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健康促进现状
2017-11-14周学标
周学标
【摘要】目的 研究西安市大学生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当前各高校的健康促进现状。方法 对西安市专科院校学生10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个别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学生对于结核病的治疗方法最为了解,占比72%;并且学生最主要通过电视媒介了解结核病;校园专题讲座的方式对于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没有明显帮助。结论 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的教育现状并不理想,尤其是学校专题讲座缺乏实际意义,应完善健康促进计划。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3..02
The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uberculosis in xi 'an university and the status of health promotion
ZHOU Xue-biao
(Shaanxi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al technical college,shaanxi Xi'an 710300,China)
我国属于易感染结核病的国家,感染率已经接近45%,并且近年来很多已经消除结核病威胁的地区还呈现出死灰复燃的趋势。由于大学相对而言人群较集中,因此一旦发生疫情将难以有效控制,需要重点加强对大学的结核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为研究西安市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促进状况,本次研究选取大学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西安市多所高校专科院校学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全部有效回收。其中男58例,女42例;重点专科院校学生54例,民办专科院校学生46例。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并对个别典型案例進行深入访谈。通过参与式培训的方式,对高校校医采取问卷调查专项培训。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学生对于结核病治愈方法的了解程度最高72%;学生对于结核病检查机构的了解程度最低,仅为33%,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学生获取相关知识途径
学生最常通过电视知晓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3%;学生最不常通过学校讲座知晓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2%,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结核病的健康促进工作
本次研究受访的校医都在各自所在学校举办过专题讲座,主要时间为“世界结核病防治日”期间。但通过以上两项调查结果,尤其是学生获取相关知识途径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校讲座的效率比较低下原因在于宣传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大多数 学生难以接受。
3 讨 论
结核病属于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因结核分支杆菌感染造成,是慢性病的一种,会对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较为严重的威胁[1]。本次研究显示,西安市大学生对于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电视获取相关知识,因此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严重缺乏系统性,对很多问题只能说是一知半解。而原本最有效的学校专题讲座活动,也因讲座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学生失去兴趣,造成非常不理想的结果。
针对这一结果,具体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加强高校结核病健康促进情况:第一,加强合作,完善相关教育工作,制定学生更愿意接受的宣讲计划[2];第二,充分借助媒体的力量,对宣传方式进行创新,注重对宣传材料进行深入开发,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第三,加强对学校校医的考核,并加强对学校相关课程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应主要围绕结核病的预防和咨询,还包括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技巧;第四,加强对患病学生的心理疏导,避免其受到周围同学和教师的歧视;第五,应加强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对于结核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而言,其余普通的知识传播有很大区别,结核病防治教育不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播,更应达到干预大学生行为的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念,改变大学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在加强对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的健康促进教育过程中,需要根据大学生及广大高校的特点,重点加强对大学生生活习惯及行为的干预,如促使大学生做到保持宿舍的通风、坚持每天清理宿舍垃圾、注意饮食卫生等,通过校内讲座和宣传的方式,达到健康促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 波,张 舜,黄 莉,等.620例重庆市农村地区结核病知识知晓率调查[J].重庆医学,2015,(8):1112-1114.
[2] 王路钦,王 娜,谷亚莹,等.北京市昌平区大学新生结核病知识态度现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3):256-258.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