解。父母会比较疼爱较小的弟弟妹妹这也会让他感觉到对自己不公平,从而会怨恨父母等等。
第四:父母给予的压力过大。比如有的父母会对他说以后你要供弟弟妹妹读书、起房子之类的话。另一方面若是子女的学习状况不能令父母满意时,则面临的就可能是打骂的惩罚,这是贫困大学生心理扭曲的最主要原因。
第五: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贫困大学生的月生活费一般比较少,常常为日常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资而发愁,甚至会认为自己上学而挖空家庭,为自己所需要的开销太大而不知家里还能撑多久等这样的问题而发愁。
第六:家庭教育问题,很多经济困难的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注重文化教育的培养而忽略道德的教育,甚至有些孩子各种原因而被家长打、骂,从而积怨导致心理扭曲。
第七:家庭出现重大变故,使他们心理无法承受,无法从打击中恢复。
2 学校方面
学校的领导老师对贫困大学生的关心了解不到位,没有深入到学生的中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没有定时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讲座。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缺乏。贫困大学生因自卑不敢找心理老师,但是每个班的心理老师也不主动找学生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进入到大学后,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会觉得自己难于适应。进入大学,他们也要去融入新的群体,由于知识面的不同,他们可能会觉得难以融入新的群体,这就会导致他们心里产生孤寂感。并且,在当今社会拜金主义风气日盛,反映到大学校园里,即使是中等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也喜欢相互攀比,表现在同学聚会、拜访老师和衣着消费等各个方面;②贫困大学生因为自己在经济上的困窘很难在这一类活动中找到心理归属感,面对自己拮据的生活,他们会选择自立,但背后往往会掩藏着深深的自卑,从而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失衡,把同学交往中的一些正常行为加以误解,或是把一些小的误会加以放大,形成心理障碍。
3 社会方面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很容易产生浮躁的心理,刚从高中步入社会第一阶段的大学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心理问题。
第一,21世纪是个现实的社会,人际关系也变得淡薄,钱变成贫困学生的致命弱点,这就让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第二,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来自偏远地区,人生观、价值观与城市的大学生有很大区别,与人交往时难免会与别人的观点不一致,还可能会产生一些文化冲突,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同学们的一些无心交谈,甚至会让他们觉得是对他们的嘲讽,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多疑,不愿意真诚的与人交往,甚至远离人群。第三,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网络时代,一方面贫困大学生在高中时期以学习为主,并不能太多的接触外面社会,到了大学,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虚拟世界中;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失利,让他们对现实的生活产生排斥,依赖来自虚拟世界的安慰。第四,在就业方面,贫困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有的就业单位可能会因为你是来自农村,没有强硬的后台而把你拒之门外。因此贫困大学生往往会比非贫困大学生遭受更大更多的挫折。这就会导致贫困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失去希望,也对社会失去了希望,甚至他们有可能会采取极端的行为来表达对对社会的不满。
4 个人方面
俗话说:进入大学就相当于进入半个社会。不少贫困大学生难以坦然面对贫困问题,缺乏正确的贫困观,把贫困的原因归咎于社会的不公和父母的无能,时常抱怨命运不济、上天不公,带有强烈的悲观和自卑情绪。③同时在学校艰苦的学习和生活上由于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的作用下,个人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第一,在学习方面:首先有的贫困学生在高中时很努力,成绩很优秀,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但是上了大学,讲究的是自主学习,敢于实践为主,他们有时会觉得力不从心,感到压力很大,又因为不善于表达,所以所有学习的压力都积压在心里,这会让他们产生厌学心理。由于基本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他们会利用学习时间去做兼职,这就会影响到了学习。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农村的教育缺陷,以学习为主,不注重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导致他们的综合素质差,这让他们的心理更加不能平衡。第二,在生活方面:由于自己家中的经济条件不好,跟同学出去买东西不敢买贵的,不敢乱花钱,而其他同学又是买最贵的,吃好的,这与自己形成了反差,这会造成贫困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会让他们觉得自卑抬不起头,对未来失去了希望。第三,感情问题,很多贫困大学生在失恋后,往往会一蹶不振。他们会以为(男)女朋友离开是因为他们来自于农村家庭,没有金钱没有实力,也没有傲人的外表,从而会让他们更加抬不起头。第四,人际方面:贫困学生由于内向大都不太会主动与他人交谈,由于他们害怕自己不标准的普通话会遭别人嘲笑。贫困大学生较为敏感,有时候因为别人的一句无心之语,他们就会多想,以为别人看不起他,这会让贫困大学生选择脱离团队。
综上所述, 一个人的健康不单单是指身体的健康,同时还应包含精神与心理上的健康。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以上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知道家庭、社会、学校等等对每一个贫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总的来说大学生出现各种不利于健康的心理问题,个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家庭经济贫困是根本原因,学校环境是诱因,社会环境因素是外因。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能进一步对此现象做出更有意义的解决措施。如:改进和完善贫困生资助机制,经济资助是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完善和改进“奖、贷、助、补、减”等为主体的资助机制和措施,改进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的不足,为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创建物质基础。④学校以及社会也应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提高贫困学生的心理素质等等。
*通讯作者:黄锁义
注释
① 高云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3):187-188.
② 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25(5):90-93.
③ 尹琳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对策[J].学理论,2015(30):57-58.
④ 何世冰.近五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2(36):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