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策略
2017-11-14朱海玲
朱海玲
初中数学是基础性的学科,其中的函数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函数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包含了数量不断变化过程及其关系的内涵.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引导学生学习函数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数学突出的特征是知识点的抽象性,而函数更是展现了这一特点.在接触的初始阶段,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关于函数概念的掌握,需要经过长期解题经验与练习而感悟.在函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掌握函数知识,为后续的函数学习打下基础.比如,在简单讲解函数的性质、定义等理论性知识以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和复习结合的作业,让学生放学回家以后统计各自家庭使用的各种费用,如水电费、燃气费等,对这些数据的变化运用曲线表示,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强化对函数知识的认识.
二、采用多元表征的方法,增强解题的趣味性
函数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不易短时间接受.在函数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函数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知识.在解题阶段,利用多元表征性的图象,容易指明解题方向,把握函数思想.比如,解答这样的应用题:某本书的原订价是8元,如果顾客购买超过10本,那么超出的书籍将可获得8折优惠,请分析购书数量及付款金额之间的函数关系.对于这道题,学生拓宽不同的数学思路,增强了读题解题的趣味性.如,第一种函数表达式:在x<10的基础上,x取值6,y取值8×6,于是得出的函数关系则为y=8x.学生容易作出相应的图象,并由此界定自变量取值的具体范围.第二种函数表达式:在x=10的基礎上,y=8×10,于是建立的函数关系式是y=80.同样,在作出函数图象后,界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第三种函数表达式:在x>10时,x取值16,y取值8×10+8×6×80%,于是建立函数关系式y=8×10+8(x-10)×80%.这三种具有递进化的表达式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推进,形成了对函数的认知、抽象概括、建立思维的过程.这样的解题方式,能够提高数学解题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引入生活实例,加强函数与生活的联系
函数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函数教学中,教师要引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的例题,拉近函数与学生的距离.比如,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票房以及具体售出票数之间的关系,或是市场上果园利益计算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用函数表达生活各元素和场景之间的数量关系,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带入到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又如,有关正方形与圆形在面积公式计算之间的联系,正方形面积S与边长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S=a2表达,圆的面积可以采用二次函数S=πr2表达.利用这样的不同图形的特征和面积函数关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面积计算的常识中领悟二次函数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函数思维.
四、建立目标函数模型,学习函数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数学模型展开教学,用以解决实际的问题,如实际涉及的最低费用、最短路程、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等,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函数中有关最大值与最小值的问题.教师通过建立目标函数模型,确定数学函数中的条件和已知变量,从而通过建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函数学习的实用性与重要性.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家庭自驾游引入到函数学习中.如,出发时汽车还有汽油50升,到达旅游终点的行驶路程是120km,这时汽油剩余35升,请推算出自驾游过程中汽车行驶路程及汽油量的关系.其中采用的数学函数模型,正是汽油的指标剩余量与行驶路程的关系,那么对应的函数可表示为y=-x10+50.
此外,在函数教学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巩固旧知,并不断强化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函数学习与应用方法.
综上所述,函数是初中以及高中数学的学习重点,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函数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函数学习方法与策略,由浅入深地带入函数的认知、学习和解答中,培养学生的函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从而发挥函数的应用价值.endprint