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思路
2017-11-14余新民
余新民
摘要: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新课改要求及其转变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教学思路.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教学思路
一、新课改要求及其转变初中数学教学方式
1.新课改要求.立足于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综合发展的大环境下,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学生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为此,教育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对各学科教育教学作出了明确要求:学科教学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培养为目标;课程结构要保持均衡性与合理性;要重点关注教学内容的生活性;课程设计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围绕优化教学、促进发展设置课程评价体系.
2.转变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第一,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相结合,融入生活元素来辅助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改变了传统枯燥、单一的教育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思路
1.加强基础训练,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概念学习是夯实数学基础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的前提.要纠正传统数学教学中过度偏重结论运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重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概念的形成过程,即学会经过分析、对比、归纳、抽象形成理性的数学概念.利用例题来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在讲“有理数和无理数”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就是整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和“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以用“3.1415926”(有理数)与“π”(无理数)为例,通过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数进行对比分析,直观呈现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认知能力.
2.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大多在课堂上采取灌输式教育和题海战术,让学生不断做题,不断“学习”,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扼杀在“题海”中.须知,提出问题才是科研结论确立的前提.在全新的教育背景和教学要求下,教学目标应当从单纯地“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如何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提问、深化提问,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内化和对于未知领域的初步探究.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一元二次方程会有两个不同的解?学生回答:根的判别式Δ>0.教师追问:当根的判别式Δ<0时,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通过简单提问的引导,学生心中都有了一定的答案,但并不十分肯定答案.教師再利用题目引导学生对比:判别式分别Δ>0和Δ<0的答案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二次求解发现第二种情况解不出答案.这样,学生自发提出“Δ<0时没有解”的猜想,保障了解题推理的正确性.
3.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初中数学解题的重要策略之一,转化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数、式、形”的转化,进而实现解决问题的简易化,对于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重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实现创新思维和数学意识的培养.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时,在已经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加减消元”和“代入消元”的方式,结合转化思想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可见,对于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是解题关键.
总之,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全面认识到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设丰富情境,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从想问到多问,从粗问到细问,帮助学生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顺利衔接新旧知识,最终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高洪利.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2016(7).
刘华君.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